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公孙Gōng sūn(SP4)

出处:《灵枢》

公孙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足内侧,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取穴:在第1跖骨基底之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取之。

公孙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太阴脾经穴。脾经之络穴。

适应症

主治:脾胃病症。常用于胃脘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心烦。上、下颌骨手术、颞颌关节手术针麻用穴。

公孙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刺0.5-1寸。

阐释

公,众也,支属之总汇也;孙,嗣续也,又顺理也,犹支系之丝络也。本穴为足太阴之络穴,与足阳明经本构通。治症颇多,采用副穴亦多。惟须先取本穴为主,后取他穴为辅。即他穴犹支属,本穴则正宗也,《灵枢经·脉度篇》云:“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故名“公孙”。即本穴为公正之主,其它辅助之穴犹孙也。要知孙之字义,乃丝络之细丝,如子子孙孙,分支别处,而繁衍不穷也。

公孙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脾胃病症

1.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标幽赋》)

2.咽酸口苦脾虚弱,饮食停寒夜不消,更把公孙脾腧刺,自然脾胃得和调。(《针灸玉龙歌》)

3.气攻心胸连腹疼痛:泻公孙;未愈,灸中脘、足三里、内关,各灸七壮泻之。(《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4.脾湿气伤,不思饮食:公孙补。(《针灸玉龙经·盘石金直刺秘传》)

5.食伤脾气,不思饮食:刺内关,灸膻中,补公孙,各灸二七壮;未愈,灸大都刺之。(《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6.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弘赋》)

7.急性胃痛:公孙穴、内关穴,针刺治疗。[河北中医,1986(5):6]

8.急性胃肠炎:公孙穴、内庭穴,针刺补泻。[中国针灸,1987(4):41]

二、其他病症

1.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流注指微赋》)

2.精神药物性乳溢症:公孙穴针刺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84(2):11-12]

3.三叉神经痛:公孙穴、丘墟穴,针刺治疗。[中医杂志,1984,25(8):51]

4.压迫性循经疼痛症:公孙穴、阴陵泉穴,针刺。[陕西中医,1984,5(8):30]

5.肥胖:公孙穴、梁丘穴针刺减肥。[中医杂志,1987,28(5):52-53]

6.神经官能症:穴取公孙,手法为平补平泻。[针灸临床杂志,1995,11(4):17]

7.安胎:取穴公孙穴,令患者仰卧,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双侧公孙穴,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使酸、麻感上传至膝。[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42-43]

8.原发性低血压:取双侧内关、公孙穴。[针灸临床杂志,2000,16(2):34-35]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58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