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局部形成炎性浸润结节。单个者称为疖,反复多发者称做疖病。本病多见于炎热季节。最初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丘疹,渐渐增大成为粉红或暗红色浸润结节,具疼痛和触痛。经2~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变软,形成脓疡,中央有波动,并有脓栓,破溃后形成一个火山口状孔洞,不时有脓液溢出。当脓栓和坏死组织排出后,疼痛顿减,炎症红肿逐渐消退,约1~2周愈合,局部残留疤痕。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轻者可不破溃,炎症硬结逐渐吸收消退,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易发生于颈、面、头皮、腋窝及臀部等处。发生于面部者,尤其在鼻附近的疖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或败血症。
本病的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表皮葡萄球菌也可致病。皮肤不洁、擦伤、高温潮湿多汗,皮脂分泌过多,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及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毛囊性丘疹脓疱,局部浸润性硬结,疼痛和压痛,坏死破溃及脓栓的存在。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局部于未成熟破溃时外敷鱼石脂软膏,已化脓尤其波动明显者可切开排脓,对溃破创口或切开切口则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局部还可施行物理疗法。面部疖肿切忌挤压,应早期应用大量抗菌素。对反复多发长期不愈的疖病可应用自血疗法或注射自家菌苗、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祖国医学认为疖多因夏秋季气候酷热干燥,感受暑毒而成,或因天热时汗泄不畅,暑湿阻于皮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生。疖病则因内郁湿大,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亦有因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病,阴虚内热,易于染毒所致。(蔡德培)
1.疡五消
来源:
湖南省衡阳市立中医院李石城。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多发性疖肿。
组成:
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9克、连翘9克、石斛9克,水煎服。
加减:
红肿加皂刺、花粉、浙贝;有脓加当归、山甲;脓稀加黄芪;痛甚加乳香、没药;便溏加山楂;便秘加大黄、瓜蒌仁;硬结经久不破溃者合用仙方活命饮;经久不愈,体虚毒甚,续发不断,脓稀不稠者合用四妙汤;疖肿初起,局部外用三黄膏;脓已成或已破溃,外用青银膏或九一丹;溃后流水,则外用九华膏。
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患儿56例,多于用药2~3天即明显好转,疗程平均为1~3周。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1%。
按语:
本方以野菊、公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佐以石斛滋养胃阴,防苦寒药过用败胃。结合临床辨证,适当配合仙方活命饮、四妙汤等成方,并辅以局部外用成药,切合病机,配伍恰当,可适用于各期多发性疖肿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对机体的非特异及特异性免疫机能有调节作用。而诸如穿山甲、皂角刺的消肿排脓作用,生黄芪的托毒排脓,益气收敛作用以及外用药的拔毒生肌作用等,更是单用西药抗生素所难以实现的。
2.蒋氏治疖方
来源: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蒋再轶。
功能:
清热解毒,泻火逐瘀,消肿排脓。
主治:
多发性疖肿。
组成:
甘草30克、大黄3克(后下)、银花15克、连翘1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10克、黄连2克、丹皮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加减:
发热者加石膏;气阴两伤者加石斛、玄参、参叶、生黄芪;脾虚者加山药、白术、茯苓;夹湿者加藿香、佩兰、六一散;兼外感者加解表药。
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患儿28例,痊愈24例,好转4例。
按语:
本方除了一般治疗疮疖方剂中常用的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药外,特别强调方中甘草30克与大黄3克的配伍。重用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伍生大黄逐瘀泻火。
3.李氏治疖方
来源:
李超
功能:
清热解毒,泻火通腑,除风祛湿。
主治:
多发性疖肿。
组成:
蚤休9克、苍耳子3克、野菊花6克、麻黄1克、紫花地丁15克、豨莶草6克、生大黄6克、芒硝6克、银花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患儿10例,均获痊愈。最少者服药3剂,最多者服12剂。
按语:
本方以银花、地丁、野菊、蚤休清热解毒;豨莶草、苍耳子散风除湿;用生大黄、芒硝通腑泻火逐瘀及麻黄引经,概因肺主皮毛,又与大肠相表里,通腑而起到治疗皮肤热毒的作用。
4.柏矾黄石方
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中心医院倪毓生。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
主治:
小儿疖肿。
组成:
(1)川黄柏30克、明矾1克、徐长卿30克、野菊花30克、地肤子3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去渣备用。(2)大黄、飞滑石、黄柏、青黛、冰片、甘草,共研极细末。初起局部皮肤潮红、丘疹、瘙痒或汗出较多者,用(1)方洗涤患处或用药液纱布湿敷,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疖肿已成,有脓头者,用(2)方及如意金黄散(市售)各等分,加入适量(1)方药液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并经常用药液浸湿患处。
疗效:
治疗100例小儿疖肿,疗程一般为3~6天,少数达9天。痊愈87例,好转13例。
5.大桉树叶方
来源:
广东省潮安县凤塘卫生院方昭猷等。
功能:
清热解毒,燥湿收敛。
主治:
小儿疖肿。
组成:
生大桉树叶500克,洗净阴干,加水1500毫升,煎存药液750毫升,过滤澄清。内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外用以药棉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3~4次。
疗效:
治疗25例小儿疖肿,除4例因病程较久形成瘘管,治疗后只呈好转,尚未痊愈外,其余21例均在3~7天内痊愈。
6.藤黄末方
来源:
江苏省仪征县人民医院孙浩。
功能:
化毒消肿。
主治:
多发性疖肿。
组成:
藤黄3克研细,醋调如糊状,涂于疖肿周围,中露小孔。
疗效:
本方治疗多发性疖肿30余例,大都涂1至2次即愈。如红肿之处甚多,可择红肿范围较大者3至4处外涂,往往大者消散,余亦随之而愈。
7.蟾蜍方
来源:
袁止白
功能:
攻毒散肿,止痛。
主治:
用于防治多发性疖肿。
组成:
(1)端午节前后1个月内,取大个活蟾蜍1只,剥皮,去头及四肢的爪掌,用黄酒2匙及适量食盐,隔水蒸熟,连汤一同服下。作为预防,吃1、2只即可;作为治疗,需服2只以上。(2)新鲜蟾酥加入烧酒、面粉各少许和匀,搓成米粒状,阴干密贮。使用时将疖肿患处,以三棱针轻刺出血,将蟾酥粒于针孔中插入,即以膏药盖贴,勿使移动,2、3日后患处肿退痛止,坏死组织脱落,掺生肌散收口愈合。
疗效:
应用3例,均获显效。
8.稻草灰汤
来源:
广东省乐志县志仲中学罗新昌。
功能:
清热解毒收敛。
主治:
多发性疖肿。
组成:
取新烧稻草灰适量,装入干净纱布袋内,用开水浸泡,取过滤液(浓度大些,效果才佳),趁热洗抹疖肿患处。12小时后,再用温水洗抹疖肿。
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一般3~4次即愈。1例4岁男孩,多发性疖肿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无效,用本方法洗2次,疖肿即明显缩小,洗4次即痊愈。
按语:
稻草灰含碳酸钾,其水溶液呈碱性,去污力和渗透力均强,有抑菌、收敛等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