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虚标实论病机,消补合度承家法

名医简介

董廷瑶(1903〜),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

本虚标实论病机

疳疾之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虚弱干枯的证候。如初起常有身热潮热,面黄肌瘦,烦躁易怒,夜眠欠安,小溲泔白,脘腹胀满;久之头皮光洁,毛发焦枯,腮缩羞明,揉鼻挦眉,腹大膨硬,或反凹陷,大便酸臭,干溏不一,啮衣咬甲,口馋嗜食,甚至喜吃异物,如炭、生米、泥土等啖如甘饴;并时兼见睑烂睛昏,睛生白翳,或患牙疳,或生虫积。种种症状,无一非起于哺食乖度、损伤脾胃者。

盖小儿之体,生机旺盛.其所需之营养精微,尤为迫切;然其气阳原弱,脾胃不足,稍有不慎,辄易积滞。故疳疾的病因,首在失于调将,若恣进肥甘、生冷、炙馎厚味,势必停滞成积,积久成疳。亦有起于断乳之后,犹恋y乳食,生养亏乏,脾气暗耗,同时饮食不调,滞结而成者。此外,或因感染虫卵,蕴酿成虫,于是食不运化,口馋嗜异,能食而瘦瘠,则疳成焉;或因吐泻之后,中气不复,及有妄施攻伐,津液枯竭,均使肠胃虚惫,食滞而积,渐致疳疾。

于此可知,前贤之辨别疳积证治,虽颇繁伙,但总不外伤及脾胃而变生诸疾,譬之花草,施肥不足,不能生发;施肥过多,反令枯萎。诚如先辈所云:“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飧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曾世荣《活幼心书》);故“虽有五脏之不同,实皆脾胃之病也”(万全《幼科发挥》)。吾承庭训,于疳积之病因分析及症候辨证,归结为本虚标实。此即:疳疾之脾胃损伤,气血亏弱及营阴虚耗为是病之本,而食积内滞,气机闭结及蕴生郁热为是病之标。这样的观察和认识,就能把握其病之实质,并从而指导临床诊治的权变。历经数十年实践,可谓屡验不爽。

消补合度承家法

明乎疳疾不离脾胃,及疳之以虚为本,则治疳之法,必须时时顾护胃气,即治积不骤攻,行滞不峻利,而益气避升燥,滋营忌腻浊;视患儿的体质强弱、病情浅深,相机地使用消补二法。其初起或虽久而体气尚实者,予先消后补法;对病久体质已虚者,用先补后消法;还有三补七消,半补半消,或九补一消等法,均据具体情况而定。待其脾胃纳化逐渐恢复,则相应地侧重于滋养强壮。

家传治疳诸方,主治疳积羸瘦,面色萎黄,口馋嗜食,发结如穗,泻下酸馁,水谷不化,或腹部胀硬等症,分别以消为主、消扶兼施及以补为主的三个基本方,摘录如下。

甲方:煨三棱、煨莪术、炙干蟾皮、炒青皮、陈皮、广木香、醋炒五谷虫、胡黄连、佛手,焦山楂、炒莱菔子。此以府积已成,腹部膨硬,而形体尚实者,宜本方以消为主治之。

乙方:米炒党参、土炒白术、茯苓、清炙甘草、陈皮、炒青皮、醋炒五谷虫、神曲、煨三棱、煨莪术。此为疳症已久,体质较虚,或服消疳药后其疳渐化,则宜本方以半补半消主治之。

丙方:米炒党参、土炒白术、茯苓、清炙甘草、陈皮、淮山药、炒扁豆、醋炒五谷虫、神曲。此在疳疾渐趋痊愈之时,宜以调补为主,参以少量消导之品以去余积。

随证加味法:如飧泄不化者,加炮姜、煨肉果、煨诃子等;疳热不清,应配胡黄连、青蒿之属;面㿠自汗肢冷而阳虚者,可加附子、肉桂;舌光剥而口干唇红阴亏者,加生地、麦冬、石斛、乌梅等。兼咳嗽痰多,于消疳健运中加入半夏、百部诸肃肺化痰之药;兼有虫积者,可参使君子、苦楝根皮及芜荑、槟榔、贯众等品。白膜遮睛、两目羞明,当佐谷精珠、夜明砂、密蒙花、鸡肝散(使君子肉、雷丸各10g,鲜鸡肝一具)等;如患牙疳,则以牙疳散(人中白、绿矾、五倍子、冰片)外敷。

吾家擅用五谷虫、三棱、莪术、蟾皮等,此类药物之气性缓急有异,适用于症情的轻重亦不相同。兹略加说明于后。

五谷虫,气味咸寒,专入脾胃,功能消积化食行滞。长期临床运用体会,其性平和,而无克伐之弊,故可常服。若在剂量与配伍上加以掌握,几可通治疳积虚实各证,实为一治疳之良药也。用法可以醋炒,增其消导之力,常用量为4.5〜9g。

三棱、莪术,古时即有用治疳积之记载。两品均能行气消积,散结除胀。据前贤论述,三棱善破血中之气,莪术则行气中之血,为“坚者削之”之谓。故适用于腹部膨胀,按之硬满者;若兼见腹部青筋,尚须佐以活血之品,如当归、赤芍之类。历年经验,认为两品在攻积药中,尚属平稳之剂;与益气健脾药相配,可保无损。诚如张锡纯之言,两药“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医学衷中参西录》),询非虚语。用法可煨之使缓其性,而与脾胃之气相合,常用量为3〜6g。

