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肾病综合征秘方续集

益肾健脾汤

来源:
马莲湘,《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
黄芪12克,党参、炒白术、炒山药各9克,甘草4克,茯苓、泽泻、石韦、野山楂、丹参、制萸肉各9克。
用法:
每日1剂。煎取头煎、二煎,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功用:
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方解:
本病由于肾气亏虚不能行水,水湿泛滥、脾运失调而导致遍身浮肿,乃正虚邪实之候。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利水、助脾恢复其运化功能,水制而肿消矣;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与黄芪同为扶正固本要药。泽泻、石韦、车前子协助利水化湿以通络脉;丹参补血行瘀,以水能伤血,肾病若伴贫血,常致迁延、不易痊愈;山萸肉益肾、利水而不伤阴,怀山药与野山楂能协助恢复脾之运化功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本方标本并用,其效颇佳。
主治:
肾病综合征。证见全身浮肿,按之凹陷、腹部胀大、腰酸肢倦、神疲纳差,便溏尿少、面色不华、舌苔白、脉沉细。
加减:
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平稳有效,治本治标并进,但如见面色㿠白、怕冷、四肢不温,属肾阳偏虚,加仙灵脾、巴戟肉各9克,淡附片3克;见咽干、头晕、目涩为肾阴偏虚,加墨旱莲15克,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1〜3味。
疗效:
临床屡用,平稳效佳。

小儿肾病综合剂

来源:
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
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用法:
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
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方解:
小儿肾病水肿,乃为脾虚湿困、三焦气气化失司所致。夫一身水液代谢,当求之于肺、脾、肾三脏,且惟与脾脏关系最密。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主水湿之敷布。若脾胃失调、气机失常、升降失枢,则水湿不能敷布,停而为水、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小儿脏腑稚嫩、尤易受损,故临床每见此症,治之大要,不外燥、渗、利三法,而健脾不失治本之举《内经》明训“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茎”诚为治水肿之宗旨。后世治水肿之法,多参古训化裁而成,故其源一也。开鬼门即发其汗,方中苏梗能开腠疏表以发其汗,远比麻、桂辛温过燥为安;洁净腑即利其便,方中抽葫芦、猪苓、泽泻皆有甘淡利湿之功,又比过投栀子、木通苦燥伤阴为佳,去菀陈埜即疏涤肠胃之郁滞,使其脾胃得以维其正常的容纳腐熟、俾漫渍之水可以归经。方中朴、陈、术、壳,借其辛香苦燥,以调达脾胃之升降枢机,加知母、麦冬者,一则可制白术之燥,二则又可顾胃之阴。笔者常以此方随证化裁,每多奏效。动物实验表明,此方对提高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主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加减:
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甘润滋阴。小儿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临床颇为辣手,要在临症通权达变,不可拘泥一法一方;湿性黏腻,难获速效,医者亦不可不知。吾用此方,屡屡奏效,缘于持恒之中不忘变通之故也。
疗效:
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退肿汤

来源:
许寿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
麻黄6克,桂枝、白术各9克,黄芪12克,苡仁15克,通草3克,茯苓皮9克,赤小豆15克,冬瓜皮12克,木香、陈皮、独活各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宣肺健脾,温肾化气,燥湿利水。
方解:
方用麻黄、桂枝宣肺利水;黄芪、白术健脾利水消肿;通草、冬瓜皮、赤小豆淡渗利湿;木香、陈皮行气通水;茯苓皮入肺、脾、肾诸经,上渗肺脾之湿,下伐肝肾之邪,善治水肿腹胀,行水而不耗气;尤妙在独活为伍,其入肾与膀胱,祛风胜湿,升中有降,能通达全身,导水归肾而下行于膀胱。全方攻补兼施,内外分消,实为消水良方。
主治:
急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疗效:
临床运用多年,疗效显著。用于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亦佳。

