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临床上以明显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为四大特征。起病时,全身凹陷性浮肿发生多较缓慢,开始多见于眼睑及面部,以后波及全身,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或阴囊积液。尿量明显减少,食欲减退,易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容易发生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病久可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
肾病综合征中的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微小病变型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的研究推测可能与级胞免疫异常有关。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尿中有大量蛋白,定性检查为+++或更多,定量超过0.1克/公斤/日;低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少于3克/公升,此两项为诊断必要条件,其次为血胆固醇大于220毫克/公升及浮肿。血中补体C3如持续低下,应考虑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清除率低及血尿素氮持续增高,可见于肾炎性肾病。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此病的分类和判断预后。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原则为控制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供给,预防和控刺伴随的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短程、中程和长程等方案,需根据病情加以选择。对难治性肾病或激素依赖型患者可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本病多属于中医的“阴水”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小儿先天秉赋不足,后天护养失宜,以至身体虚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输化障碍,致泛滥横溢而成。若肝肾之气不足,肾关不固,致使肾之精微漏出,可出现蛋白尿;若阴虚火旺,热伤血络,血热妄行,则可出现血尿。本病常致体质虚损,为遭外邪入侵,发生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甚至腹膜炎,使原发病加重。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为主,近年又加用清热利湿和活血化瘀法,使疗效有进一步提高。(时毓民)
1.地母灵脾方
来源: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蔡德培等
功能:
滋阴降火,补肾益气。
主治:
肾病综合征,以减少大剂量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组成:
(1)生地30克、知母15克、甘草9克,水煎服。用于激素治疗初期。(2)生黄芪15克、仙茅9克、仙灵脾9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12克、锁阳9克、五味子4.5克,水煎服。用于激素减半至激素停用3个月时止。
疗效:
应用本方10例,与单纯应用激素对照组10例比较,结果表明,在每日服用大剂量强的松后,血浆皮质醇均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在强的松减成半量以后,血浆皮质醇逐渐回升。中药组较对照组回升速度快,幅度高,说明温补肾阳中药有明显保护自身肾上腺皮质的作用。
按语:
肾病小儿在初期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时表现兴奋、面颊升火、食欲亢进、多汗等阴虚阳亢的征象,此时应用生地、知母养阴泻火较为适宜。当激素减半后患儿表现神萎、纳呆、畏寒、舌淡胖、脉软等脾肾阳虚征象,此时用仙茅、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锁阳等温补肾阳,生黄芪益气。实验证实本方可减少激素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用中药减轻大剂量激素严重副作用提供了依据。而且临床证实中药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
2.雷公藤方
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儿童医院李效吾
功能: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消积。
主治:
肾病综合征。
组成:
将雷公藤提取雷公藤总甙,制成片剂。雷公藤总甙每日每公斤体重用1~1.6毫克,分2~3次口服,疗程2~3月。
疗效:
治疗53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结果完全缓解42例(79.2%),有效7例(13.2%),无效4例(7.6%)。
按语:
雷公藤系卫矛科植物,有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及实验证实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其功用类似激素,但副作用较小,个别病例有暂时性白细胞减少、面部色素沉着等。本方对减少尿蛋白也有一定作用。
3.脾肾双补方
来源: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玉乾
功能:
温肾健脾,补气利水。
主治:
小儿单纯型肾病综合征。
组成:
炙黄芪12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枸杞9克、旱莲草9克、土茯苓12克、白茅根30克、淫羊藿9克,水煎服。
加减:
尿蛋白高加蝉蜕、益母草;胆固醇高加仙茅、山楂;高血压加山楂、牛膝、杜仲、牡蛎、龙骨、石决明;浮肿重加猪苓、大戟;尿中有颗粒管型加连翘、白芍、瞿麦、萹蓄;食欲不振加佛手、焦三仙。
疗效:
