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是一钟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地方性疾病,1953年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本病在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甘肃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乡村亦有流行。
本病根据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以及自觉症状的有无,分为急型、痨型(慢型)和潜在型。其临床表现常有胸闷、心悸难受、恶心、频繁呕吐、气促、浮肿等症状,甚者可有急性心源牲昏厥及全身抽搐。由于呕吐物初为食物及粘液,以后则为胆汁,故在民间又常称本病为“吐黄水病”。体检所示常为面色灰暗、四肢厥冷,脉搏微弱,体温偏低、血压下降,心界轻重度增大,心音低弱,心尖区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时有舒张期奔马律。心律失常多系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肺部可有干、湿性罗音,也可见肝肿大。
本病病因至今未明,似与水土(包括粮食)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异常有关。病毒感染亦为致病原因。
本病诊断依据,有心肌炎后心肌受损的各种征象之一,但可除外其他病因的心脏病。在克山病流行地区或非流行地区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本病的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如抗休克、抗心衰、抗心律失常及维生素C的应用,而安静休养则为首要。
祖国医学对克山病并无专门论述。根据本病的突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的症状,往往考虑为阴毒伤寒,少阴中寒而郁遏,心阳不振,脾阳不达四肢,甚者寒邪直中于心,阳气暴脱发为昏厥、抽搐、心悸。故亦可参照“心悸”、“心劳”进行论治,分为心阳暴衰、心虚劳损、心虚邪伏等。(何立人)
1.克山方
来源: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功能:
(1)方功能益气回阳,活血化瘀;主治急性克山病阳虚有瘀者。(2)方功能益气通阳,理气活血;主治急性克山病瘀重者。(3)方功能益气温中降逆;主治急性克山病呕吐者。(4)方功能安神降逆;
主治:
急性克山病呕吐不止者。
组成:(1)附子10~30克、干姜12克、党参30克、红花6克、甘草6克、桃仁9克,木香0.3克。呕吐者加半夏9克。水煎服。
(2)生姜15克、木香1.5克、红花5.1克、川芎7.5克、桃仁5.1克、高丽参5.1克、赤芍15克、附子15克、当归15克、半夏7.5克、酸枣仁15克、葱白24克,共为细末,每次3~6克。
(3)半夏15~30克、生姜30克、川椒12克、党参15克、蜂蜜60克,水煎服。
(4)半夏7.5克、生姜15克、磁石15克、赭石30克、寸冬30克、高丽参4.5克、琥珀15克、黑锡(硫磺制)15克、朱砂7.5克、阳起石15克,共为细末。每次3克,用蜂蜜水冲服。
疗效:
治疗急性克山病45例,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休克完全纠正,心电图严重改变消失)17例,好转(症状减轻,血压从无上升到40毫米汞柱以上,脉搏由无至有)9例,无效11例,死亡8例。(何立人)
2.瑞香方
来源:
傅国治等。
功能:
清热祛风解毒。
主治:
克山病。
组成:
长白瑞香,用水煎酒沉法制备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克,每次1支,每日2次,肌肉注射。1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潜在型、慢型克山病65例,痊愈7例,占10.7%;显效19例,占29.2%;好转29例,占44.6%;无效10例,占15.4%。
按语:
长白瑞香有效成份为7、8—二羟基香豆素(即瑞香素)。瑞香的花、叶、根皆能入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3.附桂克山丸
来源:
黑龙江省拜泉县卫生防疫站。
功能:
益气温阳,补肝益肾。
主治:
慢型克山病。
组成:
人参、附子、肉桂、茯苓、首乌、寸冬、荆草、玄胡各等分,研末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开水送服1丸,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慢型克山病50例,有效率为96%。
按语:
本方治疗慢型克山病,当以脾肾阳虚见到心悸、畏寒、肤冷诸表现者为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4.治心丸
来源:
林贵民等。
功能:
健脾强肾,益气补血,滋阴降火。
主治:
潜在型、慢型克山病。
组成:
人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黄芩40克、栀子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早晚吞服2丸,轻者1丸。3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40例,其中头晕21例中,消失2例,好转17例;心悸26例中,消失2例,好转23例;气短20例中,消失4例,好转15例:乏力17例中,消失6例,好转9例;胸闷20例中,消失1例,好转17例;多梦、失眠30例中,消失15例,好转13例;40例心率均有明显下降。(何立人)
