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朱良春(1917〜),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外感邪舍于心,解毒护心为要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一般多由感受时邪或时病之后,外邪传及于心所致。临床表现可见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胸闷胸痛,食欲减退,脉细数而促或伴结代等一系列症状。心电图检查常提示Q-T间期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及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过早搏动(二联律、三联律)及Ⅰ°〜Ⅱ°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故治疗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不能囿于一般时感治疗而贻误病机。
此证的产生,系正气亏虚,病邪内舍心包使然。邪毒损心致心虚,又有心气虚与心阴虚两大类,假使在感邪之初,及早采用补心气或益心阴并加用解毒祛邪之品,将对心肌炎有预防作用。章次公先生盛赞人参败毒散用人参之妙,方中人参非徒扶正以资汗源,且寓有护心之深意。它如加减葳蕤汤中用玉竹,其意亦然。由于热病易于耗伤津液,故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尤以心阴虚最为常见。
余治因邪毒舍心所致心律失常者,常取生脉散为主方,加玉竹、柏子仁、功劳叶养阴通脉,琥珀镇静解毒,板蓝根、连翘、白花舌蛇草、甘草清热解毒。近年来又参用珠黄散内服,每次1支,1日2次,收效颇佳。若热盛可加苦参清热泻火,胸痛加参三七、郁金化瘀通络,胸闷加娑罗子、合欢皮理气舒郁。随症加减,尚称应手。
复心阴通血脉,桂枝需用大量
桂枝与甘草同用能复心阳,治疗心悸,义本《伤寒论》中“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过汗引起心阳虚心动悸,取此二味以复之,寓意良深。阴为基,阴非阳不化,桂枝能和营通阳,甘草既能养营补阴,又能宣通经脉,二味并用,刚柔互济,心阳渐复,对心动过缓亦当有效。心动过缓,总由心阳不足,心脉不通使然,一般均有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甚至昏仆,脉细缓无力,或细涩,或浮缓等见症。但临床上亦有用此方不效者,其关键在于桂枝用量是否得当,若仅拘泥于常规,药力不及,则难取显效,或致无效。只有大剂量使用,方可收理想之疗效。余治心动过缓症,用桂枝一般从10g的剂量开始,以后逐渐递增,常用至24g,最多用过30g,直服至心率接近正常,或有口干舌燥时,则将已用的剂量略减2〜3g,续服以资巩固。当然,辨证如不属桂枝甘草汤证者,不在此例,应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