干蟾皮,古方中亦常用于疳积之实证。其性辛凉微毒,有消积除胀之功。然本品仅用于体壮证实,以消为主之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常用量为4.5〜9g。

针刺四缝并食忌

家法治疳,在服用汤方的同时,必配合针刺四缝穴,并需适当忌食1月左右。长期临床的实践证明,确是行之有效的辅助疗法。

针刺四缝治疗疳积,早见于《针灸大成》。四缝为经外奇穴,位于两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的掌面,由掌起第一与第二指节横纹中央即是。针刺方法是用三棱针刺人穴位,约1.5〜3mm,刺出稠质粘液。间日或三四日刺1次,一般3〜6次,至粘液渐少,到无液仅血为止。同时,积多年的观察,针刺四缝且有诊断意义。即疳重者全是粘液,疳轻者或经治后则见粘液夹血,未成疳者或治愈以后刺时只有出血。故刺四缝不仅可判断疳症之重轻,亦可了解其治效和预后。前哲认为,此穴的部位与三焦、肾命和大小肠有内在联系(见杨继洲《针灸大成》、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具有调整三焦、扶元理肠之功。

再者,在治疗疳疾时,亦嘱注意饮食禁忌,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各种麦类制品,如面条、馒头之类;各种豆类和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诸香炒零食,如花生、瓜子、芝麻之属,及巧克力糖等;各种冷饮。忌食的原因是:麦豆诸物,性壅碍气,疳疾患儿中宫乏力,素有积滞,则应暂停这类食品。炒炙香食,火性内存,患儿每有嗜者,但诸物气燥而灼津,于疳之阴液亏少者甚不相宜。至甘腻厚味之窒填中焦,冷饮食品之损伤阳气,其弊易明。于治疗期中暂忌上述诸食,显然是有利于胃肠消化功能的恢复。

临证圆机具良效

前面介绍之治疳三法,已传数世,反复琢砺,疗效较著,深得群众信仰。现特举例数则于下。

例1府积重症

董某,女,11个月。门诊号14417。

一诊:疳积腹胀,按之硬满,口馋嗜食,大便坚硬,面色萎黄,毛发焦枯,夜眠烦扰,易醒汗多,舌红苔黄。针四缝穴液多。疳疾较重,治以消疳化积。

处方:

干蟾皮4.5g、煨三棱4.5g、煨莪术4.5g、炒枳实4.5g、香橼6g、白芍6g、醋炒五谷虫9g、炒谷芽9g、木香3g、胡黄连2g。

7剂。并针四缝穴。

后又连服1周,其间针四缝穴尚有粘液。

二诊:疳积渐化,腹仍胀满,但按之已软,纳食如常,形神较振,大便通调,夜烦多汗时见,舌苔薄润。以扶脾消疳法主之(针四缝穴液少夹血)。

处方:

淮山药9g、焦白术9g、朱茯苓9g、玉屏风散(包)9g、米炒党参6g、醋炒五谷虫6g、青皮4.5g、煨三棱4.5g、煨莪术4.5g、清炙甘草3g。7剂。

其后诸症渐平,色润发泽,续以调补而愈。

例2疳久脾弱

潘某,男,5岁。门诊号17167。

一诊:疳疾已久,形体瘦小,面色㿠白,毛发稀枯,腹部胀满,按之稍硬,大便松散,时有腹痛,纳食较少,啮甲嗜香。针四缝穴液多。脉弱,舌苔薄腻。脾虚疳积,先拟消疳和中。

处方:

胡黄连2g、醋炒五-谷虫9g、神曲9g、焦白术9g、怀山药9g、炒谷芽9g、青皮6g、‘废三棱6g、炉莪术6g、佛手6g、煨木香3g。7剂。

并针四缝便已和,腹痛未作,舌苔薄润。疳积初化,脾气尚弱,兹拟健脾扶中。

处方:

米炒党参9g、土炒白术9g、茯苓9g、神曲9g、炒谷芽9g、炒扁豆9g、怀山药9g、醋炒五谷虫9g、清炙甘草3g、佛手6g。

7剂。

此后其恙颇安,面润便实,腹胀已减,体质转佳,益气补脾善后。

例3土不生金

沈某,女,6岁。门诊号53322。

一诊:咳已三月,自诉心慌、汗多,时易感冒,面萎形羸,胃纳不振,偏嗜零食,腹部膨满,按之尚软,大便干结,毛发干枯。舌苔薄腻,脉细弱。针四缝穴液甚多。症属疳久土不生金,肺脾两虚。治拟消疳扶脾为先,以安肺金。

处方:

陈皮3g、木香3g、醋炒五谷虫6g、百部6g、紫菀6g、生白术9g、茯苓9g、姜半夏9g、生扁豆9g、怀山药9g。

7剂。并针四缝。

二诊:纳食见增,汗出显减,腹软便调,而咳嗽初和。针四缝穴液少。舌苔薄腻。续以扶脾调中。

处方:

党参6g、醋炒五谷虫6g、白芍6g、百部6g、焦白术9g、茯苓9g、薏苡仁9g、神曲9g,青皮4.5g、佛手4.5g,陈皮3g、清炙甘草3g。7剂。

此后咳愈汗少,诸症俱安,继续调理,前后2月左右,面色转润,形体渐丰矣。

(宋知行、倪菊秀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儿科卷》
2
本条ID:15029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