益气养阴汤

来源:
安效先,《北京中医》(3)1989年
组成:
炙黄芪、太子参、白术、生地、生山药、山萸肉、制黄精、枸杞子、菟丝子、益母草、白茅根各适量。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功用:
益气养阴、脾肾双补。
方解: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位在脾肾两脏、病机多为脾肾气阴两虚。方用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以恢复脾主升清、布散精微的功能;生地、萸肉、黄精、菟丝子、枸杞子滋肾养阴,以补肾精之不足、恢复主水及激发脏腑功能活动的功能。如此脾肾双补,气旺精足,俾阳生阴长、精化气、气生阴,从根本上恢复阴阳协调的平衡状态,再根据临床表现,随证加减,使辨证施治与对证有效方药相结合,对于恢复损伤的肾小球功能,改善或消除由于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起了主要作用。故本方实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良方。
主治:
肾病综合征。
加减:
水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重用益母草;尿蛋白多者,加蝉蜕、石韦、金樱子、芡实;血压高者,加夏枯草、怀牛膝、白菊花、钩藤;血尿,加旱莲草、仙鹤草;合并感染,加金银花、连翘、黄芩;激素副作用较重者减激素量,加黄柏、知母、仙灵脾。
疗效:
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50例,其中单纯性肾病者35例,肾炎性肾病15例;50例中,轻度水肿27例,中度9例,重度6例,无水肿8例;尿蛋白定性(++~+++)44例,(++)6例、血尿7例;血浆白蛋白<2克%有23例,2~3克%者17例,>3克%者10例;血清胆固醇<220mg%者2例,220〜300mg%者8例,300~500mg%者30例,>500mg%者10例;补体C3<750g%12例,尿素氨15~30mg%12例,>30mg%6例;血压130~140/90-100mmHg11例。因服激素致药物性柯兴氏征者9例。将疗效标准定为三级,结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1周内连续3次检查阴性)31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1周内连续3次检查微量〜(+))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炙芪术根汤

来源:
张玉乾,《新中医》(5)1985年
组成:
炙黄芪、党参、土茯苓、茯苓、泽泻、白茅根各15克,车前、枸杞子、旱莲草、阳火叶各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浮肿期临床、低盐或无盐,利尿后逐渐增加食盐量,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用西药强地松对症处理。
功用:
温肾健脾、补气利水。
方解:
本病与脾、肺、肾三脏虚损有关。故方中以炙黄芪、白术、党参健脾补气利水;更配以车前子、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以增强利水之力;枸杞子、旱莲草滋肾;阳火叶温肾化气;土茯苓、白茅根和旱莲草有消尿中尿白和红白细胞之功,同时又有消炎利尿作用。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温肾健脾、补气利水之功。
主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
加减:
尿蛋白高者,加蝉蜕、益母草;胆固醇高者,加仙茅、山楂;高血压,加山楂、牛膝、杜仲、牡蛎、龙骨、石决明;浮肿重者,加猪苓、大腹皮;尿中有颗粒管型,加连翘、白芍、瞿麦、扁蓄;食欲不振者,加佛手、焦三仙等。
疗效:
治疗84例。部分患儿有微热,常有外感史,全部有浮肿。51例有腹水,42例有阴囊水肿。2例有胸水。多数少尿,血压多数正常,13例有轻度贫血。尿蛋白(+++-++++)最多。红细胞5个以上60例,白细胞5个以上70例,颗粒管型42例。总胆固醇400毫克%以上者55例(最高者966毫克%,最低252毫克%,平均498毫克%)。血浆蛋白测定72例,总蛋白低于6.0毫克%67例。有23例球蛋白>白蛋白呈倒置。治疗结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阴性、血生化复常)34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减少、血生化复常或接近正常)45例,无效5例(在死亡的5例中,3例死于尿毒症,2例死于合并感染菌痢)。
条目信息
1
摘自《秘方求真》
2
本条ID:1105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