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连续3次以上,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往往都发生在接近于上次堕胎的月份。《明医杂著》曰:“若前次三个月而堕,则下次必如期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后至期必应,乘期虚也。”其临床过程与先兆流产相同,病因有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或宫颈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及子宫肌瘤等。近年来发现习惯性流产及染色体异常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有非整倍体和染色体不平衡易位。习惯性流产中胚胎染色体异常者占2%~50%。早期流产中染色体畸变率更高,有报道可高达60%。习惯性流产更与免疫有关,即由于母体的组织抗原、典型抗原的致敏和母体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所引起,用MLR法测定显示很高的反应,说明了双方组织不相容的问题,反复多次流产更能增加配偶对抗原的致敏程度。也有人认为,习惯性流产当母血为O型、父血为A型或B型时产生母-胎ABO血型不合则流产率增高。习惯性晚期流产常由宫颈内口松弛引起。对于习惯性流产的诊断除妇检及血或尿HCG含量测定,超声波检査也可显示有无孕囊及胎动胎心反射,从妊娠囊的形态大小可进一步了解胚胎情况。为了有助于治疗,还必须在孕前对男女双方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男方精液检查,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女方内分泌功能测定,免疫测定,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
祖国医学称习惯性流产为“滑胎”。由于先天不足,复损于肾气,以致不能萌胎系胎;或脾虚中气亏损,化源匮乏以致不能摄养胎元;或素体阴虚,因妊益虚,内热伤胎以致屡孕屡堕。经检查,不属于气质性原因并排除男方因素的习惯性流产,则宜补肾健脾,养血固冲调治;同时,还应注意起居,房事情感的调节。(蔡小荪 蔡庄)
1.滋肾育胎丸
来源:
广东省广州中医学院罗元恺
功能:
补肾益脾,养血固冲。
主治:
主治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或不孕症。
组成:
菟丝子240克、川断90克、巴戟天90克、杜仲90克、熟地150克、鹿角霜90克、枸杞于90克、阿胶120克、党参120克、白术90克、无核大枣50克、砂仁15克。除熟地、阿胶、杞子、大枣肉外,各药共研细末,另将熟地、杞子反复熬煎,去渣以液溶化阿胶使之成稀糊状,另将大枣肉捣烂,将药末与药液及枣肉调匀,並加适量煮炼过的蜜糖,制成小丸,每日服3次,每次6克。
疗效:
治疗133例,治愈126例,成功率达94.7%;无效7例,无效率达5.3%。
按语:
本方为罗元恺教授验方,由广州中医学院张玉珍医师整理发表。方中以滋补肾阴肾阳为主,佐以补气健脾养血。其中菟丝子为主药,性味辛甘平,入肝肾二经,《名医别录》谓“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能补肾益精固胎。”党参健脾补气;鹿角霜补元阳,生精髓;配以巴戟天、杜仲、川断补肾固冲;枸杞、熟地、阿胶养肝滋血;白术、大枣补气健脾;砂仁理气调中。全方肾、肝、脾、气血同治,以益冲任之木、本方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能改善卵巢子宫的血流,从而促进卵巢子宫的生长发育,促使卵巢黄体的发育,并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过多。又经贵阳中医学院证实菟丝子、川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而有利于孕卵的发育。
2.逐瘀汤
来源:
吉林省乾安县中医院赵选卿。
功能:
活血化瘀,温胞安胎。
主治:
习惯性流产。
组成:
小茴香10克、炮姜7.5克、玄胡15克、赤芍15克、没药7.5克、当归25克、川芎10克、官桂10克、蒲黄10克、灵脂10克,水煎服。
加减:
经色紫黑有块加川楝子、茜草炭、香附、艾叶;经色暗红无块加艾叶、蒲黄炭;寒湿胜加苍术、黄芩。
疗效:
治疗212例,治愈178例,均足月分娩,有效率84.1%;无效34例,占15.9%。
按语:
