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魏长春(1898〜1985),原浙江省中医脘主任医师。沈信来,年32岁。8月22日诊。
病名:虚寒肿。
原因:职司分报,栉风淋雨,感受寒湿。7月15日起,患寒热,初延西医作疟治,寒热截止,后因恣食荤腥,遍体浮肿,改延中医,服小柴胡、五子、五皮及米仁、通草等。消肿除水,化湿套方,调治一月,前证悉在。
证候:遍体浮肿,足跗尤甚,干咳,小便通调,大便溏薄,面色萎白。
诊断:左脉弦急,右脉沉迟,舌淡红无苔,证系阳虚湿肿。
疗法:麻附五苓散加减,湿煦脾肾,兼化寒湿。
处方:
次诊:8月24日,头面胸脘浮肿均退,左足亦觉稍消,胃醒便实,小溲清长。脉象左弦右软,舌色红润无苔。效不更方,仍宗前意。
次方:
三诊:8月26日,头面胸腹左足之浮肿皆退,右足尚有微肿,咳嗽有痰,便燥溲清,胃强。左脉弦缓,右脉缓和,舌色红润。元阳渐复,寒湿稍化。拟五苓散合玉屏风加减。
三方:
四诊:8月28日。浮肿尽退,咳嗽亦愈,行履如常,胃强,脉象缓和,舌红润。拟甘温平补。
四方:
效果:服平补方剂,精神恢复,病愈。
炳按:此证初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甚效。
王阿陶,年24岁,4月14日珍。
病名:截疟变肿。
原因:农夫淋雨受湿,化疟误截,邪遏发肿。
证候:遍体浮肿,咳逆气促,足痹艰于行走。
诊断:脉沉舌红,湿遏内闭成肿,此实证也。
疗法:用越婢汤加减。
处方:
次诊:5月3日,停药数日,遍体浮肿,气息喘促。脉沉。用牡蛎泽泻散下之。
次方:
三诊:5月5日。便解气平,胃强,肿消未尽,脉沉实,舌红,用温脾汤下之。
三方:
四诊:5月8日,肿未全消,胃强,气虽平,有咳嗽,脉沉软,舌淡。再用越婢加半夏合大青龙加花粉发之。
四方:
五诊:5月11日。浮肿尽消,咳嗽未止,筋络余湿未清。宜温化寒湿,兼通血络,使湿邪蠲化,以免成痹反复。
五方:
效果:服后,咳止胃强,停药病瘳。
说明:此证体强病实,故用汗下重剂奏效。录此方案,以供参考。若病者体质虚弱,切勿妄投重剂,致误人命,阅者宜知也。
炳按:因截疟化肿化黄,余屡用三丰伐木丸,每服9g,大便下结痰宿垢而愈。
冯庆标君太夫人,年47岁,住布政房中堂。
病名:湿热伤脾肿泻。
原因:八月间从扬州返慈,因水土不合,体倦潮热胃呆,适有儿科,为其孙儿治病。遂嘱诊治,杂进发汗消食,渗湿疏气之方,如苏叶、羌活、防风、谷麦芽、山楂、茯苓、川楝子、川朴、枳壳、滑石、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米仁、乌药等味。出入加减,服6剂,病势加重,咽燥渴饮,继服某医养阴平肝药数剂。大便溏薄,畏寒发热。延僧医作疟治,进柴胡、黄芩、藿香、佩兰等渗湿疏气之品无效。后延某君,投左金温胆,乃清暑消痰之品数剂,面虚足肿,腹痛便泻,胸闷气逆。改服五皮、枳术、五苓、滑石、米仁等,仍然无效。冯祯堂先生,介绍余治。
证候:面虚足肿,洒淅恶寒,腹胀胃呆,泄泻不爽。
诊断:脉象濡缓,重按如无,舌淡白光滑。病系湿热夹气,水土不服,杂药乱投,脾胃受伤,面无华色,腹胀胃呆,视舌色之白,乃质白失荣,非白苔有湿,可用渗利者也。脉象濡缓,重按如无,为气虚之候,经曰安谷则昌。此病以和脾胃,疏肝郁为主,暑湿已尽,毋庸忌口,择鲜美食品,引其胃气,则用药始有效力,否则有虚脱之虞。冯君信任我言,嘱为拟方。
疗法:拟疏肝气,和脾胃入手,仿轻可去实之法。
处方:
次诊:服药尚安,腹胀稍宽,胃醒思纳,另以火腿冬瓜汤佐膳,治宗前法。
次方:
三诊:面虚已退,腹舒而肿未消,胃苏,舌色淡红。脉弱,治宜和肝养胃健脾,仍宜食补与药并进,今以童鸡汁肚肺汤,诱引胃机。
三方:
效果:服健脾和中疏气之品,浮肿尽退,便泻亦瘥,胃纳大增,寒热竭除。脉象缓和,舌色红润,改用归脾汤,加芳香疏气药数剂,即能行动。惟白带如注,盗汗,口干,耳鸣等症继起。改投杞菊六味汤,加龙骨、牡蛎,出入调理,白带,盗汗,耳鸣皆愈,惟日晡微有潮热,舌红破裂,改用吴鞠通增液涵熬青,每日冲服一匙,1月后痊愈。12月回扬州,身体恢复健康。
炳按:脾虚停湿,作肿作泻,肝乘脾虚反侮之,故治法当先疏肝调脾,利湿,开膀胱,以行治节,则肿泻皆除耳。
桂德荣,年13岁。10月11日诊。
病名:风湿肿咳。
原因:入学读书,途中栉风沐雨,受湿变肿。
证候:遍体浮肿,溲少,肌肤麻木,咳嗽有痰。
诊断:脉迟,舌红。证系风湿变肿。小溲不畅,毛窍闭塞,邪无出路,当开太阳,徒用消肿无益也。
疗法:用汗剂发表渗湿。
处方:
次沴:10月12日。小溲稍长,肿势略退,肌肤麻木,胃呆。脉缓舌红。仍宜辛开太阳。
次方:
三诊:10月13日。湿化肿消,皮肤麻木不仁,脉缓舌红,胃呆。用和营化湿消肿法。
三方:
效果:服药,胃苏湿去,皮肤和柔,病愈。
炳按:风湿肿咳,乃辛苦奔走,感受风湿,伏于腠理膜原,变肿化咳,其治在肺。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应开当降,肺能清肃下降,以行治节。虽有咳肿诸症,自必霍然矣。
(《慈溪魏氏验案类编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