开窍唯通腑为捷,治瘫以活络为要

名医简介

谢昌仁(1919〜),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中风闭实之证的主要病理是:年过半百之人,精气渐亏,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进一步发展可以致肝阳暴张,肝火上炎,痰火内扰,风火相煽等变化。风阳痰火交炽,迫使气血上逆,上冲于脑,蒙蔽清窍,阴阳逆乱,平衡失调而致中风中脏腑的闭实之证,所以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中的肝阳痰火类型最为多见,此种病人不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而且有2/3以上的患者具有大便秘结,口中有浊味,舌苔黄厚而腻的证候,此乃热积胃肠,宿滞中阻不得下行。浊气上熏,则更助肝阳痰火上亢,从而增重病情,清窍蒙蔽,一时难清。此时运用通腑攻下法,有“釜底抽薪”之意,不仅能清泄胃肠积热,清除宿滞,还可抑上亢之肝阳,并可使痰火随大便而下泄。经多年临床观察,服用通腑方药后,患者即能排出甚臭的积粪,神志常随之而清醒,而血压得以下降,头痛烦躁症状也得以减轻或消失,黄腻之苔渐化,可见通腑攻下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颇有扭转危急之功。

我在临床中主要将通腑法用于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急性期出现神志昏迷,或半明半昧、朦胧、嗜唾,口有浊味,或头痛呕吐,烦躁抽搐,大便秘结,数日不解,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有力等中风闭证实证,即中风偏瘫,恢复期见便秘者也可用之。方剂常以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麻仁丸等化裁。常用药物:体质尚壮而大便秘结严重者用生大黄、元明粉、枳实、厚朴等;体质较弱而便秘较轻者用全瓜蒌、决明子、风化硝、炒枳壳、浙贝、火麻仁等。

临床有单用通腑法而奏效者,并常与清肝熄风、化痰开窍等治则同用;有时还配用牛黄清心丸、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醒脑静等成药;危重病例需要中西结合抢救,西药以甘露醇脱水剂为主。

运用通腑法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必须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便秘的程度而有硝黄与萎贝之不同选择。在前面已提及:若运用通腑泻下之剂后,大便虽解,而舌苔仍然黄腻,乃为积热挟滞之症下而未尽之象。如此时病人体质尚可,正气未伤,仍可续用通腑方药。药后常能解出积粪,病情还可进一步改善;若病人服泻下药后,大便仍然秘结不解,舌质干红,当是胃阴受耗,肠腑失润,可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以润下通便;运用大黄、芒硝之类的通腑药味,要注意中病即止,腑通为度,不可反复攻下太过,以免伤正耗阴;对于瓜蒌、浙贝、决明子之类的缓下通腑药,在急性期阶段可连续使用,而不因其大便已通去之。

主要用石决明、钩藤、僵蚕、天竺黄、川贝、全瓜蒌、黄芩、郁金、菖蒲、风化硝、大黄。抽搐加全蝎、白薇,另服羚羊角粉;痰重加橘络、陈胆星,另服猴枣散。脱证者则以参附龙牡汤加味主之。成药运用:闭证可选牛黄清心丸、至宝丹、醒脑静等,脱证则用苏合香丸。

中经络为中风病中最为常见之证,多见于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临床以肢体偏瘫,口眼喎斜,语言謇涩为其主症。余根据其兼症不同,分为肝阳痰火,络脉瘀阻证;气虚血滞,脉络不通证及肝肾阴亏,筋骨失养证。此三证中均须活血之品,其必不可少。

1.肝阳痰火,络脉瘀阻证:症见面红目赤,血压较高,头昏头胀,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其治宜清肝化痰,活血通络,药用桑叶枝、甘菊花、决明子、夏枯草、陈皮、姜夏、枳实、黄芩、紫丹参、川芎、赤芍、豨莶草等。

2.气虚血滞,脉络不通证:症见血压不高,面无阳象,肢体疲软,舌淡苔薄,脉形无力。治当益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3.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证:症见头昏耳鸣,肢体或有拘挛,舌多光红少苔,脉形弦小。乃以滋肾养肝,和血活络为法。药用地黄、麦冬、石斛、茯苓、菖蒲、丹参、川芎、赤芍、桑枝、秦艽等。

余认为,活血通络是治疗偏瘫之要法,不论何型,均须用活血之品。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偏瘫恢复的快慢,固然与其病变轻重、病程久暂有关,但治疗原则的重点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临床观察,治疗偏瘫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对肢体活动恢复大为有利,而未发现因此而出血复中者。

此外,中风患者常伴有发热,余以为其主要原因有3种:

1.感受风热,肺失清肃:症见发热恶寒,咳嗽有痰,苔薄黄,脉浮数。多见于中风伴有肺部感染者。应先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银花、连翘、豆卷、薄荷、杏仁、前胡、大贝、冬瓜仁、萎皮、生薏米、芦根等。此“急则治其标”也,对偏瘫可暂时不治,务求热清痰化,否则失治往往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2.热入心营,气血两燔:症见卒中高热,神昏谵语,或有出血。多见于中枢性发热或脑出血之发热,应清营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或水牛角)、地黄、玄参、赤芍、丹皮、连翘、麦冬、丹参、菖蒲、郁金等。可配以安宫牛黄丸或神犀丹。此种发热最为险恶,抢救得当,或可清醒得以生还。

3.积热夹滞,胃腑失清:证见发热午后较重,食纳不香,大便秘结,口中浊味,舌苔厚腻。应予清胃通腑导滞。方用橘皮、姜夏、全瓜蒌、连翘、黄芩、枳实、大黄、炒山楂等。余认为中风患者每多卧床少动,饮食易于停滞而产生积热,肠胃不清而发热久延不退,影响中风之治疗。应用清胃通腑导滞之剂效果颇佳。调治其本,方可顺利进行。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
2
本条ID:15136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