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益气复脉汤
来源:
李介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人参15克,黄芪20克,北细辛6~15克,制附片10克,炙麻黄6克,麦冬12,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
温阳益气、和络复脉。
方解:
本方系仲景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变改君臣佐使加味而成。本病多生于年老体弱、久病过劳者,其心肾阳气亏损,心阳不运,胸中阴霾不散,则脉络受阻,心血失养,即可出现心悸怔忡,脉迟结代之诸症。故方中以人参、黄芪、附子益气壮阳以为君;细辛、麻黄、桂枝通阳以为臣;甘草益气兼和诸药;丹参活血通脉兼以养心;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气,是遵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训,辅阳气之生,制阳药之燥。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活血复脉之效。
主治:
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加减:
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疗效:
临床应用,多获良效。
健心汤
来源:
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
党参12克(最好用生晒参4.5〜6克)、淡附片、枳实、桂枝、炙甘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各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温通心阳、兼通心气。
方解:
方用党参补心气;附片、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枳实行气导滞;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诸药相辅相成,有助宗气推动之力,对加快心率有很好的作用。
主治:
由于病态窦房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
加减:
对心房纤维性颤动,其脉律绝对不规则,时快时慢,时虽时弱,时有时无,此病属元阳虚微,心气大伤,可加淮小麦30克,龙齿15克,珍珠母30克,柏子仁9克,丹参30克,白边万年青9克。
疗效:
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
笔者依方验证数例,确有良效。
灵芝甘草汤
来源:
郭仁旭,《陕西中医》(2)1988年
组成:
菌灵芝、生地、淫羊藿、鸡血藤、大枣各30克,炙甘草、玄参各15克,阿胶6克(烊化),生姜、党参、桂枝、麦冬、麻仁、红花各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益气养阴、通阳化气、活血通脉。
方解:
方用菌灵芝、生地、淫羊藿补肾以培先天之根;党参、大枣补脾益气以培后天之源;炙甘草、玄参、阿胶、麦冬养心定神,复以鸡血藤、红花活血通脉;桂枝通阳化气以通血脉;麻仁通腑导滞。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益气养阴、通阳化气、活血通脉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
过早搏动(心律失常),证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无力、头晕,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畏寒肢冷,舌质淡红或偏红,少有瘀斑,苔薄,脉细弦而滑,兼见结、代、促脉。
加减:
若气虚者加黄芪15克;阴虚者加沙参、天花粉各25克;阳虚者加川、草乌、附子各10克;血虚者加当归15克,白芍12克;胸阳不振者加全瓜蒌、郁金各15克,枳壳10克;心血瘀阻加赤芍12克,三棱、莪术各10克,丹参30克;胸痛者加乳香、没药、蒲黄各10克,五灵脂15克;心神不宁加辰茯苓12克,辰远志6克,辰灯心0.5克;惊恐不安加龙骨、牡蛎各24克,磁石30克,琥珀粉3克(冲服);阴虚火旺加黄连6克,知母12克,竹叶5克。一般在加减变化中,每证仅选择1~2味药物。
疗效:
治疗118例,其中病毒性心肌炎及后遗症者28例,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15例,高血压伴冠心病18例,风心病8例,其他29例。结果: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早搏消失持续在1个月以上)72例,有效(主要症状有改善,早搏明显减少,但一分钟有0~3次,持续1个月以上者)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9.9%。
附记:
