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路志正(1921〜),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肾为封藏之本,肝为藏血之脏,脾主统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而冲任二脉隶于肝肾。故一般辨治崩漏多从这三脏入手,对心肺二脏在本病中的作用则易忽视,从而影响疗效。临证体会,疾病既有其常,又有其变,知其常为中医基本功之一,但达其变更为重要,只有知常达变,才能通晓事物的变化机理。崩漏由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的冲任不固固然多见,而心肺二脏功能失调,同样可影响冲任二脉的气血运行,从而导致冲任不固发生崩中漏下之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此类病例往往从调理心肺入手,尚能收到满意效果。
曾治一何姓患者,19岁,1986年10月29日初诊。崩漏已6年余,不用止血药则从不间断,近2个月来服止血药亦不奏效,经血淋漓不止,多方医治不愈而来求诊。现症:据述月经已来2个月,淋漓不断,量中等,色鲜红。伴见头晕目涩,视物模糊,心悸易惊,心烦易躁,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善太息,纳呆食少,恶心欲吐,口干苦不欲饮,时觉周身肌肉抽搐。舌淡红尖红,苔厚腻略黄,脉沉细数,重取无力。病起于学习紧张之后,2个月前又因劳心过度而加重。观前所服方药,均为调肝益肾,补脾固摄,凉血止血之品。证属上焦火郁,湿热内蕴。治应清心散火,宣肺除湿。
处方:
1986年11月3日二诊:服上方3剂,经量减少,服至5剂,月经已净。纳食亦增,胸闷气短、心烦易怒、口干苦、失眠等症均减。现轻微头晕,晨起口干苦,小腹时作隐痛,腰酸痛,脊背酸沉,遇劳尤甚,舌淡红尖红,苔薄腻略黄,脉细滑数,重取无力。湿热见清,血已归经,而余邪未净,上方去黄连、六一散,加炒白芍15g,炙甘草6g,4剂。
1986年11月7日三诊:药后胸闷气短、心烦口苦、失眠、小腹隐痛等症均除,现觉四肢乏力,偶感轻微头晕,劳作后明显,腰酸背沉,寐、食、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重取无力。邪热已除,经脉调畅,而正气尚未全复,宜进一步补气血,调五脏,扶正气。遂处二方,嘱其交替服之,以杜其复发。
每日1剂,交替服之。
本例患者,因劳心过度,致火热内蕴,郁火刑金,肺失宣降,气机壅滞不行,则中焦上输之精微不能敷布周身而积留生湿,湿热合邪扰乱心神则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易惊,壅遏气道则胸闷气短,时欲太息。心主一身之血脉,神乱则血无所主;肺主一身之气,气伤则血无所从。故除导致上述心肺失调的症状外,又出现了血行逆乱、血不归经的崩中漏下症。舌尖红苔厚腻而黄,是上焦火郁、湿热内停之征象。崩漏日久,阴血亏耗,血不上荣则头晕,视物模糊;湿热内蕴,下扰中焦,故恶心欲吐,纳呆食少。诸般病变均由火热内郁、湿热内蕴、肺失宣降、心神被扰所致,故治疗以宣肺气、散郁火、清心热、祛湿浊为治本之道。只有郁火得清,湿热得除,肺气通畅,心神安谧,离经逆乱之血才能归经,崩中漏下之症才能解除。若徒用补肝益肾、凉血止血之品,恐难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