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病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弥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同称菌痢,以夏秋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腹痛、腹泻,大便初时为糊状或水样,继而转为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轻者仅有低热、腹痛、腹泻、大便1日3~5次,少有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重者可见血压低、四肢厥冷,脱水等症状,若在腹泻前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称为中毒性菌痢,以儿童为多见。治疗不当或抗病机能低下,腹泻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病菌由大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蝇和用具经口传染。
本病诊断依据在流行季节,有饮食不洁史,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粪便培养找到痢疾杆菌。对慢性菌痢可作乙状结肠镜检和X线钡剂检查以资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补液、解痉、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本病属于中医“痢疾”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洁,过食生冷肥甘,脾胃受损,湿热疫毒之邪乘机侵入胃肠,腑气壅阻,传导失司,气血凝滞,化为脓血,故见腹痛、腹泻,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若热毒炽盛,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为疫毒痢;若浊气上攻,胃失和降而成噤口痢;迁延日久,正虚邪恶,时发时止则为休息痢;痢久脾肾阳虚,湿从寒化,可又转为虚寒痢。(陈湘君)
1.泻下逐瘀汤
来源:
浦镇车辆工厂医院张惟祖。
功能:
清肠活血,通里导滞。
主治:
休息痢。
组成:
玄明粉(冲服)6克、大黄(后下)6克、红花6克、桃仁10克、马齿苋3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休息痢42例,治愈2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0.5%。
按语:
一般将休息痢归属于虚证而用温补的方法,张氏根据因病致虚者应先治其病的原则,故用玄明粉、大黄、枳实除肠中积滞;马齿苋清肠中湿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生地,麦冬养阴扶正。邪气消除,正气得复,则痢亦可止。(陈湘君)
2.秦皮汤
来源:
上海市曙光医院王左。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秦皮30克、白头翁30克、红藤60克、败酱草60克、马齿苋60克、凤尾草60克、赤芍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3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显效12例,占40%;有效14例,占46.6%,总有效率86.6%。大便阳性转阴性率66.7%。
按语:
本方用白头翁、秦皮、马齿苋、凤尾草清热解毒;配红藤、败酱草解毒排脓;赤芍、甘草凉血和中。全方配伍合理,故治湿热蕴阻肠中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满意。此外,秦皮、马齿苋、凤尾草作体外筛选,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3.白蔹散
来源:
湖南省隆回县中医院宁俊华。
功能:
解毒消痈,泻火散结。
主治:
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白蔹地下块根,晒干研末,装胶赛,每粒装药末0.3克、每次服6粒,1日2次。
疗效:
治疗11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痊愈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96.55%。治疗24例慢性细菌性痢疾,17例痊愈,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
按语:
白蔹性味苦辛,微寒,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故治湿热痢疾疗效显著,且单味药物,应用方便。(陈湘君)
4.刘寄奴汤
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荣正明。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
急性湿热型菌痢。
组成:
刘寄奴水煎2次,浓缩加适量淀粉压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克。每次服6片,1日4次。5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细菌性痢疾34例,全部痊愈。平均2天症状体征消失,粪检正常。
按语:
痢疾为湿热蕴阻肠道、络伤血瘀之病,故用刘寄奴切中病机,收效满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5.清肠治痢汤
来源:
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丽珍。
功能:
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治:
急注湿热型痢疾。
组成:
葛根、黄连、黄芩、广木香、槟榔、地锦草,制成颗粒型冲剂,每袋17克。轻中型每日3次,每次1袋;重型每日3次,每次2袋。
疗效:
治疗295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治愈225例,占76.27%。显效41例,占13.9%;有效20例,占6.78%。总有效率96.95%。
按语: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胃肠湿热,解毒治痢为君;佐葛根解毒散邪,升清降浊;地锦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伍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药理实验证明,对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6.菌痢灌肠汤
来源:
广东省乐昌县北乡茅坪医务所曾冲。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银花50克、黄连20克、白头翁50克、秦皮50克、大黄30克、炒地榆50克、乌梅50克、仙鹤草50克、山楂50克、上药水浸浓煎2次,过滤去渣,取药液500毫升备用。每次灌肠用药150~250毫升,保留30分钟,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加减:
高热加黄芩;烦渴加葛根;腹痛加白芍;恶心加藿香:里急后重加槟榔。
疗效:
治疗细菌性痢疾36例,痊愈24例,占66.7%;好转9例,占25%。总有效率为91.7%。
按语:
本方以银花清热解毒为主药;佐黄连、白头翁、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以地榆、仙鹤草清热凉血;大黄清热通腑,乃通因通用之意。且药液通过灌肠直达病所,故疗程短,收效快。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7.清肠饮
