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李传课(1938〜),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眼底病包括黄斑部、视网膜、视神经等组织的疾病。对这些疾病如何进行辨证,是个较为复杂的课题,本人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眼虽为机体的局部器官,但其眼底病多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它病继发、眼部外伤、药物中毒等,以致气血失和,脏腑经络失调所引起,其中以脏腑经络失调为主。根据“有其诸内、必形于外”的规律,除视力、视觉、视野发生改变以外,多出现全身症状。对于这些全身症状,通过望、闻、问、切,按照八纲、脏腑、病因、五轮、气血、内外障等辨证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一、单脏为病,证候典型
袁某,女,42岁,化验员。
1977年因双目出现颞侧偏盲,在别院颅内照片疑为蝶鞍部肿瘤和视交叉炎性粘连,劝其脑血管造影,病人惧而未作,要求中医治疗。视力右0.7、左0.5,左眼视乳头颞侧色淡。常感头昏,眼睑常欲垂闭,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不能上班工作。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缓弱。证属脾胃气虚,应以健脾益气为主。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除经期停服外,连服2个月,视力提高至右1.0、左0.8,症状明显减轻。后仍以上法调理,近数年来一直坚持全日制工作。
每种疾病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或固有的症状,这种典型情况是容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
二、多脏为病,病性单纯
吴某,男,43岁,工程师。
右眼患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近5年内发作4次。本次复发用激素、维生素治疗后,视物仍然变小,视力0.8,近月来未再提高,特求中医诊治。查黄斑部中心凹反光不见,周围有黄色点状渗出物,无水肿。症见头昏,间歇耳鸣,记忆力差,心烦难以入眠,眠则多梦,且易早醒。舌红无苔,脉弦细。综观全证,辨为肝肾阴虚,水不制火,心神不宁。治以滋补肝肾为主,兼以养心安神。用生熟地黄汤加减:
经过先后八诊,于上方增加五味、枣仁、夜交藤等养心安神之品。服用35剂后,全身症状消失,视力提高到1.5。
辨证时应注意脏腑相生相克关系,辨明始于何脏,影响于何脏,分清主次,进行论治。
三、多脏为病,病性夹杂
洪某,男,44岁,技术员。
自1956年起,双眼视力下降,诊断为双视神经萎缩。视力0.6(双),眼底视乳头颞侧淡白,筛板显露,边缘清。症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饮食不振,胃脘饱胀,二便失调,口苦。苔白腻,脉缓。根据临床症状,为虚实夹杂之证。虚为肝肾不足,实为脾胃湿困。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拟化湿醒脾为先。选用平胃散加味:
服10剂后,舌苔转净,脘胀消失,湿邪已化。再以滋补肝肾法调理,视力长期稳定于0.7(双)。
疾病的发生发展,其病机可以相互夹杂,亦可相互演变,还可兼杂新病。相互夹杂者,应分清主次,以治主为首务,兼顾其次。相互演变者,证随症转,药随证变。出现新病者,先治其新病,后治其旧病。
上述三方面,从眼科角度论,均属以型概病的范围。这种以型概病的形式,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特点。但当某一证型概括不同性质的眼底病时,应注意疾病的性质和特点。当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若全身疾病与眼底病无内在联系时,宜分辨二者的先后缓急,按标本缓急论治。
临床上遇到的另一事实,即病人除了视力、视觉、视野改变以外,别无其他自觉症状,甚至舌脉也不特殊。对于这类患者,如有明显病因,当从病因论治,若病因也不明显者,我们着重从视网膜所出现的水肿、渗出物、出血、萎缩、增生、血管阻塞等病变征象辨。如何认识这些征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探究。
一、从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认识
谭某,男,36岁,工人。
自觉近日左眼前有圆形阴影,视物如隔云雾样模糊,视力0.6,眼底黄斑部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周围有点状黄色渗出物。诊断为急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无其他自觉症状,舌脉如常人。眼底以水肿渗出为主。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黄斑水肿与脾失运化有关。引起脾失运化的原因,在眼科来说,首推其肝,以其肝开窍于目故也。此系肝木克脾土,脾虚不运所致。治宜疏肝和脾,取逍遥散加减:
服上方12剂,水肿消失,视力提高至0.8,遗留点状渗出。改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法,用生熟地黄丸加减:
服上方30剂,渗出物基本吸收,黄斑中心凹反光恢复,视力1.0,近1.2,终止治疗。
眼与脏腑,关系密切,《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脏腑功能协调,则神光充沛,视力正常。若脏腑失调,可致目昏目暗等。故眼底病虽无全身症状,仍可从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去认识。
二、从疾病的阶段认识
刘某,男,40岁,教员。
双眼原系高度近视,左眼视力下降月余,眼前黑影遮挡。侧视0.02,眼底高度近视改变,黄斑部出血,量较多,约2/3个PD范围。无其他自觉症状,诊断为黄斑部出血。证属出血早期,应以凉血止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减:
服15剂后,无继续出血,且出血灶开始吸收,只遗留半个PD范围。证属瘀滞阶段,应以活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减: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但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如视神经炎性病变,早期多为渗出水肿,中期多为组织增生,后期则为萎缩退变。以中医观点认识,早期多为实证,中期多为实中夹虚,后期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根据各个不同阶段,审定脏腑病机。
三、从其他证据认识
张某,男,70岁,干部。
左眼患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力0.4,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光隐约可见,周围有点状陈旧渗出。其余虽无特殊,但证据有二:一是年已七旬,阴气不足。朱丹溪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引伸《内经》之旨,指出:“年至四十,阴气自半”,“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二是病程已久,病变陈旧。《审视瑶函》指出:“凡病目后,宜滋肾水”。病属肾阴不足,嘱其交替服用杞菊地黄丸与二地十子丸。2个月后视力达0.9,后仍以原药调理。
上述三方面,有其内在联系,临证可综合分析。当然对无症可辨的眼底病,应树立整体观念,全面分析病情,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方能辨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