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黄星垣(1921〜),重庆市中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治疗肾盂肾炎,不仅近期疗效较好,而且远期疗效也较巩固。
一、急性发作阶段
起病较急,脉象、舌象多属湿热蕴结,与热淋颇相似,此阶段乃正气未伤,邪气较盛的湿热证,故宜通淋利湿,清热解毒为主,急则治其标。重点在清利其湿热,缓解其尿路刺激症状,除按传统辨证外,经过反复验证,筛选出“柴芩汤”:
柴胡24g、黄芩18g、石韦30g、广木香9g、豨莶草30g、车前草30g。
加减使用,每日2剂,分6次服,一般投用方药有效时,则应守方,有时可一直守到治愈为止,不论对退热或缓解尿路刺激症状,均能经受重复验证。
二、非急性发作阶段
脉证多不典型,与劳淋颇相类似,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时作,困倦乏力,尿路刺激症状常遇劳即发,反复出现,尿培养多有细菌生长。此乃正气已伤,湿热未尽之虚实兼夹证。治疗上则应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为法,标本同治。目的在于扶助正气,清除菌尿,达到治愈。经临床反复验证,筛选出“疏肝益气汤”:
柴胡24g、莲肉15g、党参15g、黄芪30g、地骨皮10g、麦冬15g、茯苓15g、车前草30g、炙远志10g、菖蒲10g、甘草9g。
加减治疗,守方1月,多可收到症状消失、不易复发的良好远期疗效。
若能在以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以下解毒清热药2〜3味(用量宜重),并坚持守方1〜2月,则菌尿转阴率可望明显提高。这些药物是:忍冬藤、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败酱草、黄芩、黄柏、栀子、黄连、苦参、土茯苓、半枝莲、金钱草、白茅根、马齿苋等。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淋证癃闭卷》
2
本条ID:15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