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惊悸源流

名医简介

沈金鳌(1717〜1776),字芊绿,清代医家。

怔忡,心血不足病也。所主者心,心所主者血,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摇,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曰怔忡。或由阳气内虚,宜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神;或由阴血内耗,宜人参、麦冬、当归、地黄、桂圆;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侮其所胜,心畏水不自安,宜茯苓、茯神、白术、半夏、橘红;或汲汲富贵,戚戚贫贱,或事故烦冗,用心太劳,甚至一经思虑便动,皆当以养心血、调心气、清热豁痰为主,宜酌用清镇汤;如心火炽,又须安神,宜安神丸;或由汗吐下后,正气孱弱,宜人参、黄芪、白术、白芍;或由荣卫俱涸,脉来结代而心惕不宁,宜养心汤;或由虚弱,怔忡而卧不安,宜枣仁汤;或思虑多而怔忡,兼不寐,便浊,宜养荣汤;或心虚怔忡而兼自汗,宜参归腰子;或由痰为火动,而时作时止,宜二陈汤;或由忧愁悲苦致心虚而动,宜归脾汤;或由气郁不宣而致心动,宜加味四七汤加姜汁、竹沥;或阴火上冲,怔忡不已,甚至头晕眼花,齿发脱落,或见异物,或腹中作声,急应滋阴降火,加养心之品,宜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如久服降火药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宜八味丸;或由所求不遂,或过纵自悔,吁嗟夜语,真若有失,宜温胆汤加人参、柏子仁,朱砂为衣,日进三服。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若心儋儋动,此系包络所生病,宜镇胞汤。盖心为君火,包络为相火,火阳主动,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则为生气而动得其正。若乏所承,则烦热而为心动,法当补其不足以安神气。未瘥,则求其属以衰之。若由于痰饮者,当用逐水消饮之剂,宜二陈汤、芎夏汤。况乎各脏有痰,皆能与包络之火合动而为怔忡,随所犯而补泻之,更须调乎包络。若各脏移热于心,以致包络火动者,治亦如之。然则怔忡固由于虚,所以致此怔忡之症,则各有异,亦安可不察之哉!

卑惵,心血不足病也,与怔忡病一类。其症胸中痞塞,不能饮食,如痴如醉,心中常有所歉,爱居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即惊避无地。每病至数年,不得以癫症治之也。宜天王补心丹、人参养荣汤、古庵心肾丸。

治怔忡方

清镇汤:劳心。

茯神、枣仁、远志、菖蒲、石莲、当归、生地、贝母、麦冬、柏子仁。

如犀角、朱砂、西珀、龙齿、牛黄、麝香等,病深者方可酌加之,不得概用也。

枣仁汤:虚弱。

黄芪、枣仁、茯苓、远志、莲子各钱、二分,人参、当归、茯神各一钱,炙甘草、陈皮各五分。

温胆汤:包络动。

人参、茯神、远志、朱砂、金石斛、生地、麦冬、枣仁、甘草、五味子、柏子仁。

四物安神汤:

当归、白芍、生地、熟地、人参、白术、茯神、枣仁、黄连(炒)、柏子仁(炒)、麦冬、竹茹各七分,枣二枚,炒米一撮,乌梅二个。

煎,另研辰砂五分冲服。

此治心中无血,如鱼无水,怔忡跳动之症。

加味宁神丸:

生地半两,当归、白芍、茯神、麦冬、陈皮、贝母各一两,姜远志、川芎各七钱,枣仁、黄连、甘草各五钱。

蜜丸,辰砂为衣,枣汤下五七十丸。此治心血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一切痰火之疾。

治卑惵方

古庵心肾丸:

