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杨宗孟(1927〜),女,长春中医学院妇科主任医师。考妇人不孕之故,历代医家多责诸肝郁、肾虚、血瘀、痰湿或湿热之类,尤重于肾。余据临证所见,发现往往肾虚与肝郁同见,经乱与无子并存。通过温肾壮阳与柔肝达木,则未数月而经调,不旋踵而玉种矣。
刘某,女,某市第二建筑公司。
因1980年春胎儿跻带脱垂死,产后已4年未再妊娠,月经或15日一行,或2个月方至,量多少不定,色或浅淡如血水样,或紫红夹小血块,经前小腹及两乳作胀,善太息而多忿恚,经后腰膂酸乏,小腹坠痛,畏寒肢冷,性欲低下。脉中沉位弦细无力,舌体瘦小,苔薄白乏津。询其生活史,云素与公司领导不和。综参舌脉诸证,诊为肾阳虚微、肝气郁滞之断绪。
处方:
每周4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即经行如期,但仍量少,色淡红,继予“女宝”同服,逾4个月即获孕。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主生殖,故调经种子不可离乎肾。然肝主疏泄,藏血,冲脉附于肝,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故王孟英谓其为“女子之先天”。
凡婚后女子2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孕者,多受家庭及社会诸多因素之干扰。又因求子心切,频于房事,沥枯虚人,戕伤肾元,使命火式微。是则肝肾同病,肝肾病则经乱矣。经水既乱,是以无子。故治之之法,当以调经为先,而调经之法,则应疏其郁滞,温其虚寒。疏郁以郁金、香附、槟榔片行下焦之气,益母草活血调经,与上药共调血气。盐炒吴茱萸则同入肝肾二经,与小茴香成配,行气温肝且暖肾,辅以乌梅,取其味酸,与白芍相伍,以涌泻肝阴,缓其绌急。以紫石英、巴戟天、杜仲、鹿角霜温肾壮阳,暖宫散寒,辅以黄精、熟地黄俾阴中求阳。如是则肝郁得解,肾虚得温,故经调玉种。
补肾调经治疗女子不孕已为临床所习用,但灸疗神阙穴治疗不孕症尚鲜为人知。我们用灸疗神阙穴,并辅以补肾调经之剂,治疗脾肾阳虚所致之女子不孕,获效显著。
郝某,女,25岁,因人流后2年余未能再次受娠,于1988年4月14日前来求治于中医。
询其月经周期后延,每40〜50天一行,量少,色淡红,经期小腹发凉,冷痛绵绵,喜热喜按,腰膂酸痛,形寒肢冷,周身乏力。诊其形体较瘦弱,面色黄白少华,唇淡,舌质淡红娇嫩,苔薄白,脉象沉弦细无力。妇科检查中除子宫小(约如鸽卵大小)外,余无异常发现。曾于经期第一天行诊刮术,病理回报: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欠佳(病理号:16361)。并于月经干净后4天行通水术,证实双侧输卵管畅通。连测B.B.T.3个月经周期均显示黄体功能不良相。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血沉等均在正常范畴。尿中17-羟57.4,17-酮34.7,均偏高。测盆腔血流图:左侧平顶形,右侧呈锯齿而低平,显示血管弹性减退,供血不良。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下元不足,冲任亏损,督脉阳气不振,胞宫失于温煦,发为断绪。故予六味地黄汤合五子衍宗丸方加减,以补肝肾,调冲任,并于月经周期第14天开始每日灸疗神阙穴1次,每次30分钟,连灸5〜7次为一疗程,以温通督脉,温经暖宫。第一疗程结束后B.B.T,即由黄体功能不良相转为典型双相型,第二疗程结束后即于当月受孕。
神阙穴位于人身之前正中线的脐窝部。《素问·骨空论》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行于人身之前的正中线。又云:“督脉者……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此生病,其女子不孕。”古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神阙穴为任、督之经穴,主任胞胎,与女子不孕密切相关。神阙穴为人体诸阳经、诸阴经交汇之所,沟通五脏,为神真往来之门户,元神出入之枢,且与肾密切相关。
灸疗神阙穴,即能温通督脉,温运阳气,达到温经暖宫目的。与补肾调经之剂伍用,且能使肾气盛,达到经调孕子目的。
本病例因卵巢功能不健致不孕,盆腔血流图显示盆腔局部血管弹性减退,供血不良征。灸疗神阙穴,辅以补肾调经,既能调节卵巢功能,且能改善局部血循环,从而达到经调孕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