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凌耀星(1919〜),女,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正确对待“炎”字
咳嗽是肺系症状,其中最常见而人尽熟知的疾患当首推“气管炎”。不论急性或慢性,由于“炎”字当头,顾名思义,“炎”者火也,“火”者热也,于是很自然地把“消炎”、“清火”作为治疗气管炎的不二法门。不少病家,自病自医,因而治愈者果亦有之,但久治不愈,变生他病的,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正确对待这个“炎”字。
“炎症”是西医的病理名词,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自卫反应。炎症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有不同的种类,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而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局部充血、水肿或渗岀。由于导致炎症的原因不一,各人机体情况差异,病程长短不同,同样是炎症,中医辨证,却大有差别。即以表证、热证、实证为多,也不乏里证、寒证、虚证,决不是清一色的火热证。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属于外感咳嗽,一般有风寒、风热之分。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通于天气,所以外感之邪,首先侵犯肺系。肺为娇脏,既畏寒,又畏热,而尤畏寒邪。所以《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张景岳更明确指出:“外感之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临床所见风寒咳嗽多于风热咳嗽,冬季患咳者较多。
肺气本宜宣发,一旦风寒入客,寒则气收,肺气为风寒所束,失于宣散,于是气逆而咳。此时如果遽用寒凉,往往只能加重对肺气的遏抑,使痰稀难出,咳嗽增剧,胃纳减退。故凡风寒咳嗽,症见恶风畏寒,鼻塞声重,痰出如沫,舌苔薄白,脉见浮紧,不论有无发热,均宜辛温宣散,如荆芥、防风、前胡、苏叶、半夏、陈皮、生姜之类。风寒咳嗽的患者如见痰液由稀变稠,由白转黄,有化热趋向者,多是向愈之佳兆。
至于风热咳嗽的急性支气管炎,多有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红,咳痰黄稠或干咳少痰,出现一系列热性证候者,自当用寒凉清热之剂,以清肺中邪热,但在疾病初期,仍必须配合辛散宣肺的药物,使风热消散,肺气得宣。如果单纯应用大剂寒凉之品,亦可使肺气被抑,邪热不得宣散,咳亦难愈。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都是清热平喘咳之良方,前者用石膏,后者用黄芩,而都配麻黄以宣肺。余用鲜竹沥治痰热咳嗽,必加生姜汁若干滴,大可提高疗效,这是根据朱丹溪的治疗经验,亦有辛散宣肺之意。
慢性气管炎多于秋冬遇寒发作,属痰饮咳嗽之类。更不可囿于“炎”字而肆用寒凉。只宜健脾益气,温化痰饮,湿化而咳自止。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创小青龙汤、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等宣肺健脾,温化痰饮,都是当前治痰饮咳嗽常用的有效方。
余邻里有一汤姓幼儿,出生四月,患发热咳嗽,其父毕业于医学院,诊断为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历时月余,发热起伏而不退清,咳嗽反日益加剧。遂来余处要求中药调治。患儿发热38.1℃(肛门),形体瘦小,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痰声辘辘,微有喘息,咳嗽连连,其声不扬,呕吐痰涎,舌淡苔白。此外有寒邪,内有寒饮,患儿幼小,病程久延,正气已虚,乃为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加生姜3片,浓煎频喂。其父睹方后似有疑虑之色。余曰:病虽属炎症,但毫无热象于见,但服无妨。服2剂后咳减,3剂而咳止,热退病愈。其父始信服“炎症”亦有属于虚寒者。
治咳必求其本
“治病必求于本”是《内经》中的至理名言,治咳当不例外。
早在60年代初,余曾遇一男性病例,年十八,干咳无痰已一年余。多方求医,中西药并进,未见寸效。经反复检査,肺部未发现异常。央余为其诊治,服药一月余,仍不见减轻,百思不得其解。一日,偶见余之大女儿挖耳垢引起咳嗽,忽有所悟,想起该病人曾诉说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的症状,当时未加注意。忆及李杲曾云:“耳乃肾之体,而为肺之用。”患者长年干咳,找不出原因,会不会与耳病有关?次日便设法找到病人,只见两耳中全被耵聍塞满。便叮嘱他速去五官科清除耳垢。果然久治不愈的顽固咳嗽,竟不药而愈,而耳鸣及重听的现象也从此消失。这一病例虽时隔将30年,印象极深。由此中见治咳求本的重要性。
“肺主咳”,咳嗽总是肺的症状。但《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人体内任何脏器的病变,如果影响及肺,也都可以引起咳嗽。这些脏器的病变,便是咳嗽的病本,病本不除,咳嗽便不可能治愈。例如“肝咳”,多于情志不遂,大怒后引起咳嗽发作,症见两胁胀满隐痛,咳痰不多,或干咳无痰,咽喉干燥等。乃因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致肝气、肝火上逆犯肺,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而导致咳嗽。对此,余常用逍遥散、四逆散、黛蛤散、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之类,酌加止咳化痰之品,同时配合劝导解释,每获良效。
见咳治咳,治标不治本,虽非误治,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不见其功,反致其害。如因痰而致咳的,就不可多用镇咳止嗽的药物。因为咳嗽能帮助排出痰液,本属于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用镇咳药可使这种反射动作受到抑制,不能及时把积贮的痰液清除出去,结果只能使咳嗽加甚,甚至变生他病。所以历代医家都谆谆告诫,对咳嗽患者切不可过早地用五味、乌梅、罂粟壳、款冬花、诃子肉等酸涩止嗽的药物,确是经验之谈。故凡属痰多而引起的咳嗽,当以化痰为先;痰由脾虚而生的,尤当健脾以化痰;因火不生土而致脾虚生痰的,更应温肾以健脾。如此像抽丝剥茧,一追到底,务求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欲思治本,必先求本。余在临诊时,总是不厌其烦地详问病史,细察病情,发现疑问,便追踪检查,决不以咳嗽为小病而掉以轻心,由此而及时地发现了几例红斑性狼疮、心脏疾患、主动脉瘤和肺部肿瘤等严重疾病,使患者能不失时机地得到有效的治疗,这不能不算余治咳经验中的重要收获。当然,何止咳嗽一症,任何症状或疾病也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