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董建华。
功能:
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气血。
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葛根9克、黄芩9克、焦槟榔12克、白芍15克。藿香9克、黄连6克、木香9克、生甘草6克、车前草15克、炮姜3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163例,临床治愈129例,占79%:好转21例,占13%。总有效率为92%。
按语:
本方是著名老中医董建华教授的验方,由周平安整理。方中用葛根、藿香疏肌达表,宣化湿浊;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木香、槟榔疏利腑气,消积呆滞;芍药、甘草和血养营、解痉止痛;车前草分化湿热;用炮姜佐芩连,不仅可以寒热并解,还能防止苦寒伤胃,故本方对湿热型痢疾较为合适。临床应用确有较好疗效,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8.白头翁芩连汤
来源: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倪爱徳。
功能:
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导滞凉血。
主治:
急性细菌痢疾。
组成:
白头翁3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赤芍10~20克、生地榆30克、生大黄5~10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42例,结果痊愈111例,占78.17%;有效28例,占19.72%。总有效率为97.89%。大便培养全部转阴。
按语:
祖国医学认为湿热积滞肠腑,气机通降失利,是痢疾的主要病机。故方中用白头翁、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木香、槟榔利气;赤芍、地榆凉血活血;大黄导滞通腑,使湿热积滞除,腑气得通则痢疾自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相君)
9.苦参方
来源:
湖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功能:
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1)苦参煎剂,为50%浓缩煎剂。每次20~30毫升,1日3次。(2)苦参注射液,100毫升内含生药50克。(3)苦参,制成片剂,每片0.5克。每次2~4片,4~6小时1次。
疗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29例,全部治愈。便次恢复正常,平均为4天。
按语:
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所以对湿热下注肠道的痢疾有明显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10.冬青叶方
来源:
湖北省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新鲜冬青叶1000克、水煎至500毫升(即煎成200%的浓度)。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1周为1疗程。
疗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6例,3天治愈34例,6天治愈36例,9天治愈2例,共治愈72例,占83.7%。
按语:
冬青叶又名西季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故对湿热蕴蒸肠道的痢疾能起到治疗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该药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11.止痢汤
来源:
解放军5379部队医院。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止痢。
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组成:
穿心莲12克、盘腥草12克、黄柏6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治愈76例,治愈率为95%。体温复常平均为1.7天,便次复常平均为4.3天,腹痛消失平均为3.9天,里急后重消失平均为3.7天,脓血便消失平均为4天,大便镜检复常平均为4.3天。
按语:
方中穿心莲、鱼腥草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作用;黄柏清热燥湿,对下焦湿热尤佳,全方组成清热利湿之剂,故对痢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陈湘君)
12.黑虎丹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余志鼎等。
功能:
清肠通便,健脾消食。
主治:
湿热痢。
组成:
雄黑豆(即黑大豆)、猪胆汁、麝香,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葯0.3克、一般用量为日服3次,每次3~4粒。
疗效:
治疗25例,痊愈10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
按语:
细菌性痢疾与中医热痢相似,系温热之邪侵于肠道,使气血不得流畅,肠之传导失职,脉络受伤,气血博结,化为脓浊。方中猪胆汁性苦寒,有清热通络之功效;黑大豆能健脾清食,治腹胀,能减弱胆汁苦寒之性,使之不伤脾胃;麝香辛温芳香,行瘀和络,流畅气血。(孟宪益)
13.香参丸
来源:
上海市公费医疗第四门诊部张若帆。
功能: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主治:
血痢、热痢。
组成:
苦参1000克、广木香600克、生甘草150克、研成细末,水泛为丸。口服3次,每次6.5克。
疗效:
治疗细菌性痢疾92例,痊愈82例,有效率89%。
按语:
苦参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之功;广木香辛苦芳香,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之力,两药同用有相互协同作用,能改善腹痛、呕吐、泄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生甘草解毒,补益脾胃。(孟宪益)
14.苍耳草方
来源:
解放军33900部队刘桂同等。
功能:
祛风化湿。
主治:
红白痢疾。
组成:
取新鲜苍耳草全株20~30克、捣碎,水煎服。
加减:
痢白者(大便中无血,有白色脓液)毎服加白糖10克;红痢者(大便中有血)每服加红糖10克。
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连服2日,重者连服3日,即可痊愈。(孟宪益)
15.算盘子方
来源:
湖南省隆回县防疫站宁喜光等。
功能:
活血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
肠炎痢疾。
组成:
取算盘子成熟果实,晒干或焙干,研成细末。压制成片,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4克。小儿酌减,3天为1疗程。
疗效:
治疗急性菌痢129例,治愈124例,治愈率96.1%。痢特灵组治疗107例,治愈85例,治愈率79.4%。本方组明显优于痢特灵组。
按语:
算盘子,性微苦平,一般多用根入药,此方用其果实,疗效与根相似。本方治疗菌痢效果较佳,且无副作用。(孟宪益)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