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解毒总为主,病别两期主次明

名医简介

王子瑜(192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教授。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有急性、慢性的区别,从中医的病因病机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急性炎症期,多为热毒壅盛,血热瘀滞型;而慢性炎症期,则多为气滞血瘀及寒湿凝滞型。在治疗方面,要有主有次。

对于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我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常用药物:连翘、银花、红藤、败酱草各15g,红药子、丹皮、柴胡、赤芍、桃仁各10g,枳实、野菊花各12g,川军(后下)、生甘草各6g。如腹胀甚加川楝子10g,木香6g;痛甚加制乳没各10g;带多气秽加土茯苓15g。水煎服,每日2剂。待症状减轻后,改为日服1剂。7〜1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经期停服。

慢性盆腔炎治疗则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之品。对于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常用药物:柴胡、枳实、赤芍、当归、桃仁、元胡、川楝子、没药各10g,丹参、败酱草各15g,木香、生甘草各6g。日服1剂,连服6个疗程,经期停服。对于寒湿阻滞,血瘀凝结者,多数兼有包块形成,治以温经散寒,燥湿化瘀消癥。常用药物:桂枝、炒小茴香、乌药、桃仁、丹皮、赤芍、五灵脂、当归、元胡各10g,胡芦巴、苍术、茯苓各15g,广木香6g。若腹冷痛甚者,方中桂枝易肉桂6g;胀甚者加荔枝核12g;腹部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海藻15g。连服9个疗程。另外,对于慢性盆腔炎兼有气虚的或久治效果不佳的,常配用生黄芪30g,以益气扶正。

对于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中的气滞血瘀者,我均喜配用四逆散。因为其主症均有少腹疼痛,少腹为肝经所过,少腹疼痛是由于肝气郁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故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另外芍药配甘草可以缓急止痛,用之屡获良效。

曾治李某,女,34岁,已婚,1987年3月初诊。患者1个月前孕3个月自然流产后阴道出血,淋漓断续月余未净,后来出血增多,腹痛腰痛,经某医院检査谓不全流产,施清宫术后出血虽减,但腰腹痛加剧,发热恶寒,小腹胀痛拒按,腰骶酸坠,带多色黄,质稠秽臭,有时呈脓性,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查血象:白细胞18.6×109/L,中性82%。诊为急性盆腔炎。曾用抗生素等效不显。证属湿热内蕴,结于下焦,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处方:

连翘15g、银花15g、败酱草15g、野菊花10g、红藤15g、红药子10g、蚤休15g、柴胡10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川军10g、生甘草10g。

4剂,水煎日服2剂。

药后,发热渐退,腹痛明显减轻,惟带下仍多。前方川军减为6g,加土茯苓15g,3剂,日服1剂。药后发热全退,带下亦少,唯时而少腹灼热轻痛。再拟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马鞭草、丹参、丹皮,疏郁清热,消瘀止痛。前后共服药16剂,病愈。复査白细胞加分类均正常。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6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