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以肝腔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为各种致病因素持久或反复地损害肝脏组织,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再生,同时结缔组织也弥慢性增生,结果导致小叶结构破坏和重建,使肝脏变硬。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并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前者为本病的早期,症状多较轻,常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以及面色萎黄,面、颈、上胸、背部、两肩及上肢可有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手掌发红(称为“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后者为本病的晚期,是早期症状进一步加重,形体消度、疲乏无力、面色灰暗、腹胀腹痛、胃肠道出血、脾脏肿大(约为正常的2~3倍)和肝脏先大后小,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腹壁静脉及脐周静脉曲张,并有腹水形成。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失调、肠道感染、药物或工业毒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中有病毒性肝炎、营养失调或长期酗酒等致病因素;肝脏肿大、质地坚硬以及肝功能减退与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的阳性结果;食管X线钡餐检查显示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超声波检査有参考性波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査发现假小叶形成。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保肝药物、利尿药物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对门脉高压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脾肾静脉吻合术、门腔静脉吻合术、脾切除术等外科治疗,较早期的病例,经过适当治疗,可以好转。本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为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原发性肝癌、感染及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症积”、“鼓胀”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而导致气滞、血瘀、水蓄。黄疸日久、感染蛊毒、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均可导致肝脾内伤,肝喜条达而主疏泄,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失健运,可形成肝郁脾虚。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使脉络瘀阻而形成症积。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致水湿内停,腹部逐渐胀大而成鼓胀。肝脾长期受病,势必影响及肾,肾阳虚衰则膀胱气化无权,水湿不行而使鼓胀日益加重。肾阴斲伤,则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耗血动血,甚则肝肾阴竭,而见神昏惊厥。总之肝硬化的早期多属肝脾的气滞和血瘀;已见腹水形成,多属气血凝滞,阻于肝脾之脉络,水湿停滞不化,而呈“本虚标实”;至其末期,多累及于肾,而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的分别,或两者兼而有之。(蔡淦)
1.运脾活血汤
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刘浩江。
功能:
运脾活血。
主治:
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
组成:
山药30克、扁豆30克、苡仁30克、神曲10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三棱15~30克、莪术15~30克、生蒲黄1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加黄芪30克,党参10克;血虚加熟地10克、当归10克;阴虚加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阳虚加熟附片10克、干姜3克;肝区痛加金铃子10克、延胡索10克,恶心或呕吐加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鼻衄或齿衄加仙鹤草30克、血见愁10克。
疗效:
治疗42例,痊愈22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蔡淦 马俊坚)
2.护肝汤
来源:
江苏省江阴染织五厂医务所邢炳荣。
功能:
健脾利水,活血软肝。
主治:
肝炎后肝硬化。
组成:
白术20克、山药30克、生苡仁30克、扁豆30克、炒麦芽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丹参30克、归尾15克、黄芪20克、虎杖20克、平地木20克,水煎服。
加减:
阴虚者加首乌30克、麦冬20克;血虚者加熟地15克、鸡血藤30克;气虚加党参20克、太子参30克;阳虚者加附片10克、干姜3克;出血者加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琥珀3克,蜜调服;肝区痛者加金铃子10克、消地龙10克、柴胡5克、延胡索10克;肝硬甚或肿大有结节者加穿山甲10克、鳖甲10克,另以天龙尾3克,研末顿服,连服1周,每次3克,每日1次温水送下;腹胀者加沉香片5克、香附10克;腹水者加舟车丸6克、陈葫芦6克、将军干6克。
疗效:
37例患者经3~6个月的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8.57%。
按语:
邢氏认为肝硬化因病程长,见症多端,故必须采取持久战术缓图收功。在正确辨证前提下,可选用相对固定之方药,随症增减。一般服药应坚持3~6个月,才能见到较好疗效。不宜频频更方,欲速而不达。(蔡淦 马俊坚)
3.消癥丸
来源:
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王健中。
功能:
破血逐瘀散结。
主治:
早期肝硬化。
组成:
蟅虫100克、炮山甲100克、水蛭75克、大黄6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5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加减:
黄疸重者加用茵陈50克、赤芍50克,煎水送服本丸;小便少者加玉米须50克、琥珀10克水煎服;大便秘结者加牵牛子15克、商陆10克,水煎服;有出血倾向者,停服本丸,改服云南白药,血止后,休息1周,继服本丸;血常规检査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加服参芪膏;血清总蛋白低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者加黄芪、黄精、山药,煎水送服本丸。
疗效:
治疗40例,治愈11例,基本治愈13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蔡淦 马俊坚)
4.健脾利水活血汤
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医院谢昌仁。
功能:
健脾利水,行气活血。
主治:
肝硬化腹水。
组成:
太子参、苍术、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大腹皮、车前子、紫丹参、马鞭草、木香,水煎服。
加减:
肝经湿热加茵陈、蒲公英、田基黄;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青皮;脾虚气滞加淮药、苡仁,陈皮;肝脾血瘀加赤芍、三棱、莪术;脾肾虚加附片、干姜、桂枝;肝肾阴虚去太子参、白术、木香,加地黄、沙参、麦冬、鳖甲;阴虚湿热去太子参、白术、木香,加知母、黄柏、枸杞子。
疗效:
治疗30例,显效16例(53.3%),好转13例(43.3%),无效1例。
按语:
谢氏认为逐水法对中、晚期腹水病人不宜使用,即使腹水初期的病人亦当慎用。当以健脾利水法为主治疗,健脾即补虚治本,利水即攻邪治标。配以活血之品,对于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浆蛋白、改善门静脉系压力有一定作用,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利尿药可增加尿量,消除腹水。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淦 马俊坚)
5.活肝汤
来源:
贵州贵定县王清政等。
功能:
疏肝理气,除湿散满,利水消肿。
主治:
肿硬化属气滞湿阻者。
组成:
金钱草30克、茯苓30克、炮山甲10克、泽兰10克、大腹皮12克、丹参15克、山药15克、泽泻15克、黄芪15克,水煎服。
加减:
脾虚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苡仁;肝郁气滞者去黄芪加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气滞血瘀者去黄芪、山药,加三棱12克、莪术12克、鳖甲30克、桃仁12克;脾肾阳虚者合附子理中汤;阴虚湿热者合实脾饮;水气搏结者合中满分消饮。
疗效:
治疗50例,显效35例,改善14例,无效1例。(蔡淦 马俊坚)
6.健脾软肝汤
来源:
湖北省沙市市第三人民医院朱明烈。
功能:
健脾疏肝,养血活血。
主治:
血吸虫病肝硬化。
组成:
柴胡15克、白术15克、五灵脂15克、茯苓15克、地龙15克、丹参15克、青皮12克、枳壳12克、蒲黄12克、茜草10克、炙鳖甲20克、鸡内金8克、白茅根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加减:
腹胀少食者加砂仁10克、山楂15克、麦芽15克、谷芽15克;有腹水者加二丑末10~15克、砂仁8~10克、车前子15~20克;腹脉暴露者加赤芍15克、郁金15克、三棱12~15克、莪术12~15克;有蜘蛛痣和朱砂掌者加生地1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鸡血藤20克;大便溏者加苍术15克、藿香10克、神曲15克、泽泻12克;脾肝肿大者加土鳖虫10克、桂枝10克、射干12克、鼠妇10克。
