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专家徐景藩(简介)

徐景藩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30余年,对脾胃的生理病理和辨证用药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是脾胃病专家。徐氏根据临床实际,将慢性胃病分为中虚气滞、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三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均可兼夹血瘀和湿阻,并有相应的治疗方药,很有临床价值。

徐氏大胆创新,他结合胃肠病大多有粘膜病损的特性,在治疗上发明将药物加藕粉煎煮成糊状以“护膜”,服药时特别强调病人的体位,如卧向患侧,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位,从而提高疗效,是值得取法的。

徐氏对老年人胃肠病、残胃炎、术后粘连的诊疗均有独到见解;治疗脾胃病时抓住肝气郁滞这个重要环节,并在理论上作了深入的阐述。徐氏还理论联系实际,对治疗脾胃病功效近似的药物进行利弊比较,广征博引,分析透彻,足供学者选用。所出六首经验方,充分体现了徐氏的学术思想,是他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丰富了中医学宝库。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朱熹《朱子全书》

徐景藩,男,1927年12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盛泽镇中医世家。因受其祖父及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中医中药。小学毕业后即随父亲徐省三学中医,一边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医籍和本草汤头,一边侍诊。历4年后,又拜当地擅长治疗脾胃病的名中医朱春庐为师,继续学习中医3年,尽得两家之传。学业初成,便悬壶行医。

临床实践中凡遇疑难重病,辄求教于父亲或朱师。由于自己刻苦钻研,勤学好问,加之名师指点,医技长进很快,声名渐振。他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观察总结临床疗效,详细整理记录,先后写有《重病诊疗纪实》和《验案精萃》等著作。

1952年,徐氏响应中央卫生部关于招收中医研究人员学习班的号召,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历资格考进北京医学院医疗系,通过5年学习,逐步认识到中西医各有长短,对当时提倡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1957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翌年该院承担南京中医学院临床教学任务,徐氏即为内科教研组成员,并担任一部分中医内科学教学课和临床带教。当时许多中医名家如邹云翔、马泽人、张泽生、曹鸣高、邹良材等都在该院工作,徐氏虚心向他们学习,吸收各家之长,不断丰富自己。

徐氏从事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32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疗效卓著,求诊者接踵而至,络绎不绝;外地来函索方的病人达16个省市。有关脾胃病的诊疗经验和效方,已总结在出版的《当代名医临床精华》、《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等书中。个人论著有《徐氏论医集》、《脾胃病医疗经验集》等。还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慢性胃脘痛的辨证鉴别诊断、胃脘痛400例临床分析等学术论文128篇,其中获优秀论文奖者10篇;胃脘痛中医证型与病理研究课题获1988年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甲等奖。

徐氏为中医教育事业也作出贡献,培养了大批的中医骨干人才,除中医本科生的教学外,还指导研究生8名。徐氏学验俱富,特别是在脾胃病方面造诣很深。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学术委员,脾胃病学组副组长,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内科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任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省药品审评委员暨中医药组组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等职。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脾胃病专家徐景藩》。单兆伟 刘沈林 徐丹华整理
2
本条ID:14057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