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镜人(192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近年来,病毒性心肌为已成为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治疗上具一定难度。“复方四参饮”是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研究的专方,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39例以心悸、早搏、胸闷、胸痛、乏力为常见症状,心悸为100%,胸闷为92%,胸痛为41%,早搏发生率为99%。
39例大部分为红舌,或偏红,或见瘀斑。脉象以细脉居多,或数,或涩,或结代。辨证以气阴两虚最多,亦有气虚、阴虚证型,或兼血瘀,或兼有郁热。
本组病例所测血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X线胸片检查无特殊发现。测试CoxsakieB组病毒(CBV)中和抗体效价,共测定23例,阳性8例,阳性率达35%。
在本疗法前曾用异搏定2例,慢心律4例,心律平8例,慢心律加心律平3例,宁心宝7例,丹参片5例。
复方四参饮冲剂,组方:
上述剂量制成颗粒冲剂,每次服1小包,日服2次。
20天以内3例,20〜30天15例,30〜40天10例,40〜50天6例,50〜60天3例,60天以上2例。
早搏:显效:治疗后早搏减少在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在50%以上。无效:不属于上述变化。
临床症状:显效:主要症状改善在二级以上或消失。有效:主要症状改善在一级。无效:无明显变化。
出现早搏共35例,根据上述标准,显效15例(42.86%),有效13例(37.14%),无效7例(20%)。有效率达80%。
Holtor监测早搏变化情况:对25例室性早搏患者作治疗前后Hokor心电监护结果对照,治疗前早搏平均值为5284.48土1016.88,治疗1月后的早搏数减少到2109.48±405.16,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
自然杀伤细胞(NK)活力的变化: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持续未愈的患者中,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力下降。治疗前后,亦对其NK活力作了观察比较,结果是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两者间有显著差别。
中医学认为此病以正虚为本,尤其是心肺气阴两虚,以热毒内侵为标,因情志、疲劳、外感等因素而诱发。热毒侵心,可导致气阴更虚,营卫运行失畅,而致痰瘀内阻。治疗原则当推扶正祛邪。
张镜人教授基于中医学之观点,结合自己多年经验,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发现气阴两虚的病理现象存在于大部分患者的全病程。病初因气阴两虚之体质易感邪热;病中又可因邪热加重气阴虚损,导致瘀热内阻,痰浊内生;久病又可因之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终致脏损严重,气阴益虚。对39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临床观察可见舌质多红,脉搏多细,气阴两虚证型占69.23%。因此,气阴虚损是病毒性心肌炎最多见的证型,亦是该病最基本、最关键的病理机制。“复方四参饮”以益气养阴扶正治本,活血清热祛邪治标,突出体现了张老的辨证思想和治疗法则。方中孩儿参为补气药中轻补之品,功同人参而力薄,对气虚兼阴亏者尤宜。丹参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故可其调心血,且苦能降泄,微寒清肝,入肝心两经,有除烦安神之效,此处用之对有瘀血内阻,虚热心烦,失眠心悸者尤宜。南沙参有滋润上焦之阴分的作用,兼用清热祛痰之力。苦参有“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之说,近代药理也证实其具有抗心律紊乱之作用,对湿热郁火明显之心悸甚宜。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广郁金为血中气药,擅入心活血通滞,取其辛开苦降,芳香宣达,对瘀热所致的胸闷、心悸有较好疗效。枣仁养心宁神调肝,是治虚烦惊悸不眠之良药。甘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骤有缓,有补有泻,此处取其和中养心缓脉。八药相合,益心气,滋心阴,调心血,清心热,通心滞,除心烦,安心神,缓心脉,攻补兼施,升降通调,相辅相成,其效益彰。
运用本方治疗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35例心律失常改变的病例经治疗获得80%的有效率。25例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前后Hdtor比较,疗效显著。同时观察到部分NK活力低下的病人,经治疗,复査结果见NK活力明显提高,具统计学意义。据现代研究证实,病毒本身及T细胞介导免疫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理。同时也有不少临床研究表明,益气养阴中药与调节和改善免疫功能具密切关系。如运用黄芪、黄精、北沙参等药物可使低NK活性得到显著提高,且经体外药物筛选结果证实。因此认为以上益气养阴药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张老以益气养阴作为基本法则,结合活血清热、宁心安神法的使用,使其辨证思想更具备完整、周密、科学和客观性。该方不仅具改善症状,控制和减轻病情的治疗作用,还通过益气养阴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和预防复发。因此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有预防、治疗和善后的既广泛又重要的意义。
(沈博生、郑秀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