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本病。
急性血原性骨髓炎是化脓菌由某一部位的病灶进入而引起。
常见的病灶多位于体表,如疖、痈、毛囊炎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但亦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髄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须具备有诱发的条件,才能造成骨感染。诱发条件为,(1)机体抵抗力。骨髓炎的发病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很多,如久病初愈、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2)局部抵抗力。创伤不是引起骨髓炎的直接原因,但与发病可能有间接关系,在临床上病人常主诉有创伤史,可能由于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毒力小者则发病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疔、疖、痈、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蕴于内,经骨而继发,亦即所谓“余毒流注”所致;由于本病附骨成脓,故又称“附骨痈”(急性骨髄炎)或“附骨疽”(慢性骨髄炎),因其溃后常形成窦道,可有死骨脱出,而又称“脱骨疽”。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0~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30000以上,血沉率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有死亡者。
急性骨髄炎的病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临床上一般以在发病后4周内,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为慢性期。
一般在急性期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发生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仍遗有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X线检查在早期常无骨质改变,一般在发病后2周才开始显示病变。但早期摄片可作为对照;早期X线检查虽无骨质改变,但仍不能排除骨髄炎。应该以临床表现为根据,否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2~3周后,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般在干骺端处有一模糊区和明显的骨膜反应,并可见到肿胀的软组织阴影,数周以后出成骨破坏现象,周围骨萎缩,死骨和骨壳形成,以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慢性骨髓炎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间,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时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慢性骨髓炎还可能有畸形、关节强直、癌变等并发症。(施杞)
1.鸡红汤
来源:
江西省弋阳县中医院施文峰。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
慢性骨髓炎。
组成:
鸡屎藤30克、红孩儿15克,水煎服。蔗糖为引。
加减:
脓多时用鸡麻莽粉(鸡屎藤、苎麻蔸、水莽根等量,加食盐少许,共研细末)外敷伤口,脓液稀少时,用鸡莽粉(鸡屎藤100克、冰片20克、水莽根30克共研细末)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死骨者用樟蜣散(樟树皮100克、蜣螂50克共研细末)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窦道或瘘管者,则用红升丹药线插窦道及瘘管中,外敷樟蜣散。
疗效:
治疗慢性骨髓炎198例,年龄5个月~68岁,病程89天~21年零3个月。结果痊愈63例(31.8%),显效87例(43.9%),有效31例(15.7%),无效17例(8.6%)。总有效率91.4%。平均治愈时间90天。
按语:
方中鸡屎藤有活血止痛、补肝肾、强筋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作用;红孩儿具有活血补血、止血、理气止痛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明显杀灭作用。
2.三黄灌注液
来源:
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罗安民等。
功能:
行瘀通络,清热化湿。
主治:
骨髓炎。
组成:
黄连900克、黄柏1200克、大黄1800克、 甘草450克,上药蒸煮后提纯而制成无菌溶液,每毫升内含生 药0.03克,配成3%浓度,灌注于500毫升空瓶内,用于病灶清除术后所残存的骨腔闭塞灌注引流,每日3000毫升,以24小时维持灌注,一般持续1~2周,待引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
疗效:
治疗50例,其中优43例,良6例,可1例。
按语:
慢性骨髓炎是血瘀、湿热、毒邪滞留于筋所致,故本方选用清热解毒、行瘀通络之峻药,施用于病灶局部,能使细菌在血管、伤口内不能存留和繁殖,而有利于骨髓腔内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填充,闭合死腔,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且本方较之西药抗菌素有无副作用、无耐药性之优点。