疗效:
治疗8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体检腹部触诊肝脾柔软,均获临床痊愈。(蔡淦 马俊坚)
7.健脾分消汤
来源:
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吕云钊等。
功能:
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主治:
肝梗化腹水。
组成:(1)黄芪20克、山药20克、丹参20克、薏苡仁30克、车前子(包煎)30克、大腹皮3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仙灵脾15克、鳖甲15克、泽泻12克、郁金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附子6克、甘草6克,水煎服。
(2)甘遂6克、二丑6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生姜汁适量,先将药物研成细末,然后将鲜生姜捣烂,并用消毒纱布包取汁,再以适量生姜汁将上药调成糊状,外敷患者脐部,每日更换1次,10天为1疗程。
加减:
黄疸指数增高者选加紫河车粉、鹿茸等;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者选加旱莲草、女贞子、仙鹤草等;血氨增高者选加大黄、菖蒲、降香;谷丙转氨酶增高者选加蒲公英、夏枯草等;HB、Ag阳性者选加土茯苓、虎杖、贯众等;纳差者加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鸡内金;阴虚甚者加北沙参、麦冬、葛根,去附子、仙灵脾。
疗效:
治疗50例,痊愈8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按语:
吕氏认为,在肝脾肾损伤的情况下,气、血、水停聚腹中而致本病,以脾气受损为主。腹为肝、脾、肾三阴聚集之地,而脾又为三阴之长,惟脾气虚衰,水邪方能窃踞腹中。故治疗应以健脾为主。本方既扶正祛邪,又标本兼顾,服汤药同时用外敷药以温阳行水,内外合冶,收效甚佳。(蔡淦 马俊坚)
8.三甲复肝丸
来源: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院张旭东。
功能:
补气益血填精,清热利水活血。
主治:
肝炎后肝硬化,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
组成:
炙鳖甲150克、炮甲珠150克、龟版150克、阿胶150克、淮山药150克、当归150克、生黄芪150克、苡米150克、茯苓150克、鸡内金100克、沉香75克,上药研末,白蜜适量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2丸,用汤药送下。
加减:
肝郁气滞者用逍遥散加减;血瘀水阻者用大黄蟅虫丸加减;湿热留滞者用茵陈四苓散合三仁汤加减;肝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疗效:
治疗40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
按语:
据观察,部分肿硬化腹水患者服用西药利尿剂,即使加大剂量亦难奏效,使用本方后,利尿药的作用明显恢复和增强,并能逐步减量,最后停用。(蔡淦 马俊坚)
9.益气化积解毒汤
来源: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蒋森。
功能:
健脾益气,补肾养血,化瘀消积,清热利湿。
主治:
早期肝硬化。
组成:
黄芪20~30克、丹参20~30克、白术12~15克、茯苓12~15克、郁金12~15克、当归12~15克、生地12~15克、泽兰叶15~20克、鸡内金(研末冲服)15~20克、板蓝根15~20克、败酱草15~20克、黄精15~20克,水煎服。紫河车为末装入空心胶囊中,每次服2~5克,日服2次。
加减:
肝经湿热型,谷丙转氮酶显著升高者,减黄芪、紫河车,加茵陈、金钱草、蒲公英、连翘;脾虚湿盛型,麝浊、麝絮均有明显异常者,加苍术、薏仁:气血双虚型,血清总蛋白下降,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减小成倒置,或有轻度贫血者,加人参(或党参)、阿胶;肝血症积型者加鳖甲、三七粉(冲服)、土鳖虫;肝肾阴虚型者减黄芪、紫河车,加生地、沙参、鳖甲、丹皮;脾肾虚型者加制附子、鹿角胶、淫羊藿。
疗效:
治疗96例,治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91.7%。
按语:
现代药理证明,黄芪能防止肝糖元减少,促进组织细胞对病毒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生长;白术可增加白蛋白;黄精可防止肝脂肪浸润并能抗肝损伤;败酱草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流通门静脉循环的作用;丹参、郁金等活血化瘀药物不仅能扩张肝内血管,改善肝细胞供血,提高耐氧能力,对损伤之肝细胞有修复的作用,还具有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减少胶元物质的分泌,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正常免疫功能和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作用。本方之效可能与此相关。(蔡淦 马俊坚)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