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肺化源,水肿可蠲

名医简介

王与贤(1920〜),内蒙古土默特古旗中蒙医院主任医师。

在临床上有一类顽固性水肿,用常法治疗很难奏效,王老通过多年的探索,用滋肺化源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他认为肺为华盖,统摄一身之气,又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津亏耗,不仅影响肺的宣降,更会导致肺虚不能化气,从而使津液气化失常,水道失调不能下输膀胱,浸溢肌肤,发为水肿。对此类水肿治疗,认为肺为上源、肾为下渎,以滋肺化源之法,使上源清,水道自利,以相反之性达相成之用,从而使津液得充,气得宣降,诸脏布散,气化有权,达到不治水而水自消。

田某,男,44岁,干部。

患者自述曾患“尿毒症”昏迷七八日,住院治疗7个月,虽有疗效,但全身浮肿,小便涩少,头目眩晕,站立摇晃,甚者须扶墙持杖而行。前医多用四君补脾,参芪助气,麻黄散肿,三仁猪泽利湿清热。某名医给以桂附八味,令其长服,以求恢复肾功,均未收功。脉诊六部沉细有力,舌苔白而干燥,身形肥胖浮肿,小便时常有赤涩之感。每逢节令气候更迭,病多随之变化,经常烦躁满闷,欲睡不睡,欲行不行。分析证候脉象,似为上源水竭,肺阴亏虚之象,施以滋肺化源之法。

处方:

百合30g、知母30g、元参30g、二冬各30g、沙参30g、生迪30g。

当时在坐会诊诸医认为浮肿乃水肿,应以祛水为主,断无以地、冬、元参、百合、知母等助水之理,因病程已长,多治未效,患者本人决意一试。遂于当晚6时服下1剂,一夜安静,睡眠甚好,清晨连续小便3次,量多,通利,已不赤涩,自觉从两耳以下,顿觉轻爽,而两耳以上仍然昏闷如旧。症象稀有,人皆称竒,当时因其有效,遂又连服2剂。头顶部之昏晕如第一剂之效应,亦截然停止,浮肿消退,十分明显。全身轻快,如释重负,后将原方作成丸剂,连服3月,浮肿、昏晕消失,再未复发。

任某,男,20岁,农民。

2年前,突患全身浮肿,经省市等医院诊为肾病综合征,经常服药,起伏多变,每在冬春两季症状加重,浮肿尤甚,心烦不寐,舌燥口干,喜以凉饮自救,饮后反觉精神清爽,浮肿似有缓解之象,诊脉沉而有力。自述以前大量服用中药或西药,虽有一定效果,很奇异的是常有复杂难解之症状出现:若浮肿消退,则出现气短似喘,近乎虚脱,两手强直不自如,甚则痉挛及两腿红肿疼痛;如果泮肿不消,则两手不强不痛;如用银花、连翘或青霉素治疗后,有时也可减轻;若浮肿减轻则出现腹部绞痛不止,腹痛一止,两腿红肿又起。究其病机,为上源水竭,肺津亏虚之故。冬春病甚者以冬至一阳生,阳气来复,阴虚之体不胜复阳之扰,故身热心烦,病发而剧。肿消后四肢疼发,乃津液消耗,邪去正亦伤也。立法滋肺化源。

百合知母15g、元参15g、二冬各15g、沙参15g、生地15g、白芍15g、茅根15g、川楝子10g。

连服10剂后浮肿明显减轻,两手疼痛挛急、腹部绞痛、气喘似脱等现象均未发生,将此方剂制成丸剂继续服3个月后痊愈。

此类患者,大都有胸满心烦、口燥咽干、发热等症状。其病机乃肺津亏耗,上源水竭,用通利之剂,诛伐太过,非但无效,阴伤更重。小溲者,是太阳膀胱所主,生于肺金。肺金虚亏,不能下生肾水,是绝小便之源也。前人有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类水肿,则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之因也,故用甘寒滋润之品,滋肺化源,使津液充足,上窍得通,下窍得泄,天水循环,金水相涵,其病获愈。

(王国田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08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