3.复骨汤
来源: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胡胜利。
功能:
清热解毒,扶正和营。
主治:
慢性脊髓炎。
组成:
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 、鹿角片10克、川芎10克、蚤休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加减:
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生地、知柏地黄丸;血虚加大熟地、当归量;脾虚加冬术、炒淮山;湿重加苍术、薏米仁、藿香。
疗效:
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年龄8~54岁;病程1年~30余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占71.4%,好转8例,占23%;无效2例,占5.6%。
按语:
方中金银花、蚤休、野葡萄根清热解毒,抗 菌消炎;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以补诸虚,填精髓,助阳 固本;黄芪又为治疮要药;配当归、川芎以活血散瘀,和营通 络。
4.复方骨髓炎糖浆
来源:
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罗安民。
功能:
(1)方功能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主治急性骨髓炎湿热损伤型。(2)方功能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主治急性骨髓炎风寒湿型。(3)方功能滋阴解毒,育阴潜阳;主治慢性骨髓炎阴虚型。(4)方功能托里解毒,温阳益气;
主治:
慢性骨髓炎阳型。
组成:
(1)二花15克、连翘15克、归尾15克、紫花地丁15克、桑枝15克、土苓1克、赤芍10克、苡米10克、冬瓜仁10克、丝瓜络10克、桃仁10克、黄柏10克、生栀子10克、黄连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生草3克,水煎取汁,浓缩制成糖浆100毫升瓶装。成人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病重者剂量加倍,小儿减半。(2)桑寄生10克、防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黄芪10克、杜仲10克、独活5克、防风5克、秦艽5克、桂枝5克、细辛1.5克,制服法同(1)方。(3)土茯苓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鳖甲15克 、醋龟版15克、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生杭芍10克、阿胶10克、炙甘草6克,制服法同(1)方。(4)黄芪15克、二花15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土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白芷10克、皂刺10克、桔梗10克,川芎6克、甘草3克,制服法同(1)方。
疗效:
治疗急慢性骨髓炎共1000例,其中急性285例,均用(1)、(2)方治疗,除13例因并发脓毒血症而加用抗感染西药外,均获临床治愈,慢性715例,均有伤口,其中613例经服(3)、(4)方,并配合换药引流而治愈,102例有较大死骨形成,配合手术也痊愈。
5.复方蜈蚣散
来源:
山东省文登县正骨医院于德刚等。
功能:
温经通络,解毒散瘀,扶正托里。
主治:
慢性骨髓炎。
组成:
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共研细末,每日20~30克,分2~3次按辨证分型加药煎汤送服。
加减:
湿热蕴毒型去肉桂,加银花30克、连翘10克、花粉10克、桃仁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脾肾阳虚型加黄芪30克、银花1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炙草10克、炮姜6克、白芷6克;气血两虚型加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炮姜6克。后二型均同服十全大补丸或参芩白术丸。外治以祛腐散为基本方,辅用生肌散等,严重感染者合用抗菌素;伤骨形成不能自行排出者,手术取出;合并病理性骨折者给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
疗效:
治疗慢性骨髓炎52例,痊愈20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
按语:
于氏等根据《外科正宗》“日久阴变阳,寒化热,热甚而热腐为脓,此疽成也”,认为慢性骨髓炎的中医病机是“体虚”、“阴寒”,外邪入骨,阻滞经络所致,故以温经通络、解毒散瘀的内、外用方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对临床症状的迅速改善比较明显。但对骨质的修复较慢,疗程较长(平均86.8天)。附:祛腐散组成为红升丹60克、铅丹30克、乳香6克、没药6克、血竭6克、冰片1.5克、麝香0.3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制成药捻塞入窦道或直接撒于腐肉较多的疮面,有祛腐提脓扩创作用。
6.黄连液
来源:
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外科黄友熊。
功能:
清热解毒。祛腐生新。
主治:
指骨骨髓炎。
组成:
黄连粉6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3次,每次15分钟,冷却备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剂。其溶液呈深暗黄色,澄清透明,约1800毫升左右。用时将药液置于瓷杯内,浸泡患指,以浸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时,浸浴毕,按常规换药至痊愈。
疗效:
治疗指骨骨髓炎87例,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22.32天,其中有死骨者26.41天,无死骨者10.80天。另有3例无窦道者亦治愈。
按语:
由于手指活动多,组织结构特殊,受伤的机会较多,感染发炎的情况相对亦多,故指骨骨髓炎的临床颇为常见。一般都用抗菌素治疗。而黄氏却用单味中药浸浴并取得极好疗效。本方甲沟炎、外伤或非外伤感染亦可运用。
7.朱血丸
来源:
安徽省芜湖地区人民医院郭日植。
功能:
清热攻毒,软坚散结,去腐排脓,通络生新。
主治:
慢性骨髓炎。
组成:
朱砂4.5克、血余炭1.5克、血竭4.5克、明矾1.5克、黄蜡10.5克、麻油(香油)少许、猪肝45克(或牛肝45克),疼痛加乳香9克、没药9克。制法:将朱砂、血竭、血余炭、煅明矾共研细末;将猪肝切成薄片放入麻油中,用铁锅炸脆,取出烘干研细末;将黄蜡放入锅中液化后离火。上述药末倒入蜡液中用筷搅匀,待冷凝成固体状做成等5丸(应用于儿童做成8丸)每日1丸,每丸分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
加减:
如局部有瘘管可用28~35度卤水液倒入烧瓶内加温至35~45℃,用注射器吸取后注满管腔冲洗,腔小壁厚隔日1次,腔大壁薄每周1、2次。
疗效:
治疗77例,痊愈39例,好转30例,无效8例。
8.拔毒膏
来源: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骨髓炎医疗所印振伍等。
功能:
拔毒散瘀,消肿生肌。
主治:
慢性骨髄炎。
组成:
断肠草250克、田字草250克、厚朴150克、蓖麻仁15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水粉700克、香油1500克。上药除水粉外,均研末入香油内,文火煎熬,至药渣呈黄色,过滤去渣,将水粉入油内,熬至滴水成珠,瓶装备用。骨质破坏较轻者,用本膏外敷,24小时一换,直至脓净伤愈;有死骨者,换药至死骨游离脱出,然后手术清窦,以厚朴1000克、黄连500克蒸煮后提纯,配成5%浓度灌注,每日1000毫升至痊愈。
疗效:
治疗268例慢性化脓性骨髄炎,痊愈242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25%。疗程1~2月者171例。3~4月者86例,5月以上者11例,最短28天,最长176天。(徐荣禧)
9.五虎丹
来源:江西省吉安地区卫生学校周绪彬。
功能:
功能提脓祛腐,咬骨蚀瘤。
主治:
已破溃的附骨疽及各种恶疮毒瘤。
组成:
砒霜60克、火硝15克、明矾30克、水银30克、雄黄15克,除水银外先研细末,后加入水银中充分混匀, 以不见水银星为度。然后倾入瓦罐内,上扣另一罐,以盐水调泥密封罐口,置炭火上炼制4小时,离火置阴凉处1周后取出,研末并拌入田螺肉粉300克,装瓶备用。疮面大而表浅者,可直接将本方撒于其上;有瘘道者则制成药条插入其中,外盖三黄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有死骨存留者,可配入推车散以加速死骨分离排出。
疗效:
治疗附骨疽44例,痊愈28例,显效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疗程18天至20个月,平均6至7个月。
按语:
本方是周氏家传秘方,原用于治疗各种恶疮毒瘤,借用来治疗慢性骨髓炎已破溃者,方中虽有腐蚀药物,但使用时患者并无明显疼痛,对新鲜肉芽也无严重损害,只是当腐脱脓净、新肉始生时,应适当增加田螺肉粉的比例,并延长换药的间歇时间。使用本方唯一须注意的是,少数病人久用后可能引起蓄积性水银中毒,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一般半月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10.骨康膏
功能: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生肌排骨。
主治:
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病理骨折和骨质破坏。
组成:
活公鸡1只、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4克、骨碎补12克、五加皮20克。制法,将鸡拧死(勿见铁器),去掉羽毛及腹腔中脏器,剩下整个鸡皮备用,用石臼将肉、血等捣烂如泥,将诸药共研末混匀,与鸡肉泥一起摊于鸡皮上,直接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后外以小夹板固定。24小时后去除药物继续以小夹板固定,隔5~7天敷1次。少数人敷药局部可出现红肿、瘙痒或粟米样丘疹等反应,1~3天后自行消退,不需处理。
疗效:
治疗病理性骨折78例,痊愈6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属骨质破坏(疏松型)151例,痊愈115例,显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7%
按语:
杨氏认为,慢性骨髓炎引起的骨折与骨质破坏其标在骨,其本在肾,而公鸡血可补中益肾,通经络,主踒折骨痛及痿痹,公鸡头养肝益肾,通络活血,公鸡肉主久伤乏疮,鸡皮外敷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渗出,以期及早治愈;辅以血竭、五加皮等药,既可加强鸡本身具有的药理作用,还可以收敛、解毒、定痛、生肌,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以达预定效果。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