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羹梅(1905〜),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萎缩性胃炎由胃腺萎缩,分泌胃酸减少而产生。西医治疗常以补充胃酸增加酸度为主。目前中医治疗亦有以大剂量乌梅为主的方法,所谓补充胃酸。但中医治疗应强调以辨证为主。临床经仔细辨察,患萎缩性胃炎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失调,或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或气滞,或热盛,或湿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确立以六君子汤、芍药甘草汤、左金丸化裁的养胃汤(太子参、石斛、川连、吴茱萸、赤芍、川楝子、延胡索、甘草、谷芽、麦芽、瓦楞子),适用于慢性胃炎偏于肝郁化热,胃阴已伤者。方中常加瓦楞子或乌贼骨之类的制酸药。既然萎缩性胃炎已经胃酸缺乏,何以再用制酸药?其机理是想通过胃酸分泌减少,给机体造成一种刺激,促使机体本身的代偿作用,在健脾养胃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胃酸的分泌。若单依靠外源补充增加胃酸,其结果将更为抑制自身胃酸的分泌,分泌腺将进一步萎缩,无益于治病(此说与常服激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情况相似)。
治溃疡病之胃酸过多者,常用海螵蛸、瓦楞子等,是先安其标。治疗萎缩性胃炎亦喜欢用海螵蛸、瓦楞子等,是先治其本,为反佐法,以冀胃自能生酸。故同一药物,治疗的目的则远矣。
消化性溃疡病的中医辨证,比较复杂。临床证型可分很多。但简而言之,从整体论,消化性溃疡,病久必虚,一般以补为主。常用下方治疗:
如舌红脉数,有阴虚表现,以养胃阴为主。方用:
有时痛处拒按,属于实痛,五香丸主之。
寒痛者,畏寒,按之较舒,以良附丸为治。热痛者,痛有定处,按之更甚,以左金丸、金铃子散主之。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呕吐,轻者用左金丸,稍重加二陈汤,再重加旋覆代赭汤。若仍不效,再加乌梅。无效,应疑及肿瘤,需要详加检查。
王某,男,38岁。1965年12月11日初诊。
上腹部不规则疼痛15年,伴腹泻。自1949年始上腹部疼痛,无一定规律,与饮食无关,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至1953年出现腹泻。先后住院2次。胃镜检查:胃粘膜皱襞平滑变薄,胃液分泌示游离酸缺乏,组织胺注射后亦不升高。西医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现症胃脘疼痛,纳谷不馨,时有泛恶,频频嗳气,大便溏薄,形容萎顿,脉弦,苔薄腻。肝火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治拟疏肝和胃以降逆,健脾益气以止泻。药用:
二诊:1965年12月14日,服3剂脘痛得减,腹泻好转,法仍守之,原方去旋覆花、代赭石,加煅瓦愣18g,海贝粉9g。以上加减方共服50剂余,饮食恢复正常,每日食粮500g、余,腹泻亦止,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血常规检查血色素及红细胞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