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沈六吉(1901〜1987),原上海市华东医院主任医师。小儿,尤其是乳儿,患重症吐泻,排泻大量绿黄色或棕黄色水样大便,或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因大量水分之丧失,有精神倦怠,张目无力,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烦躁而哭声微弱,手足厥冷等脱水现象。此时若无适当的治疗,严重的酸中毒和休克将接踵而至,病儿可能在发病后几天内死亡。
对严重吐泻、见脱水症状时,先用武侯行军散(见注解)。如果是一足岁的小儿,行军散1瓶(约0.3g)分作4次,每隔3小时,用温开水入调匙内和匀灌1次。如被吐去,须继续再灌1次。再用生地、天冬、麦冬、鲜金斛各6g,连翘、玄参、淡竹叶各4.5g,钩藤3g,黄连1g,甘草2g,鲜生地12g,煎取头盅,分作4次,随行军散后灌下。如是常常在未尽剂时,已不再呕吐。高热泄泻,相继减退,手足回暖,其他一般症状也迅速消失,次日照原方再服1剂,或酌情修改一二。如果次日吐泻已止而热尽退,即可不用行军散,仅服汤药,如此不出五六天,即能痊愈。
例患儿董某,9个月。1954年9月11日就诊。
高热39.5℃,呕吐泄泻,手足厥冷,目陷神呆。先将诊所常储的行军散的1/4瓶(因情势严重,不因年龄略小而削减剂量)用开水调灌,当即被吐出,接着再灌1次,并给以上述处方,命其回去马上煎服。次日复诊,热已退至37.5℃,吐止泻减,照原方去钩藤加银花6g,白芍、北沙参各3g,黄芩2g,行军散1瓶,服法如前。至第3天,其母见病已好转,煎了2盅药,1天内分4次灌服,至第4天来诊,热退泻止,神色转佳,略有咳嗽,照原方去鲜生地、天冬、玄参,加川贝母2g,白茯苓5g,石莲肉5g,桑叶、焦山栀各2g,服法如前,不再用行军散,服2剂后即痊愈。
根据经验,要想治疗有把握,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当大热天气,而病人所居的是朝北或朝西房屋,应及时设法迁至比较凉爽的地方,否则病易增重而难治。
2.吐泻大渴时,切忌以乳代茶,须酌情减少其哺乳,以温开水或米汤解渴为妥。
3.如果服药一半以上被吐出,必须速将汤药再煎1剂,如为行军散被吐掉,亦须再开1瓶,以补足其应用的剂量。
4.治病如救火,须争取时间,以免缓不济急。在离药店远的病家,医师最好事先在著名药铺购储行军散或自己配制(切勿购储贪工减料的冒牌廉价行军散),当场给与,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5.汤药须用清水浸透,煎沸为度,不可多煎。民间习惯因小儿灌药困难而主张浓煎,哪知浓煎的药,香气全部挥发干净,不少有效成分亦因受热过久而破坏,使效力大减。而且因药汁浓度稠浊而更难吃,宜只取头煎药汁,分4次灌服。每次剂量也不多,而且清香可口,灌服无困难,浪费少,实效好。
注:《中国医学大辞典》1555页上有武侯行军散的配方和制法,其中用法(每服3〜5分)是指成人而言,据沈氏经验,小儿每服1〜2分已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