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唐吉父(1903〜1986),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教授。经前期紧张症的主要表现是在意识方面,常在月经来潮前1〜2周内发作。始则心情不舒,思想不集中或集中在某一点上不能自解,情绪烦躁,或不悲而自泣,头晕头痛,夜寐不安,并多惊梦。有时胸胁及乳房作胀或刺痛;有的乳头或痛或痒,甚至结块不能触按,按之则痛不可忍;也有的在月经前或经期、经后出现轻度水肿,尤其在面部及足跗部更为明显。此类患者平时大便正常或大便干结,至发作时常有大便溏薄,在经期中少腹部或胀或痛,这是经前期紧张症共有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大致可分成兴奋型和抑制型两大类型。
兴奋型的表现:多数病人平时性情急躁,遇事容易激动,一般都是阴虚肝旺的体质。到月经来潮前,性情突然更加烦躁,即不能自制地勃然大怒,甚至大发雷霆,或大哭大闹,或殴打怒骂,持续发作至月经来潮后,心情逐渐趋向平静。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反复发作如故。有少数更严重的患者,症状持续长久,与下次月经相衔接,个别患者可能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
抑制型的表现:多数病人性情和缓,遇事淡然处理,但在经前出现心情不舒畅,郁郁不乐,静默寡言,思想集中在某一点上无法自解,经常长嘘短叹,嗳气频作,脘闷如室,少腹膨然作胀。至月经来潮前后,有明显水肿,大便溏泄,夜寐不安,呵欠连绵,四肢无力,懒于动作,也有思想消沉,暗自饮泣。经行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至下次来潮前,又有周期性发作。
经前期紧张症是妇科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青春期、更年期均有出现,特别在不孕妇女中发病率最高。根据本病所表现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精神意识方面。祖国医学妇科文献中虽无这种病名,但有类似的症状描述,散见于各种疾病中间。例如张仲景所著的《金匮》妇人病脉篇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妇入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者,甘麦大枣汤主之。”近代医家用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症状及心脾不足之经前期紧张症,均收到一定的疗效。
根据经前期紧张症所表现的症状,用中医的理论来分析,经前期紧张症的症状出现,主要来源于肾阴不足,以致肝气横逆,肝气郁滞,积郁化火,甚至二火相并,心肝之火交炽。在此阶段如不及时控制,更进一步可转化为肝病累及心脾,陷入到虚证或虚实夹杂的病证。肾为水脏,蛰藏为本,肾水既亏,则肝木失其涵养。肝之疏泄无权,气遂横逆,导致积郁化火,与心火相并,二火相结,势若燎原,特别在经行之前,正是冲任二脉通盛之时,也是肝肾不足之候,内蕴积郁之火待机而发,一遇精神刺激,突然爆发不能抑制。到月经来潮后,积郁之气已泄,心肝之火也平,又是肾阴修复之期,一切症状也次第而暂时消失,形成周期性发作。这是实证阶段。但病情如未及时治疗,则积郁之气久必累及脾土,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之运化失职,水谷之精微不化,泛滥为湿,聚湿酿痰,进而与心肝之火相合,痰火上蒙清窍,则表现出精神失常。也有脾湿不化,在胃则纳减呕吐,夜寐不安,在脾则出现轻度水肿,大便溏薄,这是发展到虚证阶段所致。
经前期紧张症另一主要症状,即在经前乳房胀痛或刺痛,或结成块,或乳头高突,或乳晕增黑,甚至痛痒交作。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有的甚至延及与下一次周期相连。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胀为肝气郁结,痛为肝气有余,肝郁化火则乳头痛痒。用经络循行路线来分析,因肝脉连冲任,故与月经周期有关。
综上所述,经前期紧张症的病机,起源于肾,发展于肝,最后累及心脾。因此经前期紧张症的辨证论治与肝、肾、心、脾四脏功能的调整有关。在临床上大致可分四类:
一、阴虚肝旺,肝气横逆型
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疏泄。如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肝连奇经,则影响冲任二脉,是以月经失调,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情绪忧郁,思想纷纭,头晕目眩,夜寐不安,乳房作胀,经行则少腹胀痛,脉细弦而数,舌苔薄质淡。治以疏肝理气而解郁结,方用逍遥散加减。若乳房胀痛为主,加用夏枯草、蜂房;若情绪忧郁为主,加用苏噜子、川郁金;若少腹胀痛为主,加用川楝子、延胡索。
二、肝气郁结,积郁化火型
若肝气郁结,积郁不解,久而化火,积郁之火挟同五志之火,延及冲任二脉,热迫血行,经量增多,血去阴伤,肝失涵养,肝火更炽,故于经行之前或经行之时,郁勃之气一触即发,乳房胀大或刺痛,甚则累累结块,间有青筋暴露,偶而触及,痛彻心肺,脉细弦而数,舌苔薄黄而糙,质红尖绛。治拟清解郁热,壮水制火,以济燎原之急,方用丹栀逍遥散合知柏地黄汤加减。若乳房胀痛为主,加用夏枯草、川郁金、蜂房。
三、心肝火炽,痰蒙清窍型
肝郁气滞,积久化火,肝火与心火相结,心肝之火交炽,郁久不解,木旺克土,久病势必累及脾土。脾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运化失司,水谷之精微不化,泛滥为痰为湿。痰火内炽,上蒙清窍,则出现情绪紧张,言多而无伦次,夜寐多梦,烦躁不安,口渴欲饮,腑行干结,甚至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舌苔白糙,边尖质红,脉细弦数。治当清泄心肝之火,佐以涤痰开窍之品,仿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合黄连温胆汤出入之。若大便闭结,加用生大黄或礞石,使痰热从下而夺;若心火旺,加用黄连、川贝母以清心涤痰;若痰多加用天竺黄、胆南星、白金丸以清化痰热;若清窍神蒙,语无伦次,加用石菖蒲、远志肉以化痰开窍。
四、肝病及脾,水湿潴留型
肝病及脾,脾病则水湿不能运化,散溢于肌腠皮表之间则为遍体浮肿,泛滥于肠胃之间则呕恶便溏,故每于经前除出现肝举太过之症外,尚有面目及足跗浮肿,甚至遍体皆肿,脘腹膨胀,大便溏泄,或有泛泛欲恶,频频嗳气,一俟月经来潮则诸症渐减,甚至消失,脉濡大无力,舌苔薄白而质淡胖。该类患者治疗或以治肝先实脾,脾健则肝之濡养有赖,肝气自复,脾气自健,或以肝脾同治。拟用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之。若遍体浮肿,加用猪苓、泽泻以行水消肿;若小便短少,加用河白草、车前草以利尿退肿;若乳房胀痛,加用软柴胡、夏枯草以疏肝开郁,化痰软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