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胃脘痛

名医简介

陈伯涛(1917〜),江苏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在《伤寒论》原文治“发汗后腹胀满者”。汗后中焦气滞不运,胃功能不振,用厚朴泻满,半夏开结,生姜宣通胃阳,人参鼓舞胃气,甘草和中,以心肝和胃,扶正达邪。数十年来,通过临床实践,从此方演变而成甲、乙二方,用治胃脘痛,症见胃痛隐隐,食少纳呆,胸闷痞塞,嗳气泛酸,便溏或不畅,间有身寒,或呕吐白沫者,颇有效验。

原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甲方:

太子参、青陈皮、炒枳壳、川厚朴、法半夏、炒白术、云茯苓、鲜生姜、肥大枣、炙甘草、佩兰梗。

乙方:

太子参、青陈皮、炒枳壳、川厚朴、制香附、炒白芍、川楝子、广木香、大砂仁、瓦楞子、香甘松。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和中调气,补泻兼施,以治半虚半实之腹胀满痛,痛势不甚者,正合病机,固不必拘于“发汗后”。其脉象多弦,舌薄苔黄。

甲方较原方加青皮、陈皮、枳壳,协厚朴以除满;加白术、茯苓,协半夏以开结;加佩兰梗佐生姜以宣胃阳;加大枣助甘草缓中。其治半虚半实之腹胀满痛,痛势隐隐偏于虚者,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方更为有力。其脉多弦细,舌薄苔黄边有齿印。

乙方为甲方去半夏、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甘草、佩兰梗,加香附、白芍、川楝子以治胃痛;加木香、砂仁以宽中调气;加瓦楞子、甘松以增强制胃酸,止胃痛作用。其脉多弦细紧,舌薄苔黄中稍腻。

胃脘痛症,举凡胃炎、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而见此半虚半实之腹胀满痛,痛势较剧偏于实者,都可随症使用乙方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湿热交阻,胃中不和者,取吴茱萸、川连以辛开苦降;去生姜、大枣、甘草,并暂不用参。

胃痛偏寒,纳少便溏者,加良姜以暖胃温中;青陈枳朴均非所宜。

胃阴不足,嘈杂如饥,口干唇燥,舌红少津者,加沙参、麦冬、枸杞、石斛、乌梅、玉竹以濡养胃阴;如胃嘈杂较甚时,可以糯黄精250g,分次蒸食之有良效;去半夏、生姜、木香、砂仁。

久痛入络,刺痛拒按,舌青脉涩者,加蒲黄、五灵脂、参三七以活血化瘀。方中太子参与五灵脂并用,相畏而实相成,益增止痛之效,此得之于长期临床验证,决非虚语。

湿痰内蕴,气滞不畅者,加槟榔、木香以豁痰畅中,较砂仁为力强。

合并溃疡,胃痛呕酸较多者,加乌贼骨、炒延胡、蛋壳粉。

上述三方组合药物有同有异,其疏肝和胃,扶中达邪的指导思想则一致。立方轻灵透辟,流气通络,升降开合,补泻兼施。加人参(或以太子参、潞党参代之)于和中调气(青陈皮、炒枳壳、川厚朴、法半夏、土炒白术、云茯苓、佩兰梗)、止痛制酸(制香附、炒白芍、川楝子、广木香、大砂仁、瓦愣子、香甘松)等治胃药中,以强化疏肝和胃,扶正达邪作用,则胃气可健,胃痛可止,标本同治,疗效卓著。非一味止痛,或徒事蛮补者,同日可语也。

此外,临证尝以此法借治若干其他急、慢性胃肠道疾患,证见半虚半实,虚中夹实类型,随证治之,每获良效。方中人参,或太子参、潞党参,乃画龙点睛之品,决不可少,舍而不用,则疗效便不理想。惟苔腻脉数,腹胀气滞者忌之。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痞满卷》
2
本条ID:1508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