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有阴虚、气虚、阳虚、气阴虚、气阳虚和阴阳两虚之分,标实多为气滞、血瘀。互为因果,终成虚多实少之证。本证多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
调心汤
来源:
薛中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
丹参15~30克,紫石英20〜30克,党参、生地各15~30克,麦冬、川芎各10~15克,炙甘草9克,连翘10克,桂枝3~6克。
用法:
水煎服。症状重或开始时,每日1.5剂,减轻后,每日1剂,恢复期每2日1剂。
功用:
活血清营,镇心安神。
方解:
方中桂枝用量独轻,借其通阳之性,更有助气阴恢复;紫石英性味甘温无毒,能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补心气不足,可治虚劳惊悸、心腹痛、咳逆上气;丹参、生地、川芎、连翘活血清营;党参补气;麦冬、炙甘草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清营、镇心安神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
各种早搏。
疗效:
治疗各种早搏18例,治愈16例,有效1例,无效1例。
稳心灵
来源:
周玉萍,《中医杂志》(7)1987年
组成:
党参30克,黄精30克,缬草15克,琥珀粉、三七末各1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服18克,温开水冲服,连服6~8周为1疗程。
功用: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复脉宁神。
方解:
本病的病机为气虚血瘀。故方中用党参补气生血,健中气以资化源;黄精益气养阴,补而不滞;三七甘微苦温,为治体虚有瘀之良药;琥珀粉活血利水、宁心安神。四药相伍,共奏益气活血化瘀、宁神通络之功。又加辛甘温之缬草(异名甘松)。有安神镇静、驱风解毒、生肌止血的功效。与诸药相伍,自可令瘀祛络通,血气流畅,脉律复常。药虽5味,力专效宏,为益气化瘀之良剂。
主治:
各种心律失常。
疗效:
治疗各种心律失常45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
阴阳调和汤
来源:
何立人,《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
熟地15克,肉桂3克,麻黄5克,鹿角胶10克(可以鹿角片,或鹿角粉、鹿角霜代用),白芥子10克,炮姜炭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煎,每煎又分2~3次服完。
功用:
调和阴阳气血。
方解:
方中熟地能安五脏、和血脉、养心神;鹿角胶填精补髓,助熟地养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本药对节律不齐的心脏可使节律恢复正常;麻黄走心经,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增加心搏(心率较快者禁用麻黄根),取其兴奋高位起搏点的可能,从整体着手,心肾并治,心脾共调,故用之多效。
主治:
各种心律失常。
加减:
口干,口苦黏,舌苔黄腻,舌质红,舌尖起刺而溲赤,心中热者,加黄连,山豆根;寐中不宁,心悸易发者,加淮小麦、琥珀、龙骨、牡蛎;口渴喜饮,易汗,舌红脉细数者,加生地、麦冬、阿胶、五味子、柏子仁等;畏寒肢冷,脉沉缓者,加附子、紫石英、赤石脂;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脉弱者,加党参、黄芪、当归;胸闷痛者,加薤白、瓜蒌皮、郁金、茶树根;舌边有瘀斑,或舌质紫暗而胸部剧痛如刺者,加桃仁、失笑散;泛恶或咯吐黏痰,胸脘闷胀,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竹沥、半夏、石菖蒲、茵陈等。
疗效:
治疗由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所致的心律失常者33例,其中自觉症状消失,脉诊与听珍改善者30例,余3例因未坚持服药而作无效,心电图恢复明显。
养阴宁心汤
来源:
苏庆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
太子参30克,麦冬14克,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生甘草10克,桂圆肉15克,仙鹤草、卧蛋草、珍珠母各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益气养阴,潜阳安神。
方解:
证属阳忧阴虚,治以益气养阴、潜阳安神之法。方用太子参、麦冬、玉竹、花粉、生甘草益气养阴,配用仙鹤草凉血强心、调整心律,具有清补作用,疏而不滞;卧蛋草清热解毒、散血止血;桂圆肉养心安神、补血养脾,三味相配,治心动过速,是北京名医施今墨之经验用药。珍珠母潜阳安神。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益气养阴,潜阳安神之功。
主治:
气阴两虚型之心动过速。
加减:
气虚不甚者,去太子参,改用沙参;头晕甚者,加白蔟藜10克;胸闷便秘,加全瓜蒌30克;虚火者加玄参15克;烦躁加酒芩10克、竹叶5克或莲子心4克;寐差加首乌藤30克。
疗效:
治疗2例甲亢心动过速患者,服本方1月,心动过速症状消失,未再发。
宁心饮
来源:
翟惟凯,《千家妙方·上》
组成:
生黄芪、玉竹各30克,苦参15克,丹参12克,炙甘草2克,灵磁石60克(先煎)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益气养阴,安神宁心。
方解:
证属气虚阴亏,心神不宁,故方用黄芪、玉竹补气养阴,改善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肌体对疾病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以利心律的恢复;丹参养血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苦参清热燥湿,对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灵磁石镇静宁心除烦,能抑制心脏异位兴奋壮的应激性,有利于心律的恢复;炙甘草有补益心气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安神宁心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
心律失常(气虚阴亏型)。
加减:
快速型心律失常可重用苦参,量大至30克;若心律缓慢型心律失常可去苦参;失眠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胸闷痰多加全瓜蒌、广郁金。
疗效:
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
本方药简力宏,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加味八味安神丸
来源:
郑侨,《千家妙方·上》
组成:
熟地、山萸肉、茯神各15克,九节菖蒲、琥珀各12克,炒枣仁30克,白人参12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当归12克,枸杞15克,肉苁蓉12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
功用:
益精补肾,益气生血,养心安神。
方解:
本证心动过速,乃肾阴亏耗不能上济于心,阴阳不交泰,神不守舍,即为刘河间所云:“水衰火旺,心胸燥动”之义。因肾阴亏损,阴阳互根失调,虚阳上越,上扰心神,故而眩晕、心择、失眠、健忘、怔忡;肾阴不能上济心阳,心阳独旺则心阴伤、心气损,故脉急数无力。故方用甘酸咸温性平之熟地、萸肉、枸杞、肉苁蓉滋阴益精以补肾;当归、白人参补血益气以养心;甘酸微辛性平之龙骨、枣仁、菖蒲、琥珀养心安神。肾阴充盈,水火既济则病自愈。综上所述,对于肾阴亏损,累及心脏之疾,属于虚证,“虚者宜补之”,虽然虚阳上越,是阴亏不能制阳,治疗则必须以甘温性平之剂滋阴益精补肾,佐以养心安神之药,阴充则阳平神安。且慎用性寒之品,以防伤阳之弊也。
主治:
心动过速。
疗效:
屡用屡验,一般服两料即愈。
整脉饮
来源:
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2)1984年。
组成:
生地15克,桂枝6~12克,麦冬12克,甘草6克,丹参、黄芪、大青4叶各15克,苦参12克,茶树根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助心阳,养心阴,清邪热,整心脉。
方解:
方中生地、桂枝、麦冬、炙甘草四味,取炙甘草汤意。炙甘草汤是仲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专方。因其疗效确凿,故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赏用。黄芪、丹参益气和营;大青叶、苦参、茶树根三味从辨病角度选入。大青叶、苦参旨在控制病毒或扫除原发病灶,以利心肌功能的恢复。同时苦参、茶树根相配,又有较强的纠正心律作用。茶树根又能强心,不论心率快慢都可应用。但重用碍胃,可酌配和胃药。诸药合用,共奏助心阳、养心阴、清邪热、整心脉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
胸闷心悸、心烦少寐、口干咽痛、舌质偏红、时有歇止。主要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伴见心律失常者。
加减:
①咽痛明显、病毒感染较重者,加蒲公英、地丁草各15克。此时咽痛多系病毒所致,故重用清热解毒药;如系虚火上扰所致咽痛,多以玄参养阴泄热为主;②口腔溃疡,加野蔷薇根15~30克,《千金方》云:“蔷薇根……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③若阴虚症状不明显而气虚症状突出(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咽不痛等为辨证要点),可去大青叶,加党参12克,桂枝剂1亦可酌情加重。
疗效:
多年使用,治验颇多,取效甚佳。
条目信息
1
摘自《秘方求真》
2
本条ID:1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