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刘志明(1925〜),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临床家。胃痛有急有慢。急性的胃痛有寒有热。如夏令受暑,易致热性胃痛;冬令受寒,易致寒性胃痛。暑令天热,饮冷过多,平素中阳不振者,痛亦属寒。热痛当清,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寒痛当温,如理中汤、附子粳米汤。至于目前临床常见慢性胃痛,则多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宜用和法,仲景甘草泻心汤甚为合拍。一面以甘温补益胃气,一面以苦辛通降胃腑。通补兼施而相互为用,胃气流通,则痛自止。
有些医家治胃痛习用木香之类,但香燥之药易伤胃阴,胃汁耗尽病必难愈。若果属寒滞,陈皮、砂仁、厚朴可用,亦应少量暂用。一般寒热错杂者,慎用为好,以免劫液伤阴。
寒热错杂证,仲景是归属于厥阴的。黄连、吴茱萸、白芍三味,叶天士治肝胃病最常用,能清能降,能散能养,肝胃同治,体用并调,肝热阴亏,胃热气逆者,用之最宜。
溃疡病和萎缩性胃炎,在西医虽属于不同的病,在中医却有相同的证,所以治法也就一样,正所谓“异病同治”。“萎缩性胃炎”常是胃阳不振,已见食少,腹胀,若再加清凉阴柔滋润,已惫之阳,岂不更伤!故不宜纯用养阴之法治之。
治脘痛,总的思想是护胃阴,保胃阳,使阴阳调和,通降复常,通则不痛。
例1杨某,女,42岁,1986年5月8日就诊。
去冬起胃脘胀痛,呃逆,泛酸,心烦,夜间烦热多汗,大便稍干,月经常后期,今已4个月未行,苔薄白,脉弦细。X线钡餐造影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处方:
5剂,诸症减轻,又5剂诸症悉除。
此案和胃为主,兼予理肝。土病木乘非制木不能安土,非土强不能御风。太子参、甘草与半夏、砂仁合用,通补胃气。因热较甚,故更加白芍、黄连合黄芩清热养阴,不用党参之甘温,而取太子参之甘平。甘草用生不用炙,以免助热。郁热宜散,气逆宜降,故以吴萸、生姜夹杂之辛温,与芩连之苦寒,白芍之酸,泄热和阴,顺气降逆。另用当归合白芍调经,藿梗、扁豆化时令之暑湿。
例2袁某,男,52岁,1986年5月15日就诊。
胃痛30年余,近3个月来发作不止。胃脘胀痛牵及胸背,呃逆,纳差,畏寒,喜吃热食,口干苔黄,脉弦细。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
处方:
胃中颇安,又7剂胀痛全止。上方为丸常服,巩固疗效。
此案胃寒,饮食喜热,均属寒象,却未加桂附干姜热药,反而芩连白芍清热,究其原因,就在口苦苔黄,显露热象,见寒而察热,虽有寒,热更重,又当夏令,故仍以清热为主。
(刘德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