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名医简介

董廷瑶(1903〜),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儿科世家。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临证验之,对临床诊治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生理上,营卫与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经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这一化血功能由心所主,而营血又在心的动力作用下行于脉中。营气与卫气同起于中焦,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的运行反映于外即为“脉运”。《难经经释》曰:“营卫者,血之所充也”。《难经集注》谓:“心者,营卫之本”。充分反映营卫的充养之功以及它们的运行表现为一定节律的心脉搏动,正是与心阴心阳直接相联系的。

病理上营卫与心也常常相关。如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即为心液外泄。故误汗或汗出过度,耗散营卫,每致心阳受伤,而见心悸不宁、怔忡脉促等症。仲圣桂枝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均为扶卫气助心阳而设,同样,桂枝加桂汤、桂甘龙牡汤亦以和阳护心为法,它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无不以调和营卫的桂枝汤为基础,变化而成资助气血,养心安神之用。

临床上,小儿多种心脏疾患症见: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夜寐欠安,脉数或结代,舌淡苔少而润,不论是心阳受伤,还是心气本虚,或因心阳不振而痰瘀结滞等,只要见有心脏虚损之症,均可从调和营卫考虑,投以桂枝汤类方。俟卫气外固,营液内守,血脉能充,方可使心阳振、心阴复。具体运用时,随证候之异而立3条治则如下:

调和营卫,养心充脉

适用于心脏虚损、阳气受伤之证,可见胸闷心悸、脉象数疾等,方以桂枝汤为主扶助心阳,和营复脉。汗出较多者加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睡梦惊扰者用龙齿、茯神、远志、麦冬;胸闷不适添入郁金、香附之类;纳谷不香加陈皮、佛手、谷芽;气阴不足增以党参、生地诸品。

例1李某,男,11岁。1982年4月13日初诊。便尚调。脉呈急数,舌质较淡,苔薄润。西医诊为心肌劳损,窦性心动过速。中医辨证乃心阳久伤未复,治予调扶营卫以益心脉。

处方:

桂枝3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5枚、当归6g、茯神9g、陈皮3g、炒谷芽9g。

20剂。

四诊(5月11日):胸闷已减,进食稍增,但睡眠不宁,面色不华,脉数,舌苔薄白。治宗前法,略予增损。

处方:

桂枝3g、赤白芍各6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5枚、朱茯苓9g、陈皮3g、远志6g、当归9g、太子参9g。

20剂。

七诊(6月1日):诸恙均和,胸舒心宁,晕止脉匀,惟面色少华,尚须调扶。

处方:

桂枝3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5枚、太子参6g、当归6g、生地12g、麦冬9g、茯苓9g。

连服上方月余,其症颇安,7月初心电图复査无异常。

宣畅血脉,通调营卫

适用于心阳不振、血行瘀滞之证。可见心悸脉涩,唇舌晦黯等,方用桂枝汤(赤芍易白芍,去姜枣)参以活血化瘀之品,既通血脉,亦调营卫,心阳得伸则滞结俱开。夹有郁火者常加川连、黑山栀;大便干结者则配麻仁、蒌仁之属。

例2张某,女,12岁。1981年8月25日初诊。

心悸阵发,每周必作3〜4次,病已逾年。悸时脉来中止,面唇晦滞,精神消沉,便下干结,胃纳不香。舌尖红,苔薄腻,脉见细涩。西医诊为心动过速。中医辨证属心阳不伸,瘀滞阻络,兼夹郁火。治予活血清火,通卫运营宁心。

处方:

桂枝3g、赤芍6g、炙甘草3g、当归6g、丹参9g、桃仁泥9g、红花4.5g、川连1.5g、茯苓9g、麻仁15g。

6剂。

二诊(9月1日):自感悸动仍有,但发作时间已短,便下稍润,脘中不舒,舌红苔薄润,脉细而匀。上法尚合,仍步前意。原方去炙甘草,加生地15g。14剂。

三诊(9月25日):药后心悸阵发大减,近日偶见1次。精神渐振,面唇色润,大便通调,纳食亦可。舌苔薄,脉匀细。原法加减巩固。

处方:

桂枝2g、赤白芍各6g、炙甘草3g、当归6g、生地12g、麦冬9g、川石斛9g、丹参9g、茯苓9g、麻仁12g。

7剂。

服药后病情稳定,心悸未见再作。

益气振元,调扶营卫

适用于体质怯弱、心脏虚损之证,可见形神萎瘦,悸动,脉疾诸症。方以桂枝汤类方之新加汤、炙甘草汤及时方之十全汤、养荣汤(每以桂枝易桂心)等为基础,寓调和营卫于益气养心之中,壮盛本元,资助血脉。气阳衰微者合人参附汤;脉来中止者酌加丹参、赤芍、红花诸味。

例3全某,女,7个月。1982年5月11日初诊。

出生以来,多次体检当现心脏有三级杂音,胸片示左心室肥大、肺淤血,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刻诊:表体瘦弱,面色不华,汗出淋漓,哺乳少纳,眠中时惊,二便如常。脉疾数,舌淡苔薄。其证先天不足,阳虚心损。治拟益气振元,兼以调卫助阳,以桂枝汤合参附加味。

处方:

桂枝3g、白芍9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5枚、淡附片3g、太子参6g、龙齿12g、玉屏风散10g、麻黄根9g。

服20剂。

四诊(6月1日):汗出已减,胃纳转增,睡眠颇安,大便通调,但面色㿠白,脉数舌淡。本元怯弱,桂枝加附子汤合四君主之。

处方:

桂枝3g、白芍9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5枚、淡附片3g、太子参9g、焦白术9g、茯苓9g、麻黄根9g。

7剂。

嗣后诸症均减,听诊、胸透亦有好转,续以原法调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
2
本条ID:15091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