治疗14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阴性,血生化检验恢复正常)6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减少,血生化检验结果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8例。
按语:
本方炙黄芪、白术、党参相互为用,有健脾补气利水的功用;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作用更强;枸杞、淫羊藿、旱莲草温肾;土茯苓、白茅根凉血利水,可消除尿蛋白。用本方同时加小剂量激素治疗取得近期疗效,其副作用较单用激素少,对激素依赖及复发率也有所减低。
4.补肾健脾方
来源:
解放军第281医院
功能:
温肾健脾利水。
主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
组成:
(1)黄芩12克、党参9克,茯苓9克、熟附子9克、肉桂3克、泽泻9克、玉米须30克、车前子9克、大腹皮9克、木通3克,水煎服。用于水肿期。(2)黄芪12克、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山药9克、苡仁9克,金樱子9克,芡实12克、熟地9克、补骨脂12克、菟丝子12克,水煎服。用于无水肿者。
疗效:
本方治疗1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9例临床治愈,尿蛋白消失,浮肿消退,血浆白蛋白及胆固醇恢复正常。1例好转,浮肿消退,尿蛋白微量,仍有镜下血尿。
按语:
本方用黄芪、党参益气;附子、肉桂温肾;茯苓、泽泻、玉米须、车前子、大腹皮、木通利水;于浮肿消退后去利水药加白术、山药健脾;金樱子、芡实固涩;熟地、补骨脂、菟丝子补肾。本方与激素及氮芥合用,对顺利撤除激素及加速肾病痊愈有效。
5.参芪双苓方
来源: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玉乾等
功能:
温肾健脾,补气利水。
主治:
肾病综合征。
组成:
炙黄芪12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枸杞子9克、旱莲草9克、土茯苓12克、白茅根30克、阳火叶9克,水煎服。
加减:
尿蛋白高加蝉蜕、益母草;胆固醇高加仙茅、山楂;高血压加山楂、牛膝、杜仲、牡蛎、龙骨、石决明;浮肿重加猪苓、大腹皮;尿中有颗粒管型加连翘、白芍、瞿麦、萹蓄;食欲不振加佛手、焦三仙。
疗效:
本方治疗84例,显效34例,有效45例,无效5例。利尿后浮肿消退5~55天,尿蛋白消失5~68天,血浆白蛋白及胆固醇随尿蛋白消失而逐渐恢复。
按语:
本方炙黄芪、白术、党参有健脾补气利水的作用;土茯苓、车前子加强利水作用;枸杞子、阳火叶温肾;旱莲草、土茯苓、白茅根消炎利水。本方配合激素疗法可减少肾病复发,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6.邱氏肾病方
来源:
邱云峰等
功能:
(1)方功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2)方功能为温阳益气,健脾化湿;(3)方功能滋补肝肾,益阴清热。
主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
组成:
(1)党参9克、黄芪12克、猪苓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泽泻9克、陈皮4.5克、大腹皮9克、生姜皮3克,水煎服。(2)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炒党参9克、黄芪12克、山药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水煎服。(3)生熟地9克、女贞子9克、山药9克、山萸肉9克、泽泻9克、炒知母9克、炒黄柏9克,水煎服。
疗效:
本方治疗150例小儿肾病,有134例完全缓解,占89.3%;13例部分缓解,占8.7%;3例无效,占2%。总有效率达98%。
按语:
(1)方用于脾虚湿泛型;(2)方用于脾肾阳虚型;(3)方用于肝肾阴虚型。运用辨证施治对利尿消肿的疗效较满意,但对消除尿蛋白不够理想。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迅速消除临床症状及尿蛋白,缩短病程,尤其对有激素依赖者更有独特的作用。
7.温补脾肾方
来源:
湖南省溆浦县中医院贺显庭
功能:
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主治:
单纯型或肾炎型肾病。
组成:
(1)白术9克、桂枝4.5克、猪苓9克、泽泻9克、茯苓9克、党参9克、黄芪12克、丹参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用于脾阳虚型。(2)白芍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生姜3克、附子9克、杜仲9克、黄芪12克、丹参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用于肾阳虚型。
加减:
应用激素出现阴虚阳亢症者加知柏地黄汤。
疗效:
本方治疗13例小儿肾病,10例显效,其中单纯性肾病8例,肾炎性肾病2例;1例有效,2例无效。对其中10例进行1~4年随访,有2例复发。
按语: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肾脏常虚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肾病患儿中尤为突出,故温补脾肾是本方组成的核心。因肾病病程长,久病入络,久病及血,瘀血内停,也是水肿不消的原因之一。方中加活血化瘀药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消除尿蛋白,恢复肾功能。
8.三棱莪术方
来源:
四川省成都中医学院附院吴康衡等
功能:
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主治:
难治性肾病。
组成:
三棱10克、莪术10克、檀香5克、姜黄9克、瓦楞子15克、王不留行9克、玄明粉9克、白芥子9克、黄药子3克、丹参9克、白术9克,上药研粉制成片剂,每次服3~6片,日服3次,连服2~3月为1疗程,一般用2~3疗程。
疗效:
本方治疗15例小儿难治性肾病(经激素治疗12周以上,尿蛋白仍在卄以上者),与西药对比组作自身对照,对比组部分缓解4例(26.7%);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46.72%),部分缓解5例(33.3%),与对比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
按语:
难治性肾病多有肾小球基底膜加厚的病理改变,本方用三棱、莪术、王不留行、丹参活血化瘀;玄明粉破坚积,散瘀滞;瓦楞子、黄药子散结。上药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