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秦子安,北京市平谷县大华中心医院老中医。吾师秦子安老中医,将明·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中的薏苡仁汤移用于痰热互结所致之胃脘痛的治疗,收效颇著。
本方即《外科正宗》中的薏苡仁汤,原为治疗肠痈腹痛而设。秦老用于治疗胃脘痛,将原方中的萎仁易为全瓜蒌,并以之为君药,故易名为瓜蒌薏仁汤,由瓜蒌、薏苡仁、丹皮、桃仁、白芍组成。因方中缺少气分药,秦老临床常加入枳壳、木香、陈皮、蒲公英、甘草等理气和胃药配合使用。
以脘痛而伴有灼热感为主症,以按之痛甚、拒按为主要体征,多于进食或食后痛甚,其舌多见红润,舌苔多黄腻或黄白相兼或白,脉弦滑(或洪滑)而数,小便多黄,大便干或溏泻不爽(湿因热留之故)。常见兼症为脘部痞胀,噫气呕恶,嘈杂吐酸等。其病机总属痰热互结,阻于中脘,气血郁滞所致。大凡西医学中的各种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脂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具有上述证候特点的,投以本方,颇能应手。
秦老临床一遇此证,即以原方为基础,除一般情况下配合理气药外,并可根据病情变化,随症加用其他药物,如:热象偏重者酌加黄芩、黄连或栀子1〜2味;痰湿偏重者配合平陈汤应用;大便燥结,脘中灼热甚者,可酌加大黄;痛剧可加延胡索、川楝子;瘀血显著者,可加红花、丹参或失笑散;脘胀呕恶者加入半夏、竹茹、香橼、佛手之类;呃逆频作者,加代赭石、旋覆花等;嘈杂吐酸者,加入左金丸、煅瓦楞子;食少纳呆者,加焦三仙、谷稻芽、内金之类。
对笔者随秦老学习时的2例随诊记录,稍示辅证。
例1傅某,女,45岁,社员,于1977年7月28日初诊。主诉:胃痛半月余,近日来加重。现症:胃脘胀痛,有灼热感,纳少泛恶,大便如常,舌红而润,苔薄黄腻,脉弦滑略数。腹部切诊:胃脘部压痛且拒按。辨证:痰热互结、气血郁滞。治以清化痰热,行气活血。方用瓜蒌薏仁汤加味:
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7月30日二诊:药后脘胀痛及灼热感大减,恶心已除。惟时感有气自下向上撞痛,呃逆时作,证系痰热势减,肝胃失和,冲气上逆,丹溪所谓“上升之气,多自肝出”是也。以前方加代赭石15g,檀香6g,吴萸3g。
8月4日三诊:上方连服4剂,胃痛及灼热感均除,呃逆也平,只脘部微胀,睡眠欠佳,舌脉均趋正常。继以瓜蒌苡仁汤原方小其制加枳壳、陈皮、蒲公英、炒神曲、麦芽、夜交藤、甘草。2剂而诸症平复。
例2赵某,女,50岁,1977年7月29日初诊。胃痛脘痞,并觉脘中灼热,食后痛甚,纳少泛恶,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白,脉弦滑数。腹部切诊:脘部压痛,拒按。辨证:痰热互结,气血郁滞。治以清化痰热,行气活血。方用瓜蒌薏仁汤加味:
8月2日二诊:上方连服2剂,诸症悉减,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愈。
清代邵新甫尝云:“胃者十二经脉之长,其作痛之因甚多。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诚至当之言也,故古人曾据其因而有气、血、冷、火、痰、食、虫、悸、疰9种心痛(丹溪谓“心痛即胃脘痛”)之分治;历代医家又诸多发挥,见仁见智,对胃痛之证治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秦老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摸索出用瓜蒌苡仁汤治疗痰热互结、气血郁滞之胃痛,疗效堪称满意。秦老谓:“此方属甘寒之剂,不腻不燥,有祛邪之能而无害胃之弊,较之苦寒之剂之治胃则此尤为妥当矣。”方中瓜蒌甘寒滑润,清热化痰开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能清肺热,下能清利肠胃之湿热,上二药相伍,对驱除肠胃中之痰热、湿热有良好作用;辅以丹皮、桃仁行血散瘀;佐以白芍和营缓急止痛,配以枳壳、木香、陈皮、蒲公英、甘草等理气和胃药,共奏清热利湿,化痰开结,理气活血,健胃之功,故对于痰(或湿)热互结,气血郁滞,胃脘失和之实证胃脘痛,临床证实,疗效满意。
(王成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