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水肿从肝论治

名医简介

傅宗翰(1917〜),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特发性水肿多见于女性中年患者,病程较长,经年不消,水肿以四肢明显,轻重不一。轻则按后留有压痕,重则凹陷没指,或自觉肤胀,握拳不紧,经期前后、疲劳过度加剧,亦与气候寒冷有关,常随情绪变动而波动,多数患者其体型呈肥”状、“肿胖并存”,伴有怕冷,困倦思睡,胸闷腹胀,稍动则气短心悸,或有口渴思饮,善饥索食,头昏头痛,面部烘热,失眠多梦,夜尿偏多,但尿常规检査正常。病人每多月经不调,愆期者多,甚至经闭数月,经少色淡,经行不畅,经前紧张,经后肿甚6脉多沉细不扬或带弦,苔薄白或腻,舌质嫩淡,边见齿痕。一般在冬令和长夏季节较重。

对于水肿,传统认识多归咎于肺脾肾三脏,然本病循此三脏立法论治,很难取得满意疗效。按水之留止,全赖乎气,肝之疏泄得当,则气机流通,水道畅利。而本病之水肿时轻时重,或聚或散,口干渴饮,系肝郁气滞,水津敷布不匀;水肿与臃肥并见乃水脂混淆,清浊不分也;头痛,郁怒,面红升火,脉弦不畅,又系肝气滞郁而化热之征;胸闷腹胀,神疲思睡,乃因肝疏不及,气机失布,脾困湿滞所成;月经愆期,行而不畅,经前紧张,又莫不与肝郁累冲,气病及血之机理相关。故本病在病机上首责于肝,累及于肺所致。其治则首当疏利,冀其肝得疏、气得行、血得活、脾得运、肿得消,不利水而水自行矣。方择天仙藤散随证变通治之,颇能应手。按天仙藤散,出自《妇入大全良方》,原为“子肿”而设,本方以天仙藤、香附疏肝行水为君,按天仙藤性苦温、无毒,有祛风利尿、活血通络之功,既可理气,又可活血;紫苏茎叶、乌药,香窜行气,冀“气行则水行”为臣;佐以陈皮、生姜、木瓜,理气和中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如面足浮肿甚,酌加防风、防己、冬瓜皮、赤小豆;小便不畅者,酌加桂枝或肉桂;怕冷、嗜睡、头痛者,加吴萸、桑寄生;肢麻难握者加丹参、豨莶草;自汗、气短无力者,酌加黄芪、白术;月经不调者,酌加当归、茺蔚子、泽兰;面红升火、心烦热躁者,酌加龙骨、牡蛎、白芍;纳差、腹胀、便溏者,酌加熟苡仁、六曲、谷芽。总之,法随理定,方依法转,药按症择,使之共奏疏肝调气,利水化湿,和营通络之功。

(刘永年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1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