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严苍山(1898〜1968),沪上名医,临床大家。先师严苍山先生认为,外感咳嗽见喉痒咯痰不爽者,乃伏风未达化热之明证,其治不论新久,均宜清宣,并拟定加味麻杏石甘汤为主方。
师所拟加味麻杏石甘汤一方,其组成为炙麻黄、光杏仁、炙石膏、生甘草、桔梗、炙紫菀、牛蒡子、冬瓜仁等味。适应症为寒包火咳嗽及风温、风热、风燥咳嗽,其主要症状为咯痰不爽,痰塞胸宇,必多咳而后出者。并随症加味,如胸闷者加瓜蒌子皮;气微逆者加炙苏子、炙桑皮;痰多者加川贝、竹茹;咳嗽胸膺掣痛者加广郁金、黛蛤散、丝瓜络;喉有痰声者加射干;口渴者加天冬、麦冬、石斛;秋令风燥咳嗽加冬桑叶、南沙参、玉竹、枇杷叶;咳甚,音声不扬者,原方加蝉衣、兜铃、胖大海,不愈再加凤凰衣、玉蝴蝶。兹节选师案5例以具体说明其用法。
例1张某,男,51岁。1966年12月7日诊。
风邪束肺,郁久化热,清肃失司。咳嗽咯痰不爽,经月不瘥。脉浮滑带数,舌质红,苔薄腻。此麻杏石甘汤证也,加味调治之。
复诊:服药3剂,咳嗽大减,咯痰仍不爽,是麻杏石甘之效也,仿原法进退以冀肃清。原方去大力子,加枇杷叶(去毛,包)9g。
此伏风化热,肺气失宣之证,以清宣法治之,甚合机宜。师云:“如咯痰甚爽,痰薄不厚者,石膏不适用也。”
例2:王某,男,62岁。1966年12月6日诊。
久年痰饮咳嗽,动则气逆,口中干,背寒如掌大。脉弦滑,苔薄白。此大青龙汤证也,加减治之,但非易事耳。
复诊:服药3剂,背寒瘥,咳嗽已减,因咯痰不爽而致气逆。原方去桂枝,加冬瓜仁12g,瓜蒌子皮9g。
患者背寒冷如掌大,为心下有留饮,阳气不达之故,宜以温药和之。故佐轻剂量桂枝,变麻杏石甘汤为大青龙汤,且桂枝合石膏有退热作用,可治温邪引动宿饮之证,见苔薄白而干、口渴、脉浮滑者。
例3史某,男,62岁。1965年4月6日诊。
咳喘半年不愈,胸中闷,痰稠黄,咯不爽。舌苔薄腻,脉象弦滑。伏风未达,痰热蕴阻。姑先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
保金丸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定喘。治痰气蕴结,咳嗽哮喘,痰多气逆之证。方以麻黄为主药,加米醋、藕汁、白萝卜汁、荸荠汁、生梨汁、韭菜汁、生姜汁,挨次拌蒸。麻黄蒸制后变温开为清宣,复加川贝母、姜半夏、白术、茯苓以化痰和中。本品为清宣化痰成药,师常用之,惟胃寒便溏者勿服。该丸加工麻烦,目前上海地区无成品供应。
例4张某,男,54岁。1965年3月14日诊。
有肺结核病史,已钙化。咳嗽咯痰不爽,已有六载,百治罔效。脉象弦滑,苔薄质绛,口干苦。良由肺阴不足,而邪痰深伏化热也。治宜宣肺清热养阴。
复诊:咳嗽已稀,原方加冬瓜子9g,炙款冬6g、续服。
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今咳嗽六载,咯痰不爽,口干苦,舌红绛,此痨咳久剧,用开肺而见松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款冬花散杂麻杏草于百合、阿胶、款冬之间,补中有散,行中有守,补虚化邪两得其利,可以佐证。
例5金某,男,8岁。1959年1月2日初诊。
在3岁出痧疹时并发肺炎,之后咳嗽时轻时甚,迁延五载不愈。形体瘦弱,纳谷不佳。诊脉细滑,舌红苔少。此肺虚邪恋,清肃失司。治拟养肺清宣,恐猝难取效也。
二诊:前方连服5剂,咳嗽已十减七八,惟早晨尚有阵咳,纳颇佳,续予原法加减,以期痊愈。原方去淮山药、旋覆花,加百合9g,炙款冬6g,炙百部9g,枇杷叶膏(冲)30g。
三诊:一载咳嗽,从北京就医上海,经治后已渐告瘥,殊足喜也。续予补肺健脾,以免反复。
儿童咳喘顽症,肺脾两虚而伏风挟痰逗留肺络者甚多。绮石先生论劳咳有两警语,曰“胸有胶固之痰,背受非常之寒”,确系经验中得来。本案虚实兼顾,取效殊佳。
(沈经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