熟地、生地、山药、茯神各三两,当归、泽泻、盐炒黄柏各一两半,山萸、杞子、醋炙龟板、牛膝、黄连、丹皮、酥炙鹿茸各一两,生甘草五钱。

蜜丸,朱砂一两为衣。空心盐汤或温酒下。此治劳损,心肾虚而乍热,惊悸怔忡,遗精盗汗,目暗耳鸣,腰痛脚痿之疾。久服乌须黑发,令人有子。

惊者,心与肝胃病也。《内经》言惊属之肝胃。但心气强者,虽有危险触之亦不为动,惟心气先虚,故触而易惊也。然则因所触而发为惊者,虽属肝胃,受其惊而辄动者,心也,故惊之为病,仍不离乎心。其由乎肝者何也?肝属木,属风,风木多震动,故病惊骇也。其由乎胃者何也?胃多气多血,血气壅则易热,热故恶火而易惊。且胃气厥,则为忧惧,故恶人之烦扰而惊。阳明属土,土畏木,故闻木声而惊也。大抵惊之因,多由于外,或耳闻大声,或目见异物,遇险临危,当其外有所触,心忽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液与痰涎着于包络之间,宜控涎丹加朱砂、远志。多致目睛不转,不能言,短气,自汗体倦,坐卧不安,多异梦,忽惊,觉多魇,宜温胆汤、独活汤、琥珀养心丹。与悸恐不同,若因大惊而病者,脉必动如豆粒(寸脉止而复来,曰动脉)而无头尾,急当镇定之,宜黄连安神丸。有由肾虚而惊者,宜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元参、陈皮、黄柏;有由胆虚而惊者,宜人参、枳壳、肉桂、五味子、枣仁、熟地、杞子、柏子仁;有由肝胆俱虚,百药不效者,须补肾,宜酒化鹿角胶,空腹下五钱,极效。古人谓肝无虚不可补,补肾正补肝也。有被物所惊,心跳不宁者,宜秘方;有心气不足,神不定而惊者,宜妙香散;有肝虚受风,若惊状者,宜珍珠母丸;有血虚而惊者,宜朱砂安神丸;有由痰盛而惊者,宜加味定志丸;有思虑过度者,宜清心补血汤;有气血俱虚者,宜养心汤。皆当求其端而治之,而惊始可安矣。

悸者,心痹病也。非缘外有所触,自然跳动不宁,其原由水衰火旺,故心胸躁动,宜天王补心丹;或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故筑筑跳动不自安,宜茯苓饮子、半夏麻黄汤;或汗吐下后,正气虚而悸,不得卧,宜温胆汤。此皆悸病之由也。总而论之,要不外乎心伤火动,火郁痰生宜天王补心丹,痰宜辰砂远志丸,可以识其端矣。

思者,脾与心病也。脾之神为意,意者,心之所发也。由发而渐引曰思,则当其发,属在脾,及其思,属在心。故玄晏先生曰:思发于脾而成于心也。《中庸》曰: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论语》曰:君子有九思。《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是思固不可不用者,然思之太过,则流荡失节,必致伤神,神伤,百病蜂集矣,其何以堪!故或有劳心思虑,损伤精神,致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者,宜清心补血汤。有思虑伤心,致心神不足而不能寐者,宜养心汤。有忧思过度,令人惕然心跳动而不自安者,宜静神丹。有思虑太甚,致心气不足,忽忽善忘,恐怯不安,梦寐不祥者,宜定志丸。有思虑太甚,心血耗散,竟至怔忡恍惚者,宜益荣汤。……凡此,皆思之病也,皆过用其思之病也。若过用其悲忧恐惧,病亦有类于此者,治法大约可以相参。

治惊方

清心补血汤:思虑。

人参、当归、茯神、白芍、枣仁、麦冬、川芎、生地、陈皮、山振、炙草、五味子。

珍珠母丸:肝虚受风。(编者按:即《普济本事方》之真珠丸)

静神丹:养血。

酒当归、酒生地、姜远志、茯神各五钱,石菖蒲、黄连各二钱半,朱砂二钱,牛黄一钱,金箔十五片。

猪心血和丸黍子大,金箔为衣。灯心汤下五十丸。

交感丹:气郁。

香附一斤(长流水浸三日,炒),茯神四两。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细嚼,再以制香附、茯神、甘草各一钱。

水煎,名降气汤,送下。

治思方

加味茯苓汤:痰聚。

人参、半夏、陈皮各一钱半,益智仁、茯苓、香附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乌梅一个。

(《杂病源流犀烛》)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
2
本条ID:15086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