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吴澄,字鉴泉,号师朗,清代医家。吴澄曰:心者,身之主,神之舍也。心血不足,多为痰火扰动,心神不宁,多有惊悸怔忡诸症。惟虚损之人,阴亏于下,元海无根,气浮于上,撼振胸臆,是心不能下交于肾,肾不能上交于心,则筑筑心动,惕惕恐畏,为怔忡惊悸者有之;心为事扰,神动不安,精气耗散而不寐者有之;子午不交,神明浊乱,精气伏而健忘者有之;心动神摇,志歉精却,神无所依,善于惊恐者有之;木本水源,子病及母,水不养木而善怒者有之。盖神之不安其舍者,多由于心血之不足,而心血之不足,多由于肾之虚衰,不能上下交通而成水火既济也。
心为一身之主。人身之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而施化于肾者也。苟心血一虚,神气耗散,则宅舍空虚,痰因以客之,此怔忡之所由作也。惊者,因有所触,而畏怖不安也。悸者,心中惕惕然跳,筑筑然动,不能自安,如人捕获之状,本人无所恐而心自不宁也。惊则安其神,悸则定其志。心主神,肾主志,水火既济,须在阴精上奉,则其神安,阳气下藏,则其志定。但其中有气虚、血虚、停饮之不同,须分治之。
虚损怔忡
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此症惟阴虚劳损之症恒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凡患此者,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凡治此者,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若或误认为痰火而妄施清利,则速其危矣。
气虚惊悸
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右脉大而无力者是也。
血虚心悸
阴气内虚,虚火妄动,体瘦心悸,五心烦热,面赤唇燥,左脉微弱,或大而无力者是也。
肝胆心虚
或因怒伤肝,或因惊入胆,母令子虚,而心血为之不足,或富贵汲汲,贫贱戚戚,忧思过度,或遇事烦冗,则心君亦为之不宁,皆致惊悸怔忡之症,其脉弦者是也。
阴火怔忡
有阴火上冲,头晕眼花,耳鸣齿落,或腹中作声,怔忡不宁。滋阴抑火及养心之剂,久服不愈,为无根失守之治,脉必空虚。
气郁怔忡
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
痰郁心悸
或耳闻大声,目见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心,大惊大恐,以致心为之忤,停积痰涎,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甚则心跳欲厥,其脉滑大者是也。
怔忡治法
心脾血气虚而怔忡,宜七福饮、大补元煎。
命门水亏,真阴不足而怔忡不已者,左归饮。
命门火亏,真阳不足而怔忡不已者,右归饮。
三阴精血亏损,阴中之阳不足而怔忡,大营煎、理阴煎。
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怔忡者,二阴煎、加减一阴煎。
思郁过度,耗伤心血而怔忡者,逍遥饮、益营煎、畅郁汤。
寒痰停蓄心下而怔忡者,保阴煎、姜术汤、资成汤、平补镇心丹、宁志丸。
惊悸治法
心虚血少,神志不宁而惊悸者,养心汤、宁志丸、十四友丸。
因惊失志而神不宁者,宁志膏、远志丸。
心血不足,肝火不清,血热多惊者,朱砂安神丸。
心神虚怯,微兼痰火而惊悸者,八物定志丸。
心气郁滞,多痰而惊者,加味四七汤。
痰迷心窍,悸者,温胆汤、茯苓饮子、朱砂消痰饮。
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简要济众方。
若大恐大惧,以致损伤心、脾、肾气而神消精却,饮食日减者,必用七福饮、理阴煎、大营煎、大补元煎之类,酌宜治之。然必洗心涤虑,尽释病根,庶可保全。
若心劳过度,兼有外邪者,宜宁神内托散。
心脾两虚而惊悸者,宜资成汤。
怔忡惊悸健忘善怒善恐不眠例方:
畅郁汤:治肝脾血少,血虚有火,不能用归术柴胡者,此方主之。
资成汤:治虚劳遗精盗汗,食少泄泻,血不归经,女子崩漏不止,虚劳不任芪术归地者,此方主之。
宁神内托散:治食少事烦,劳心过度,兼感外邪,寒热交作者,此方主之。
(《不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