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分治,执简驭繁

名医简介

赵锡武(1902〜1980),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消渴之主因为酷嗜炙馎,胃热灼脾,迫使脾阴输泄无度。胃为阳明燥金,脾为太阴湿土,胃需脾阴之濡,脾需胃阳之煦。若恣食肥甘,或纵欲损泄肾阴,阴虚火炽以致胃火亢盛,逼迫胃阴,使胃失其润,则火益炽,胃阴伤,胃热盛。胃热则消谷,谷消则善饥。临床多见热盛伤阴之证,且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

治则早期当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统用养阴益气为主,若见大饥大渴则谨防寒凉太过,顾及脾胃;末期则应针对阴阳俱虚证候相应施治。

据水虚不制火的病机,以养肾阴为主法,但肾阴亏及于肾阳,则也当兼顾肾阳。水升火降,方能水火既济,当用桂附蒸动阴水,以生升津液。金匮肾气丸为益火蒸水之剂。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后期阳气虚衰,不能蒸动肾水,当温阳以蒸肾水,此时清热降火之剂当慎用,忌用苦寒直折之品。根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气能化水,火能化水,火能耗水”的论点,应当重用参芪益气诸品。

一般中、晚期患者常用下方:

生地30g、熟地30g、天冬12g、麦冬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玄参12g、黄芪30g、茯苓12g、泽泻12g。

阳明热甚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黄连以清胃之浮火。余如石斛、天花粉、葛根、乌梅、五味子等可随证选用。

末期阳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之类,其中桂附可各用至9g。腹胀加厚朴,腹泻者茯苓、泽泻增量,去生地,熟地减量。兼见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控制饮食甚为重要。大量地黄可减少食量。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消渴一证古人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在临床上往往三焦俱病不易划清,本以上治则即可。

张某,男,40岁,军人。

1971年发现患糖尿病,查尿糖(++++)、血糖12.88mmol/L(232mg/dl),有多食多尿,口干口渴等症状,诊其脉数,苔薄白,辨证属消渴,治法采用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法。方用:

生石膏18g、熟地45g、当归15g、菟丝子30g、党参30g、玄参12g、枸杞子15g、天冬9g、麦冬9g、黄连6g、乌梅12g、泽泻12g、天花粉12g、红人参9g。

共服30余剂,上述症状消失,血糖下降为8.66mmol/L(156mg/dl)。连用药4个月无任何自觉症状,再查血糖下降为7.54mmol/L(136mg/dl),尿糖(±),为巩固疗效,按原方制成片剂继服。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2
本条ID:15097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