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消无分上中下,唯取都气加黄芪

名医简介

张珍玉(1920〜),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消渴一证,古人就其证分为上、中、下三消,以饮多病在肺为上消,食多病在胃为中消,尿多病在肾为下消,故以“三多”而定名。《临证指南》曾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枯热淫而已。”赵献可《医贯》亦曾云:“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当先治肾为急。”余多年体验,此说符合临床实际。

盖肾为水脏,若真水不竭,则无渴饮之患。五脏之津液皆本于肾,肾阴虚则阳旺,故渴饮不止而消谷善饥,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渴饮而小便多也。加之肾阴亏虚,无力制火,火旺则煎熬脏腑,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盛而益干,故饮多而不济渴,此名消渴。

余用都气丸变汤剂加黄芪,治疗本证,无论新久每获良效。其中之六味地黄汤,治肝肾之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消渴淋沥等证。五味子之咸酸,而长于保肺气,滋肾水,收心气,生津止渴,合六味地黄汤不但加强滋补肝肾之阴,且能制其火旺,从而津生渴止。加黄芪促其生发之性,故能补气升阳,温运阳气以生血,助气化水,气化则津生,颇合都气之意,故余运用此方以治消渴,效果满意。

方中熟地改用生地。

生地12g、山萸肉9g、炒山药9g、丹皮6g、茯苓6g、泽泻6g、五味子9g、黄芪20g。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忌辛辣烟酒,炙馎之物。王某,女,60岁,干部。

自诉3年前患糖尿病,执医院化验单,尿糖(+++),血糖9.99mmol/L(180mg/dl),渴饮不止,每日能喝3暖瓶(6.8kg)水,食量大且易饥,小便亦多。身体较胖,自觉周身乏力,动则气短,且足跟部有一痈肿已半年。诊其脉滑数,舌无苔而红干,即处方都气丸加黄芪方,剂量同上。服10剂后,病情大减,效不更方,继服10剂,三多症已不明显,脚跟痈肿已消退过半,唯时有口干,不饮水亦可支持,尿糖化验正常,但血糖仍偏高,嘱将原方用量各加倍配成水丸剂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9g以巩固疗效。后因血压高来就诊,询及前病自云无明显症状。化验多次尿糖虽无,但血糖略偏高。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2
本条ID:15098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