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救厄赖经方,便血重症黄土汤

名医简介

郑荪谋(1913〜),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家。

治便血,多遵《金匮》“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之旨,常采用温阳健脾法,而推崇黄土汤。此方不仅治远血,亦可治近血。黄土汤原方为:干地黄、黄芩、附子各30g,阿胶、白术、甘草各120g,灶心黄土240g,计7味,以水八升,煮取1500ml,分三次温服。方中灶心黄土经过火烧,温而不燥,崇土以求其类;阿胶益血,又属土畜,取其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中,取其味类;附子温化胃阳,通经脉,散血积;甘草味甘,可缓附子之热;黄芩味苦理脾阴,固走血,又可制黄土、附子之热。以灶心黄土为君者,乃温化血液,妙在积者能消,溢者能止。但现代家庭少用柴灶,灶心黄土较缺,可改用红砖120g,先捣碎浸水煎,取其澄清液煎余药。红砖是由黄土高温烧成,其性味功能与灶心土相符,在临床中可代替之。方中有增人参、黄芪者,取“血脱益气”之义。宗此,略事加减,临床治疗50余例,效果较为满意。

例1刘某,男,38岁。

1975年10月10日因行球状内痔结扎摘除术而住市某医院。入院时检血小板120×109/L,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血小板收缩时间均正常,手术顺利。术后第三、四天各排一次黑便,因量少未予注意。第五天矢气时流出鲜血约100mh即在局麻下松弛肛门,伤口检查未见明显出血点,仅见局部粘膜面粗糙,予缝扎三针“加固”。此后常有便血,量多时达100ml左右。10月24日转外科病房,经乙状结肠镜检查:整个25cm肠腔中均有暗黑色血块附着。肛管内不时排出柏油样黑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10月29曰请市各外科专家会诊,行剖腹探查:自胃至降结肠处均未见出血点,于胃窦部前壁切开胃壁约3cm长探查,胃体部、幽门及十二指肠均未见溃疡及出血点,返流的胆汁正常。肝、脾、胆囊均未见异常。术中未找到出血部位。患者转入外科后,每隔两天大出血一次,每次输血800ml,先后共输血8次,计6400ml。中西医均采用止血措施,仍无济无事,于11月2日邀郑氏会诊。视形容憔悴,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语声低微,耳鸣额汗,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根浊,脉沉弦滑数。此系下血日久,气必随虚,以气血相资为用也;面色苍白,亡血之征;脾阳虚则四肢不温,中气馁则神疲懒言、语声低微;精脱者则耳鸣,阳气虚则额汗出;舌淡为虚,苔白为寒,根浊为湿,脉弦滑数为热。寒、热、虚、湿交织一起,热者清之,寒者温之,虚者补之,湿者燥之。选一方而四法具,惟黄土汤温阳健脾、坚阴固血最为合拍。处方:

西洋参5g、阿胶15g、漂白术10g。

姜炭5g、丹皮10地g枯黄芩6g、灶心黄土30g、炙甘草5g、黑地榆15g。水煎服。

方中去附子,嫌其悍烈走下,易黑姜炭以温中止血,加洋参益气养阴,丹皮为血中之气药,以防离经之血留舍肠胃,用以行血祛瘀,黑地榆凉血止血。当晚服药1剂,次晨觉肠鸣矢气,再进1剂。

11月4日复诊:精神转好,排便一次,仍为柏油样,量为前天一半,继之为中药汁色,故又输血400ml,脉细缓,舌质淡。前法已中鹄,再步前尘,按原方加熟地20g,黑槐花12g,黑荆芥3g以凉血补血。前后共服6剂,至第四剂时便血转阴,继调饮食,静养3周康复出院。

例2陈某,男,20岁,武警战士。

患者于1988年2月5日,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2小时后在武警医院行毕I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高热,于第4天出现黄疸,且逐渐加深,第7天再行腹部探查,发现右膈下脓肿,胆总管下段炎性梗阻,行“T”管引流,但仍高热不退,黄疸愈深。第8天出现胆道出血及呕血约300ml,全身病情恶化,于2月21日转入省某医院外科病房治疗。

转院后又行剖腹探査术,发现胆总管周围活动性出血,即给填塞止血术,抗生素及静脉滴注营养剂等。于术后15天(3月6日),自“T”管流出鲜红色血约1000ml,3月11日再次出血约1000ml,两天后又出血600ml左右,3月14日晚呕血200ml,解黑便及鲜血约800ml。近三天已输血14000ml,血色素30g/L,病情危重,用外科止血术感到棘手。3月15日外科主任特邀会诊,只求中药止血。

视患者面无血色,周身苍白浮肿,压之如泥,皮肤、目眦黄染,腹胀,身热不扬,口干喜饮,肠鸣矢气,溲黄,舌淡体胖,舌尖红苔黄厚,边有齿印,脉细弦数,132次/分。证属失血过多,元气乃伤,御血无权,肝胆郁热迫血妄行,时而上吐,时而下溢,苔黄浊尖红乃湿郁伤津。治以健脾温胃,坚阴止血,佐以生津清热退黄。方处黄土汤加味:

灶心黄土60g、干地黄24g、枯黄芩9g、熟附子6g、漂白术9g、贡阿胶12g、甘草5g、侧柏叶24g、绵茵陈20g、服3剂。

3月22日其父来邀再次会诊。诉服药后第三次排便即转褐色,浮肿渐消,黄疸稍退,饥不欲食,体温在37.8℃〜38.3℃之间,下夜热自退。药已中机,仍守前方加黄芪15g,人参5g以益气摄血。西医主任医师说:“该患者血已止而炎症未消,每天要用五百元抗生素,若再能以中药消炎,既减轻药费负担,又免双重感染”。扶正亦可祛邪,再此方中又加紫花地丁12g。

4月9日其父又来访,诉3月25日后大便转黄,未见出血,体温正常,脉缓,70次/分,每日纳食约1000ml,寐好,血色素已升至90g/L,嘱仍服上方7剂,悉心调养,使之早日康复。以后坐车来我院门诊治疗两次,方用补中益气调理,随访1年7个月均无恙。

此两例均为大出血之危证。一例剖腹探查无出血点,一例为胃手术后波及胆道出血,下溢大.肠,均采用黄土汤加减治疗而获效,何也?然血从中焦所化,实为胃土所资也。

脾与胃相表里,胃虚则不能行气于三阳,脾虚则不能行津于三阴,气日以衰,脉道不利,引起下血。脾统血,为阴土,赖阳气以运行;肝藏血,为刚脏,藉阴液而柔润。黄土汤温阳而不燥,护阴而不腻,使肝脾两和,血有所归,自无“妄行”与“失道”之患,实为治疗便血之良方也。

(郑婉如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