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曹健生(1930〜),河南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消渴的病理特征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阴津愈损,燥热愈甚;燥热愈甚,更能灼伤津液,如此往复,故日久终成不治。而阴津亏损之源,乃在于肾。肾为水火之脏,寓元阴元阳,真阴亏损,肾水不足,龙雷之火升腾,上灼津液,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胃津枯竭,五脏干涸,消渴之证则成。故本病阴亏为本,燥热为标,其源在肾,其流在胃。不洞析此种关系实难理解本病之复杂的病理过程及临床症状。由于标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或标证与本证互见,或肾虚与胃热杂陈,时而以标证为主,时而以本证表现;亦可三多并存,亦可一证出现;亦或肾阴未济,胃热之象暂隐;亦或肾阴已复,燥热之证仍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征象,尚须谨守病机,牢记肾与胃之间的标本关系,方能处乱不惊,作出正确的判断。
消渴病之治疗大法,要紧紧抓住阴虚、燥热两端。唯求补肾水阴津之虚,抑相火升腾之热,除胃肠燥热之甚,济人身正气之衰。使阴阳济而得和,津液生而不枯,唯六味地黄汤。本方纯阴重味,有清热生津之功。滋阴以清热,补水以制火,恰合消渴之病机。
我体会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消渴病,一定要按原方宗旨,对其组成及各药比例不要轻易改变,严守法度。即:
突出地黄为君的地位,若增加药品多不过1〜2味,且要遵循原方本意,该方实为三补三泻,三泻之药,不可不与,亦不可多与,以补为主,寓泻于补中。使其成为水火兼宜,不寒不燥,有补有泻,相和相济,方为治消效方。
本方对于消渴病时日已久,身体瘦弱,三多暂隐而血糖增高,尿糖明显的患者,至为恰当。稍口渴而不著,胃纳佳而食不多者,可加麦冬15g,葛根15g以增津液。应用本方,贵在持之以恒,悉心调理,当渐有效。若用药一曝十寒或妄用重剂,试图朝投夕效,必欲速则不达。
对于本病三多病状明显,口舌干渴较重,属胃腑实热者,宜将白虎汤与六味地黄汤合用。根据“热则寒之”的原则,此时应首先大清里热,但由于热甚伤津,若用苦寒直折,愈伤其阴,伤阴而化燥。故宜用甘寒之品以泻火生津,白虎汤恰中病机,再合六味地黄汤,标本同治,既能较快解除症状,又有釜底抽薪的作用,血糖、尿糖均可改善。实践证明:石膏与知母同用,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白虎与六味共用,粳米可以去掉,因有山药一味已足,甘草可以生用,意在养阴生津,免除蜜炙增加血糖之虞。
例1李某,女,54岁,工人。于1986年3月20日初诊。
8年前因口渴多饮,善食易饥,身体消瘦,在某医院检查血糖、尿糖均增高,诊为糖尿病。曾服D86。、消渴丸等,症状得缓,但停药后症状仍然,如此反复发作。近1年来,又出现腰酸腿软,身困乏力,咽干口燥,大便秘结,烦躁不宁。查:六脉沉细而微数,舌红苔黄而干涸,血糖10.55mmol/L(190mg/dl),尿糖(+++)。证属肾阴亏损,真阴耗伤,水亏火旺。药用:
上方连服15剂后,诸症减轻,精神明显好转,口不干渴,大便变软。血糖9.44mmol/L(170mg/dl),尿糖(+++),脉象同前,舌质淡红,苔黄白而薄。此为津液渐复,热势稍降,病有转机。药用:
1个月后复查,形体渐丰,精神亦佳,饮食正常,小便不多,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血糖8.04mmol/L(145mg/dl),尿糖(++)。津液已复,火热已退,病已大愈。嘱其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8个月后随访,症状全无,已恢复工作,血糖7.33mmol/L(132mg/dl),尿糖微量,临床基本痊愈。
例2赵某,男,48岁,干部。1984年5月15日初诊。近半年来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小便量多,饥饿多食,形体消瘦,身困乏力,烦躁易怒,头晕不寐,曾注射胰岛素,口服D860等,用后血糖稍降,停药如故。血糖14.43mmol/L(260mg/dl),尿糖(++++),血压24/12.8kPa(180/96mmHg),脉沉细而弦数,舌质红苔黄厚。此乃肾水亏虚,胃火炽盛,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之证。治宜补水救火,平肝潜阳。
处方:
该方用白虎汤以降胃火,六味地黄汤以补肾水,加夏枯草、钩藤意在平肝潜阳。同时嘱患者控制饮食,减少糖的摄人。
药服10剂后,头晕、烦躁好转,口渴减轻,饮食得到控制,血压21.3/12.OkPa(160/90mmHg),血糖11.lmmol/L(200mg/dl),尿糖(+++),脉细数,舌质红,苔薄白。上方去夏枯草、钩藤,加麦冬15g,葛根15g。嘱其若无大的变化,可持续服用。
2个月后,各症逐渐好转。血压18.7/12kPa(140/90mmHg),血糖8.66mmol/L(156mg/dl),尿糖(++),口渴不甚,烦躁全无,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处方:
服上方1个月后,饮食正常,已不口渴,复査血糖6.93mmol/L(125mg/dl),尿糖(+〜++),脉沉细,舌淡苔薄白。嘱用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