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先逐邪,固肺纳气缓后方

名医简介

王文鼎(1897〜1979),中国中医研究院名中医。

哮喘有新、少、虚、实之分。新喘、实喘责之于肺,有邪即为实;久喘、虚喘责之于肾,无邪为虚。初起多系感寒而发,急则当治其标。对脉促数而喘者,轻则半夏厚朴汤加减,重则越婢半夏汤增损(麻黄、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厚朴、细辛、五味子);胸腹胀满者,厚朴麻黄汤主之;痰饮较甚、喉间痰鸣如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甚佳;寒包火昔,迳用麻杏石甘汤或白果定喘汤;兼烦躁者,大青龙汤加重5膏;表寒里饮,咳唾白色泡沫状痰,小青龙汤最为合拍。惟以上方剂中,举凡姜(干姜或生姜)、辛(细辛)、味(五味子)配伍并用者,三药一定要等量,倘担心细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其效立减。要之,所谓“辛不过钱”之说,系指细辛入散剂而言;复方汤剂内每剂酌用细辛6〜9g,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功。

及至哮喘中期,有虚有实,即本虚标实,此时三拗汤、大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无不相宜,后世人参定喘汤、人参麻黄汤皆标本同治之方,可不受季节气候之影响。但见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治宜大补肺气,纳气归肾,予全真一气汤衍化方:

人参30〜60g、熟地30g、山萸肉12g、麦冬15g、五味子3g、怀牛膝10g、白芥子6g、生姜5片。

临床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例此型远年哮喘患者,如1例年仅20岁,病程17年的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此方治疗月余,竟获近期控制之良好疗效。人参小剂量应用其性上浮,大剂量应用则下沉。半虚半实用人参定喘汤,人参与麻黄同用即此意。

后期痰如泉涌之哮喘,可用桂附地黄汤,以温化痰饮,填补下元。久虚之体,每多中州运化失职,痰涎孳生不已,若不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渐至正气虚甚,则肾水上泛,龙雷之火上亢,终至毙命。后期肺脾肾俱虚之哮喘,人参、熟地既治其本,亦为上好之化痰药。久病暴喘,用蛤蚧尾0.2g、研末顿冲,治喘甚效。平素每日佐食蜜炙核桃3〜5个,对治疗虚喘颇有助益。病情得以控制后(静止期),先投肾气丸加沉香、五味子以纳气归根;继用脾肾同治法,晨服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丸,晚服肾气丸,以扶正培本,巩固疗效。

(李兴培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2
本条ID:15237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