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膜汤治疗膜性痛经

名医简介

朱南荪(1921〜),女,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教授。

痛经一证,以青年女性居多。其病因除外因六气、内伤情志及房劳之损外,亦有宿疾缠绵,累及冲任者。论其病机,先贤早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之说,是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今就脱膜痛经略谈肤浅体会。

脱膜痛经,其痛甚剧,十之七八为未婚青年女性,皆起于月经初潮期,腹痛多发于行经的第二三天,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物随同经血脱落出,待块物落出后,腹痛渐减,已婚者则多不孕。脱落之膜经病理检验为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遂有“脱膜痛经”或“膜样痛经”之称。稽考历代医著,在《竹林女科》中有“有经来不止,下物如牛膜片”的描述,但论焉不详,方亦待考。就临床所见症状,为气血凝滞,终属实证范畴,不通则痛是其关键所在,急则治其标,解痛为先。此类痛经患者,一般无其他旧病宿疾,正气不虚,治以活血化膜、理气止痛或祛瘀止血止痛,故拟方为化膜汤(蒲黄、赤芍、三棱、莪术、青皮、生山楂、乳香、没药、血竭粉),其中主药为生蒲黄。如经量过多者,上方在月经间期起服,连服10剂。此方旨在化膜。膜散或消失则隧道通利,其痛必止。如为预防经量过多可于上方酌情加减,蒲黄、山楂均炒炭,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通涩并举,祛瘀生新。如出血经久,气血耗损,则于行经后调补气血。如此调治2〜3个月,使膜消不复作祟为止,则痼疾荡然,气血安和。至于药物化膜的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
2
本条ID:1505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