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因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瘫痪,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多。常发生于病人清醒活动时,可能有情绪激动及使劲用力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的诱因。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突然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发热等。昏迷是脑出血的主要症状,昏迷的程度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多为深昏迷、瞳孔早期缩小而后扩大,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嚢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其中内囊出血有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内囊出血的症状演变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期。
本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约占总数的2/3以上。大多发生于血压波动的阶段,当血压骤然上升至病变动脉管壁不能耐受的程度时,动脉壁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引起脑出血的其他原因尚有动脉癌、血管瘤、各种血液病和有出血倾向的情况,脑肿瘤对血管壁的侵蚀也可导致出血,但均较少见。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中年以上急骤起病的昏迷和肢体瘫痪,有高血压史以及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等,更可依靠CT作出诊断。脑出血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在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的豆纹动脉,病理检查时见到出血半球肿胀,充血切面显示病损区有出血和血块,周围脑组织呈脑软化,并有点状出血,一侧大脑半球均有水肿。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死率甚高,急性期的治疗重点在于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改善脑缺氧,控制脑水肿,适当降低过高的血压和预防并发症,其中包括应用氧气吸入、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及降血压药物、止血药物等治疗措施,必要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恢复期须继续重视心、肾功能和血压的情况,应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推拿、针灸治疗,以促进脑功能障碍的恢复和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病情较为危重的大都为出血性中风,故本病出现中脏腑及中风脱证的情况较为多见,预后较为严重。(夏翔)
1.通腑汤
来源:
浙江省椒江市中医院李文浩
功能:
通腑攻下,豁痰开窍。
主治:
脑出血。
组成:
生大黄10克(后下)、玄明粉10克(冲)、枳实10克、胆南星12克、地龙12克、石菖蒲10克、厚朴6克、淮牛膝20克,水煎服。鲜竹沥60毫升(分冲)或单味大黄6~10克冲服(亦可鼻饲)。
加减:
昏迷则同用安宫牛黄丸;痰盛加天竺黄;抽搐加全蝎、僵蚕、蜈蚣;头晕加牡蛎、龙骨、石决明、钩藤。
疗效:
治疗40例,痊愈(意识清醒,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正常)24例,占60%;好转(症状减轻,遗有肢体偏瘫)2例,占5%;死亡14例,占35%。
按语:
本方对痰阻血瘀型中风采取上病下取、通里攻下方法,可荡绦肠胃积滞以釜底抽薪,使无形之热邪失去凭藉,中焦气机得通,气血运行条达,则中风诸症可缓解。现代医学也证明大黄等通里攻下之品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并能抗感染,减轻颅内压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水蛭方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孙怡等
功能:
祛瘀破血生新。
主治:
脑出血后颅内血肿。
组成:
水蛭粉(或水剂),每次服量相当于生药3克。1天3次,30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48例(经CT或临床体征判断血肿于左半球21例,右半球23例,双侧半球4例),痊愈16例,占33.3%;显效20例,占41.7%;好转8例,占16.7%,死亡4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1疗程后对36例进行CT复查,血肿吸收者为30例,病灶周围有低密度影为6例。
按语:
水蛭别名马蟥、马蛭、马蜞等。《本草纲目》曾述水蛭能“逐恶血、瘀血……破血症积聚”。脑出血后,在脑实质内形成凝血块,并伴有脑血液循环障碍。中医辨证属于瘀证,并认为瘀血性出血或出血伴有血瘀时,瘀血不除则新血难安,故应用本方治疗脑出血切合病机。兔的动物实验证实,水蛭对脑出血急性期具有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又可化瘀止血,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再出血。
3.王氏脑溢血方
来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祉珍。
功能:
(1)方功能熄风祛痰,平降血压;主治高血压中风,蜘蛛膜下腔出血。(2)方功能清心平肝,抑阳配阴;
主治:
高血压所致颅内出血。
组成:(1)生赭石30克、生草决30克、大生地21克、羚羊角9克(先煎)、龙胆草9克、紫丹参9克、炙远志6克、炒枣仁6克、川连4.5克、杭菊花4.5克、乳香2.4克,水煎服。
(2)生地21克、朱茯神21克、丹参12克、枣仁6克、川黄连3克、羚羊角4.5克、犀角6克、胆星9克、杭菊9克、炙远志6克、甘草3克、郁李仁9克、莲米9克,水煎服。
加减:
呕吐者加竹茹9克;上肢酸痛者加黄芪15克、秦艽9克、桔络30克、独活30克;神志不清者加紫雪丹;神志完全清楚者去羚羊角、犀角,加当归9克、莲米9克、角参15克。
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服用(1)方者,40天后已能完全下床活动,服用(2)方者4个月后恢复。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丁钰熊)
4.谢氏脑出血方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谢道珍。
功能:
活血化瘀,清热。
主治: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组成:
半夏10克、桔红10克、云苓10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水蛭10克、羌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药后头晕减轻,但舌红少苔、肝肾阴虚之象明显时,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5克、川牛藤15克、桑寄生15克、沙参15克、枸杞子12克、石斛12克、黄芩12克、杜仲12克、益母草20克、生地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夜交藤30克)。
疗效:
治疗1例,经1个多月治疗后,脑室受压与中线移位已基本消失,病人生活自理,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按语:
本方名出编者所拟。(丁钰熊)
5.何氏脑溢血方
来源:
江苏省兴化县昭阳医院何铁城。
功能:
平肝潜阳,清热化痰。
主治:
高血压并发脑溢血。
组成:
珍珠母12克、石决明24克、明天麻9克、杭菊炭9克、黑芝麻拌霜桑叶4.5克、生山栀9克、生白芍9克、甘草2.4克、黄连4.5克、黄芩4.5克、丹皮9克、丹参9克、制半夏4.5克、桔皮络4.5克、朱茯神9克、鲜竹茹9克、荷叶络9克,水煎服。海蜇、荸荠煎汤送服至宝丹。
加减:
神清后去天麻、杭菊、桑叶、丹参、黄连、至宝丹,加制香附、黄郁金;血压降至160/100毫米汞柱,用桑寄生9克、杜仲12克、茯神9克,炙远志9克、生白芍12克、甘草2.4克、淮山药9克、丹皮4.5克、制香附9克、黄芩4.5克,怀牛膝9兑,金桔叶30片,水煎服。
疗效:
治疗1例,生活能自理,一般情况良好。
按语:
本方由编者所拟。(丁钰熊)
6.郭氏脑出血方
来源: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郭风鲁。
功能:
芳香开窍,平肝熄风,涤痰潜阳镇逆。
主治:
出血性中风。
组成:
钩藤30克、珍珠母30克、石决明30克、牛膝30克,天竺黄15~30克、石菖蒲15~3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竹沥1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加减:
中风闭证危重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中风脱证者用独参汤或生脉饮;有躁动者加龙胆草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抽搐者加全蝎10克、蜈蚣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桃仁6克;病情好转后改用养血活血药当归、丹参、赤芍、益母草等。
疗效:
治疗31例,临床痊愈(神志正常,肌力恢复到Ⅳ~Ⅴ级,生活自理,无明显后遗症)11例,占35.5%,显效(神志清楚,肌力较治疗前提高Ⅱ级以上,能扶杖行走)、15例,占48.4%,有效(肌力进步,但未达到Ⅲ级,其他临床症状有改善)5例,占16.1%。
按语:
本方重点应用破血化瘀药物,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桃仁等,不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治疗前后作CT对比观察,发现血肿的吸收比单纯应用西药快。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