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在夏秋季流行,由蚊虫传染,潜伏期4~21天,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本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头昏,头痛,嗜睡,惊厥,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等,临床分为四型:
(1)轻型,体温38~39℃,神志清楚或仅轻度嗜睡,无惊厥,深浅反射无异常,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增高,多在一周内恢复。
(2)中型,体温39~40℃,烦躁,嗜睡或半昏迷,有惊跳或少数惊厥,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剌激征明显,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增高,一般约经10天左右即恢复,无后遗症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
(3)重型,体温40~41℃,昏迷或深昏迷,可有呕吐、躁动、抽搐,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脑膜刺激征明显,发病3~4天后即可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急性期病程可长达2周以上。重型病元亡率高。
(4)极重型,起病1~2日,体温骤升至41℃,深昏迷,频繁强烈抽搐或呼吸骤停,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西医对各病无特效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
本病属中医“疫病”、“暑瘟”范畴,一般用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由于本病发病急骤,传变极速,临床上多见卫气同病、气营双燔、逆传心包等症状。根据本病病机传变的临床特征可与西医分型相对照,卫气型相当于轻型,气营(血)双燔型相当于中型;营血型相当于重型;逆传心包型相当极重型。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孟宪益)
1.石家庄系列方
来源:
河北省石家庄传染病医院。
功能:
清热,解毒、养阴。
主治:
乙型脑炎。
组成:
(1)生石膏45克、肥知母18克、野生党参12克、粉甘草12克、茵陈9克、梗米15克、广犀角6克,水煎服。用于轻型乙脑。(2)广犀角9克、银花30克、天竺黄12克、丹皮6克、茵陈9克、玄参9克、佩兰7克、生地9克、甘草6克、生石膏21克、连翘12克、先煎犀角、石膏,后入诸药,分3次服,1小时1次。另佐局方至宝丹2克、2次分服,3小时1次,白开水送服,用于重型乙脑。(3)广犀角9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赤芍9克、茵陈9克、大蜈蚣3条、全蝎子9克、钩藤9克、生赭石9克、生石膏30克、天花粉9克、甘草9克、先煎犀角、石膏,再入诸药,分3次服,1小时1次,另用安宫牛黄散2克、分两次服,3小时1次,白开水冲服。用于极重型乙脑。(4)广犀角9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石菖蒲5克、生赭石30克、生山药15克、白芍9克、粉甘草6克、先煎诸药取汁,后再纳犀角汁,2次分服,1小时服1次。用于恢复期乙脑。
疗效:
治疗轻、重、极重型乙脑34例,治愈率达90%。(孟宪益)
2.孟氏系列方(急性期)
来源: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孟宪益。
功能:
透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定惊。
主治:
乙脑急性期各种类型患者。
组成:
(1)金银花10克、连翘9克、荆芥9克、苏薄荷6克、桔梗3克、竹叶芯9克、鲜芦根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用于轻型乙脑。(2)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鲜竹叶10克、荆芥10克、大青叶30克、生石膏(先煎)120克、炙知母10克、生甘草3克、粳米15克、地龙15克,水煎服。用于中型偏热。鲜藿香12克、佩兰12克、香薷9克、菖蒲5克、川连5克、滑石12克、寒水石12克、豆豉12克、生石膏(先煎)120克,水煎服。用于中型偏湿。(3)大青叶30克、金银花24克、连翘12克、生石膏(先煎)120克、鲜生地8克、川连8克、黄芩12克、炙知母9克、京赤芍9克、京玄参12克、粉丹皮9克、竹叶9克、生地9克、大地龙18克,水煎服。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牛黄粉、羚羊角粉、鲜竹沥。
疗效:
本方经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病死率为10%(西药组为16%),显著优于西药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1.4%(西药组为15%),亦优于西药组。
按语:
本方重点使用了通下的方法,凡有可下之症皆可加用承气汤等通下之法,打破了乙脑“忌下”的观点,其根据是以陆九芝“伤寒下不嫌迟,温病下不嫌早,伤寒在下其燥结,温证在下其郁热;伤寒里证当下,必待表证全罢,温证不论表邪罢与不罢,但兼里证即下。”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通下法不失为清热除邪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过通下可以荡涤肠胃的热毒、秽浊、积滞,使热毒、秽浊从便内排出,达到清泄热毒、祛邪的目的。凡用通下药有通下作用的患者壮热即能减退,再配合清热解毒之剂,即可控制热势,不仅预后佳,且后遗症亦少。(孟宪益)
3.孟氏系列方(恢复期)
来源: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孟宪益。
功能:
养阴清热,开窍醒脑,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补气养血。
主治:
乙脑恢复期症状。
组成:
(1)青蒿梗9克、炙鳖甲18克、竹叶芯9克、鲜生地30克、山甲片9克、地鳖虫9克、牡蛎(先煎)24克、当归9克、桃仁9克、红花9克、鲜菖蒲9克、广郁金9克,水煎服。适用于余热未清,痴呆昏睡。(2)地鳖虫9克、山甲片9克、灸鳖甲18克、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3克、桃仁9克、桔梗3克、胆星9克、竺黄9克、杏仁9克、鲜竹沥(冲)30克,水煎服,适用于痴呆,失语,吞咽困难,喉中有痰。(3)黄芪15克、红花5克、桃仁9克、地龙9克、归尾9克、赤芍9克、牛膝12克、川芎9克、山甲片9克、地鳖虫9克,水煎服。适用于痴呆,失语,四肢瘫痪。(4)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24克、生鳖甲30克、赤芍9克、当归9克、红花3克、桃仁9克、山甲片9克、地鳖虫9克、制天虫9克、净地龙18克、灯芯120条,水煎服。适用于痴呆,失语,角弓反张,时有抽动。(5)青蒿梗9克、炙鳖甲18克、竹叶芯9克、鲜生地30克、山甲片9克、地鳖虫9克、川牛膝9克、宣木瓜9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桑寄生12克、伸筋草12克、大活络丹1粒(吞服),水煎服。适用于肢体强直,手足挛急扭转,低热不退。(6)炙黄芪15克、党参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9克、川芎5克、生鳖甲24克、生牡蛎24克、阿胶珠9克、京玄参9克,水煎服。适用于筋肉瞤动,肢体震颤,肌肉消瘦。(7)竹叶芯90克、莲子芯30克、连翘90克、带心麦冬9克、阿胶珠9克、炙远志9克、龙齿15克、川连2克、鲜芦根30克、灵磁石(先煎)30克,水煎服。适用于烦燥不眠,狂言乱语,怔忡不宁。(8)党参9克、黄芪12克、地骨皮12克、白薇9克、青蒿9克、炙鳖甲(先煎)18克、牡蛎(先煎)24克、浮小麦30克、麻黄根12克,水煎服。适用于汗出过多,气阴不足,低热不退。
疗效:
本方经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多年临床应用,并配合针刺、推拿和功能锻炼,对乙脑恢复期患者在6个月之内消除症状,促进恢复,有显著疗效。
按语:
重症乙脑急性期过后多留下恢复期症状,一般在6个月内经治疗大部分可以恢复,如6月以上仍存在恢复期症状即为后遗症。在6个月之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症状,应用本组系列方进行治疗,对恢复期症状的消失能起到显著的作用。(孟宪益)
4.清暑化湿汤
来源:
湖北省鄂城县人民医院程珍祥等。
功能:
清热化湿。
主治:
乙型脑炎。
组成:
藿香10克、佩兰10克、六一散12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水煎服。
加减:
昏迷加石菖蒲、郁金、天竺黄:抽搐加蜈蚣、全蝎、钩藤。
疗效:
以本方为主,配合西医支持疗法,治疗53例,其中极重型10例,重型22例、普通型17例,轻型4例。治疗结果50例治愈,治愈率94.3%,病死3例,病死率5.7%。
按语:
叶香岩曾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说:“长夏湿令,暑必兼湿。”程氏以“暑必兼湿”为指导,采用清暑化湿法治疗乙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孟宪益)
5.青龙附子汤
来源:
江苏省东台县东台镇卫生院翟冷仙。
功能:
解表清里,温少阴之寒。
主治:
乙脑太阳与少阴并病者。
组成:
去节麻黄(先煎去沫)6~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生石膏60克、炙甘草6克、熟附片10克、红枣6枚,鲜生姜3片,水煎服。
疗效:
治疗60余例,均获良效。
按语:
翟氏认为持乙脑属中医暑温者恒多,然亦有属太阳与少阴并病者,盖头痛项强,壮热无汗,烦躁抽搐及寒邪伤及太阳之表,郁热不得宣泄之症,口渴肢冷为寒伤少阴之象,故以本方解表清里、温少阴之寒,药后汗出,热退神清,诸症自除。若见壮热汗多、烦渴引饮。苔干黄糙、舌绛脉洪大者,则非本方所宜。(孟宪益)
6.洪氏方
来源:
辽宁省铁岭地区开原县中医院洪作范。
功能:
(1)方功能清热解毒,镇肝熄风。主治乙脑急性期。(2)方功能养阴清热解毒。
主治:
乙脑恢复期。
组成:
(1)柴胡20克、连翘20克、葛根20克、栀子20克、金银花100克、甘菊25克、生石膏25克、蝉蜕50克、薄荷10克、半枝莲75克、黄连7.5克、知母35克、钩藤35克,水煎服。(2)金银花50克、生地50克、连翘20克、花粉20克、竹茹20克、石斛20克、甘草20克、葛根15克、半夏15克、甘菊25克、玄参25克、黄芩7.5克,水煎服。
加减:
(1)方:昏迷前期加安宫牛黄丸或用全蝎15克、甘草15克、蝉蜕75克、地龙75克、煎至600毫升分4次服,每2~4小时1次;(2)方:烦躁失眠加蝉蜕75克、全虫50克、磁石50克、朱砂15克、琥珀20克、珍珠5克、甘草25克、共研细末,成人每次0.5~0.7克、小儿酌减。
疗效:
(1)方治疗37例乙脑急性期,有止痉作用的占24例。
按语:
洪氏认为乙脑急性期应以清热解毒、镇惊熄风为主,且在用量上宜重,非此不能达到截断扭转病情的作用。而在乙脑恢复期中,由于余热未清,津液亏损所致诸症,其烦躁失眠则为常见之症,故给予镇静养阴安神之品即能收效。(孟宪益)
7.乙脑灌肠方
来源: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潘澄濂。
功能:
清热熄风镇痉。
主治:
乙脑重症。
组成:
羚羊角片1.5克(或用山羊角20克代)、钩藤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生石膏30~45克、大青叶30克、生薏仁15克、鲜芦根30克、炙甘草3.5克、煎汤作保留灌肠。
疗效:
经对20余例重症乙脑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对抽搐症状的控制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孟宪益)
8.鲜地龙汤
来源:
福建省清流县医院罗汉中。
功能:
清热镇痉。
主治:
6个月內的乙脑后遗症患者。
组成:
鲜地龙100克、加水500毫升煎,30天为1疗程。小儿用量100~200克/次。
疗效:
治疗10例乙脑后遗症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按语:
地龙性咸寒,有清热、利尿、镇痉、祛风、活络、平喘之功。用鲜地龙治疗乙脑后遗症,以患者在6个月之内的效果较好。在发热抽痉时若加用本方亦可加速退热及镇痉作用,不论虚实证候均可应用,长期服用亦无毒性和不良反应。(孟宪益)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