本方由乾安县中医院赵廷楼整理发表。原方基于清代王清任少腹逐瘀汤,治疗对象一般应体壮气盛,必有瘀血可查,如舌质瘀黯或有瘀斑,面色晦暗,脉细滑或弦滑,有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病史。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有瘀血而致滑胎之说,“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旁流而下,故先见红,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放小产。” 赵氏认为,因血瘀而致滑胎者多因寒邪客入胞宫,致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络,血溢脉外,则胎动不安,瘀滞不行则新血难生,胎失所养所致。本方化瘀温胞,安胎止痛,“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
3.固胎饮
来源:
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沈脩。
功能:
补肾益气,清热安胎。
主治:
习惯性流产。
组成:
熟地12克、炒当归9克、甘草4.5克、炒白芍9克、桑寄生9克、川断12克、党参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3克、淮山药12克、黄芩9克、白术9克、南瓜蒂4只,水煎服。
加减:
如有阴道出血加陈棕炭9克、侧柏叶9克。
疗效:
治疗48例,44例痊愈,4例无效。
按语: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可由肾亏气血虚而易堕,也可因肝旺气血热而易动。治疗上应以补肾而益气养血、清肝而泄热和荣为主。本方以地黄、白芍、当归养血和荣,以党参益气补虚,盖使胎孕以赖母体之气以熙之,母体之血以濡之。胎之举摄安固,胥赖肾之作强,故方中用熟地佐以淮山药、菟丝子、川断、桑寄生以补摄肾脏而固其根本,更配五味子之酸,敛下焦肝肾。然胎前属热,肝旺之质,胎火易盛,改用苦寒之黄芩清泄肝火胎热,又可监补药性温之偏。白术补益脾胃,合黄芩为安胎圣药;甘草和诸药又能缓胎毒;南瓜蒂则为引者而设。沈氏认为服药同时,只要孕妇注意将息,保胎是可以成功的。
4.培育汤
来源:
北京市妇产科医院赵松泉。
功能:
补气养营,固肾安胎。
主治:
习惯性流产。
组成:
桑寄生12克、菟丝子12克、川断10克、炒杜仲10克、太子参1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石莲肉10克、芡实12克、升麻9克、大熟地10克、苧麻根10克、椿根皮10克,水煎服。
加减:
肾阳虚加补骨脂、鹿角胶;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桑椹子、生地;血虚加当归、首乌、阿胶;阴虚血热减熟地,加地骨皮、黄芩、生地;气虚加生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
疗效:
治疗76例,痊愈60例,占79%。
按语:
历代医家对保胎看法各异,朱丹溪主张“大补气血”,叶天士亦认为“屡孕屡堕者由于气血不充”,傅青主有“安胎重脾肾,补其气不足,泄其火之有余”之说,张锡纯则认为“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肾旺自能荫胎也”。本方抓住肾虚、气血亏损的病理特征,重用固肾健脾,补气养血药物治其本。因为妊娠多胎热,加椿根皮、苧麻根加强凉血止血之效治其标,使之补虚而不助胎热,清热而不损胎气。另据资料反映,中医滋肾健脾法保胎,不但能使阴道出血停止,改善腹痛、腰酸等症状,并且尚有维持妊娠黄体,改善滋养层功能,促使孕卵发育等作用。
5.鹿巴仙汤
来源:
浙江省永康县中医院胡章如。
功能:
补肾益气,助阳安胎。
主治:
习惯性流产。
组成:
鹿角片、巴戟天、仙灵脾、萸肉、杜仲各10克,党参、熟地各12克,炙黄芪、淮山药各15克,水煎服。流产后未见成孕或孕后未见阴道出血者均服此方,每月服15剂,服至前几次流产的月份尔后递减。
加减:
阴道出血,佐以止血药侧柏叶10克、仙鹤草30克、阿胶10克。
疗效:
治疗54例,治愈48例,无效6例,治愈率88.9%。其中流产次数10次者共2例,治愈1例;流产5次以上者共16例,治愈15例;流产3~4次共36例,治愈32例。按中医辨证阳虚明显者34例均治愈;阴阳两虚者16例,治愈14例;阴虚明显4例,无效。
按语:
胞脉系于肾,如素体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易致滑胎;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胎失所系。故补肾固胎为本病治疗大法。方中鹿角片为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肾二经,入肝以养血,入肾以补精,配巴戟天、仙灵脾、杜仲温肾益精,更辅以萸肉、熟地滋肾育阴。补肾阳能振兴肾气,补肾阴能填精益元。肾气充肾精足,则胎元得复,胞有所系。再配党参、黄芪、淮山药健脾益气,既增添补血之效,又加强补肾功能。从孕前开始服药,这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疗效的一大关键。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