5.参附克山方
来源: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功能:
温阳补虚,养心活血。
主治:
痨型克山病。
组成:
附子9克、生姜12克、党参9克、云苓12克、白术9克,水煎服。
加减:
有郁血症状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伴阴亏症状者加萸肉12克、山药12克、玉竹30克、黄芪12克;舌苔白腻,小便不利倍用云苓,加泽泻18克;呕吐者倍用生姜,加半夏18克。
疗效:
治疗痨型克山病63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24例,死亡12例。本方用于病情较轻、心力衰竭Ⅰ-Ⅱ度者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较严重的Ⅳ度心衰病人疗效较差。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6.复方寄生汤
来源:
黑龙江省方正县卫生防疫站。
功能:
益气燥湿、补肾利水。
主治:
慢型克山病。
组成:
桑寄生15克、黄芪15克、苍术6克、木贼6克,将上药按2∶1加水,浸泡15至3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熬90~120分钟,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头汁药液后将滤渣按1∶1加水煎熬30~60分钟,再过滤取第二汁药液,把先后两汁药液混合后浓缩至25毫升,加白糖适量即成。以上为一次量。成人每次口服25毫升,9~15岁儿童每次口服15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3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慢型克山病50例,有效率为92%。
按语:
气虚有湿、苔白腻、脉滑数的慢型克山病患者,可选用本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7.刘氏急克方
来源:
刘冠军。
功能:
(1)方功能芳香化浊,逐秽止吐;主治克山病早期眩晕症。(2)方功能驱阴回阳,温中散寒;主治克山病中期厥逆证。(3)方功能回阳固脱,益气复脉,温中止呕,解表活血;
主治:
克山病极期昏厥症。
组成:(1)薄荷1克、蟾酥0.1克、甘草3克、朱砂0.3克、苍术9克、丁香3克、细辛1.5克、白芷9克、冰片1克、皂角9克、荜拔9克,水煎服。
(2)淡附子10克、干姜6克、甘草3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3克,水煎服。
(3)淡附子9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人参9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生赭石(先煎)1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水煎服。冲服鹿茸粉2克、麝香0.1克。
疗效:
治疗116例,早期眩晕症治愈32例,显效17例,进步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中期厥逆症痊愈8例,显效13例,进步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极期昏厥症痊愈5例,显效5例,进步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8.2%。
按语:
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应细辨阴阳气血,可用补中益气、调理心脾之品以善后。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8.虎林攻克方
来源:
黑龙江省虎林县。
功能:
安神活血祛瘀,补肾健脾。
主治:
慢型克山病。
组成:
丹参30克、红花6克、党参9克、五味子5克、炒苍术15克、云茯苓9克、黑附子6克、五加皮9克,共为细末,炼蜜成丸,每丸重9克。16岁以上者每次口服2丸,8至15岁者每次口服1.5丸,每日2次。
疗效:
治疗慢型克山病45例,经4个目的观察,治愈好转率为95.6%。本方对心肾阳虚型、心血瘀滞型疗效较好,尤以心阳虚、肝气郁结者最好。
按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9.山楂五味丸
来源:
河南省西平县地方病防治所。
功能:
补脾安神,增益心脾。
主治:
潜在型、慢型克山病。
组成:
北五味子、山楂以1∶4的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0.5克。每日3次,每次5丸。2个月为1疗程。
疗效:
治疗23例,痊愈11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5例。
按语:
五味子有滋养温补的作用,能刺激呼吸中枢及兴奋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应激性,调节心脏血管的机能,改善失常的血液循环,并有营养机体的作用;山楂中的维生素C有增加心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及糖元合成,激活心肌内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组织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及有解毒和控制感染的作用。(何立人)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