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肠道汤

名医简介

印会河(1923〜),北京中曰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家。

余经多年体验,总结一方,治疗久痢颇多效验,并名曰清理肠道汤。

小条芩12g、赤白芍15g、粉丹皮12g、桃仁泥12g、生苡仁30g、冬瓜子3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

清肠燥湿,除积导滞,解毒消炎。

湿热停渍大肠而引起的大便次频,中带粘垢,便后有不尽感,或见肛门下坠、腹痛等症,在现代医学多认为系结肠炎或结肠溃疡。

本方系脱胎于“芍药汤”、“大黄牡丹皮汤”,去除其中的因于泻下而增添病人痛苦的大黄、芒硝等药,增加消炎、解毒的败酱草、马齿苋等药,着眼于大肠的炎症。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础理论,选择一些既治肺又治大肠的药物,如黄芩、桃仁、苡仁、冬瓜子等。这样既使肠垢之腑实证与脾虚水泻有所区分,同时又与便脓血的痢疾划清界线。特别是把民间治痢疾、消大肠炎症的马齿苋用进正方,为治疗本病增加了疗效。为此,本人认为:药无论其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方无论其大小,能对证就是好方。

先将诸药浸泡在清水中,水须没药渣1寸左右。约半小时后,以文火煎煮,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倒取药汁约1000ml,温服。第二次煎药时,用水可较头煎略少,因药渣已经湿透,其余煎煮同前。服药时间宜与吃饮隔1小时以上,饮前饭后均可。

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g,槟榔6g,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g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加肉桂3g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加炒莱菔子15g以下气宽中。

便垢不爽,病在大肠。大肠乃六腑之一,以通为顺,不利于藏。且肠垢乃湿浊所成,留于肠内有碍传导,清除出肠则利于降浊,故本方用开利肺肠之品,其意在消肿消炎,肿炎既消,则导浊扬清,清升浊降之令行矣。本方有导滞通肠、消炎解毒之功,而无致痛致泻之弊。有以为今人不如古人者,不足信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2
本条ID:1522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