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张望之(1906〜1985),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水轮病纯属肝肾精血亏损者少,以实证居多。而实证多属因郁而滞,虚证多为郁而致虚,故治宜以“开郁导滞”为主。
水轮病多始于郁。
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条达,则全身气机和畅,脏腑功能健旺,目窍自明。若稍有怫郁,肝失条达,则气机不利,而目病生焉。故“郁”乃水轮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或肝气郁滞(气郁)而升降失序,五脏之精不能上承;或因郁而血行滞涩,瘀血停着(血郁)而目失血养;或肝强而脾气被戕(木乘土),运化不利,湿郁而为害于目;或因脾失健运而聚湿生痰,痰气凝结(痰郁)而上干目窍;或因郁化火(火郁)而致肝经风火上扰,目窍被扰;或郁火耗伤阴精,五脏皆失所养,而生脏腑虚损之证。
临床上,由气、血、湿、痰、火诸郁及情志之郁而引起的五风内障,如瞳神紧小及干缺、云雾移睛、视昏、视惑、暴盲、青盲等,远较由大虚大羸所致者为多。因此认清“郁”在内障病病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中医治疗水轮病的疗效,是十分有益的。
由于水轮病之发生,与“郁”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拟订了“开郁导滞首施方”以治之。
本方以理肝为主。药用味甘温通,辛而走散,补而调气之当归以冲和肝血;以味厚气雄,升散走窜之川芎载气上行,且能助其和血之力。香附开气滞,桃仁破瘀血,茺蔚子协同诸药入肝行气以和血。更用熟地固本,甘草和中,黄芪补气以助诸药之力。本方为开郁导滞,通窍明目之良剂,凡遇水轮疾患,只要无明显的亏损征象,应首先投本方开郁导滞;若确为虚证,亦可先用本方开郁驱邪,而后再议进补。
加减法:上方加丹皮、川贝母、桑叶,称“凉开方”,对偏热者适用;加桂枝、生姜、细辛,称“温开方”,对偏寒者适用;若患者有明显的肝郁不疏之证,兼见抑郁寡欢,多疑善虚,胸闷胁痛,脘腹痞胀,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沉涩者,可用上方合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煨姜、白术、甘草)加减;若瘀血见证明显者,如眼底血管阻塞不通,或有陈旧性出血,眼珠胀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或涩,可用上方合血郁汤(《证治汇补》方:香附、丹皮、苏木、降香、穿山甲、桃仁、红花、通草、麦芽)加减;若属肝郁犯脾,运化不利,水湿停滞,溢于目中,眼底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等组织水肿或渗出,兼见身重倦怠,首如物蒙,脘闷不饥,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濡数或沉数者,可用上方和湿郁汤(《证治准绳》方:苍术、白术、厚朴、半夏、橘红、赤茯苓、羌活、独活、香附、川芎、甘草、生姜)加减;若水湿凝聚成痰,眼底渗出物成块成团,坚凝难消者,可用上方和二陈汤(《杂病源流犀烛》方:陈皮、半夏、升麻、赤茯苓、甘草、柴胡、防风、川芎)加减;若郁而化火,肝胆之火循经上炎,兼见头痛,眼珠胀痛,气轮红赤,眵泪,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者,用凉开方合火郁汤(《证治汇补》方:黄芩、栀子、连翘、柴胡、芍药、薄荷、升麻、葛根)加减。郁火甚者,可加羚羊角、大黄芩平肝降胃;而郁火炽盛,神膏散坏,瞳神散大者,则去辛而走散的茺蔚子,以防耗散精血。
治疗内障虚证,一般先用上方数剂后,再改用攻补兼施,或滋补肝肾,气血双补等法。惟独对眼底出血之暴盲证,不首用上方,而以止血为先,待血止后,再用上方合血郁汤加减治疗。
刘某,男,38岁,农民。1976年1月25日初诊。
自诉右眼球因外伤,而于3年前摘除。1年以前因家务繁忙,睡眠欠佳,心胸烦闷,随后发现左眼有黑花飞舞,如云似雾,经某医院检査,诊为左眼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时已逾年,病久不愈。近来经常头晕目眩,胸闷胁痛,叹息不已。査左眼视力0.4,外眼未见异常。舌边尖稍红,脉沉弦。此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所致的“云雾移睛”,当用开郁导滞,舒肝理气之法。遂以开郁导滞方合逍遥散加减治之。药用:
二诊:上方服10剂,目前飞花之象显著减少,头晕目眩已愈,脉转和缓,患者情绪乐观。效不更方,嘱其原方继服20剂。药后左眼飞花基本消失,视力已恢复到0.9,改以杞菊地黄丸久服,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