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泽生(1895〜1985),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食道癌、胃癌
食道癌和胃癌一般属于祖国医学噎膈病的范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痰涎,或食入吐出,胃脘痛,形体逐渐消瘦等症状。本病的病机及证候属性,既反映了痰气交阻、气滞血瘀的实证,又表现了正气衰败的虚象。一般来说,早期多为肝气郁结,或痰凝气滞;中期多为气滞血瘀;晚期则正气衰败。一为脾肾之阳亏虚的阳虚证;一为津液枯竭的阴虚证。
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痰、气、瘀,发展规律往往从实证到虚证。
早期主要病理变化在于气,往往由于情志不遂,抑郁伤肝,肝失条达,气结不行,食道梗阻,一般用疏肝理气解郁之法。常用药如醋炒柴胡、郁金、苏梗、青陈皮、川楝子、佛手花、枳壳、金果榄、绿萼梅、合欢花、白芍、木香等。
有些病人亦可兼有痰凝,或气郁化火,治疗上应当灵活机动。
中期主要是由于肝气抑郁不达,久则气郁化火,灼津炼液成痰,以致痰气搏结,或气机郁结不解,血行不畅。以气滞痰瘀证为最多见。治法主以理气化痰祛瘀。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三棱、莪术、穿山甲、郁金、大黄、瓦楞子、当归、莱菔子、枳实等。
在治疗痰气瘀结证时,首先应考虑正气的盛衰,若攻之太过,则瘀血未去而正气随之戕伤,故宜采用攻补兼施之法。气虚者加党参,大便干结难解者,加韭菜汁、杏仁、瓜蒌仁等,如见有出血,加参三七行瘀止血。
本病进入晚期阶段,往往正气衰败,形体消瘦,或为阴液大伤而转化为阴虚阳结证;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转化为脾肾阳衰证。
阴虚阳结证,治法宜甘寒濡润。常用药物如麦冬、沙参、石斛、白芍、橘皮、竹茹、天花粉、生地、炙甘草等。如口干甚者,加梨汁、藕汁、人乳、芦根汁、甘蔗汁等。大便燥结者加桃仁、杏仁、火麻仁、何首乌。
脾肾阳衰证,治法以益气温阳为主。常用药如附子、干姜、党参、白术、肉桂、炙甘草、益智仁、诃子肉等。如有呃逆,加丁香、柿蒂,大便泄泻用荷叶包赤石脂入煎,若阴伤及阳者,可用桂附八味丸出入。
例1林某,男,45岁,住院号37905。
患者于1973年10月起上腹疼痛,嗳气吞酸,经常发作,近因疼痛呕吐,食物不能通过而来院治疗。1975年6月16日拟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胃癌不能排除)。由外科收住院。于6月27日在中药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幽门环上下有一肿块约6cm×5cm×3cm大小,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无法切除。故在肿块上取活检,施行胃、空肠吻合术。病理报告:胃窦部粘液癌,内有散在恶性细胞(病理号:2192)。术后第七天化疗,口服5-Fu,每周2次。于8月7日转内科病房。共会诊13次,现摘其中6次诊治记录如下:1975年8月9日初次会诊:由外科转来,经手术证实为胃窦部癌症。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脉沉细,苔薄黄。证属术后气血两伤,中虚气滞,痰郁交阻为患。处方:
另:东风片(原名神农丸,成分:炙马钱子500g,甘草60g,糯米30g,研末为丸,如绿豆大。片剂每片含马钱子量25mg,每次服1片,1日2〜3次,可与汤剂同用。不可超量,多服中毒)1瓶,每服1片,1日2次。
三诊(9月6日):胃癌手术后,经服中药治疗,食欲增加,舌苔黄厚,口干舌尖发麻,大便尚正常,原方出入。原方去木香、半夏,加天花粉12g。
四诊(10月11日):自觉症状好转,病情稳定,体重增加5kg。舌苔黄腻,脉细弦。证属痰瘀中阻,郁而化热。处方:
五诊(11月14日):食欲增加,但食后胃脘作胀,辘辘有声,约一小时始安,口干仍甚。“三阳结,谓之嗝”,津液受伤,不能上承。
七诊(1976年1月10日):自觉食后作胀作梗,脘痞不适,口干欲饮,舌红苔少。证属中气受伤,胃阴不足。治宜养阴散结兼顾之。处方:
十三诊(5月4日):住院9月余,病情稳定,每餐能食二三两,形体不瘦,活动如常,惟食后脘部稍有饱胀感,加服“宁癌154”后觉口干。再治以调中和胃。处方:
上方又服1月,病情明显好转,要求外科会诊。外科同意手术根治。于6月9日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査术,术中发现原肿块明显缩小,为3cm×3.5cm,但与胰腺及腹壁均有粘连,尚能分离。给予胃次全切除,空肠部分切除,大网膜切除,麝香埋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空肠侧吻合。6月12日病理报告:胃窦部腺癌Ⅰ〜Ⅱ级,胃系膜及网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未见转移性癌(病理号:2809)。
宫颈癌、阴道癌
宫颈癌、阴道癌系属妇科病,目前经常开展普查,便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病因多为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究其发病因素,亦由正虚邪实所致,正虚是本,邪实是标。
中年妇女,白带淋漓,少腹坠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多由情志郁结、心脾两亏、肝经气火失调所致。治疗可以清泄肝经湿热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加半枝莲、蜀羊泉。下血加紫草根、凤尾草根。白带多加椿根皮或茅术、黄柏。
更年时期,多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或白带清稀,绵延不绝,或于绝经后忽然“月经”又潮,而且多日不净,可用生地、当归、醋柴胡、小蓟、紫草根、地榆、半枝莲、蜀羊泉等。少腹痛甚加参三七粉,或加蒲黄、五灵脂。血止后隔一时期可能再流血,需用益气摄血兼清利解毒法。方用潞党参、黄芪、生地、白芍、丹参、黄柏、甘草、半枝莲、蜀羊泉。如少腹痛胀加乌药、川楝子、茴香。
老年妇女,如忽然阴道流血,少腹不痛,腰也不酸,一向体质尚健者,可用补气摄血。药用潞党参、炙黄芪、生地、丹参、地榆、蒲黄炭、阿胶珠、血余炭、荆芥炭。如舌质仍红,须加黄柏、龟板,去荆芥炭、蒲黄炭。血止后,可常服归脾汤调理。
另外,平时可用单方、验方配合治疗,如半枝莲、蜀羊泉、紫草根、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等。
例2朱某,会计。
患宫颈癌已晚期,不适应放射线治疗及化疗,乃来院门诊。当时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阴道不规则流血,不流血时白带频多,少腹坠痛。服中药治疗3年多,一切症状均消失。以后自己继续用半枝莲、蜀羊泉,天天煎服,并加服我院东风丸,又存活3年。后因发现腹股沟淋巴转移,左髀肿痛,不能站立,转移至骨而死。
阴道癌常有疼痛及赤白带下,臭秽异常,可用清热败毒之剂治疗。如生地、龙胆草、银花、甘草、黄柏、土茯苓、败酱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或用乳香、没药、罂粟壳以止痛。外治法可用雄黄、黄柏、大黄、熟石膏、轻粉、儿茶、白螺丝壳、牛黄、冰片等,加油调涂阴道内部。
其他癌症
例3包某,40岁,职员。1974年4月2日初诊。
患者因患网状淋巴肉瘤,左耳下肿块焮痛发热不退而就诊。其脉细数,舌苔黄。乃邪毒蕴结颇重,法宜清化。药用:
服上药14剂,发热渐退,左耳下肿块渐消,灼痛已轻。活检处流水,脉细数,舌苔薄黄。蕴毒未尽,一面用原方中药续服,一面配合化疗。至4月底,左耳下网状淋巴肉瘤渐消,未见发热,食欲增加。仍守原法出入,去浙贝母、白僵蚕,加丝瓜络善后调治,病情稳定。
例4朱某,62岁,木工。门诊号583787。1964年2月4日初诊。
患者于1963年经某医院确诊为肝癌,因其病情严重专程去上海某医院检查,证实为肝癌,不能手术,后来本院门诊治疗。当时肝区胀痛较甚,手不可按,形体消瘦,目珠不黄,不思纳食,口苦。超声波检查:肝较密集波,基底宽大,稀疏小波,明显分格波,肋下11.5cm,剑下13cm,上下径14cm,厚11cm。当时诊其右胁下有明显积块,即按癥积治疗。但根据当时患者全身情况,乃属正虚邪实,以采用攻补兼施法为宜。故以七分攻邪,三分补虚,使攻邪而不伤正,补正而更利于攻邪。经过3个月治疗,患者饮食渐增,精神转佳。同时积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发挥其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连续治疗2年多,到1966年3月,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超声波亦明显好转,肝区胀痛已大减,癥块缩小,已能到山东老家探亲。当病情稳定后,即改服丸药,长期调理。1967年3月患者已服丸剂10料,并恢复木工工作。
附所服丸药处方:
以上药物共研细末,用玉竹、红枣煎汤泛丸,如绿豆大小,每日2次,每次5g。例5:吴某,33岁,工人。门诊号59986。
患者1964年11月在某医院确诊为纵隔肿瘤。当时患者胸部略有突起,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形瘦,来我院就诊。按中医辨证为痰凝气滞,瘀阻络道,从降气化痰、祛痰和络立法论治。药用:
上药出入,服药到1965年3月,呼吸已畅,但胸仍感隐痛。1966年6月开始服半枝莲、蜀羊泉、东风丸。1966年7月胸片提示,左肺内中带见有多发性分叶状结节状突出,边缘较清楚,心脏左移,与1965年4月9日胸片对比,左肺肿块阴影未见明显增大,后常服东风丸、半枝莲、蜀羊泉。曾一度恢复工作1年余。1969年3月病情突变,咳逆气喘,浮肿,心衰而死。
例6—老太,左内腮溃破,如樱桃大1枚,中间白色,质坚硬,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腮腺癌。饮食冷热均痛,治疗效果不佳。由其女陪侍来我院门诊。当时除局部病变外,脉象弦数,舌质红。辨证为肺胃阴伤,气郁化火。治用养阴清火之法。药用:
服药约3个月,肿块渐消,症状显见改善。
例7下关某厂一工人,患左后脑作痛,听力渐退,左半面部麻痹。经两处医院确诊为左耳听神经瘤。某院已预约3个月后去做手术,患者因时间太长,痛苦难忍,来我院先服中药治疗。余据症从风寒瘀血凝滞治疗,用血府逐瘀汤加地龙、全蝎、僵蚕等。
服药5剂后,头部胀痛已轻,即用此方连服30剂,头部已无感觉。再到某医院重新检查,原经治医生问其为何不如期来手术治疗,病人即将服药经过详细告知,并要求复查。复查结果,原部位肿瘤已消失。
总之,癌肿是由于“癌毒”为患。如果正气尚能支持,可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剂,若正气已伤,胃气衰败,扶正尚且不及,何能再用大量清热解毒之品?宜扶正和胃,佐以清热解毒。胃为人生至宝,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不可不慎。通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治疗内外癌肿,最好应由外科、内科和西医外科三方结合诊治研究。如溃烂的癌肿,配合外治药物。中医外治药物较多,可选用祛腐、蚀恶肉、解毒、长肉生肌等药物,可使病人减轻痛苦,并能提高疗效。
(张继泽、邵荣世、单兆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