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詹起荪(1921〜),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审惊泻特征析惊泻病机
婴幼儿泄泻是指1个月到3周岁的小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而言。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1个类型,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临床特征为大便泄下青稠不化有沫,水分较多,每天少则四五次,多则10余次,便时稍有不畅感,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容易罹患外感,多有湿疹病史,精神尚可,胃纳欠振,舌苔多薄白或薄腻,指纹淡紫,若不注意调治,往往缠绵难愈。惊泻以大便色青,稠粘不化为主要特征。
詹氏从小儿病理特点出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婴幼儿惊泻主要是肝脾功能失调所致,脾虚肝旺乃惊泻病机关键所在。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依靠脾胃不断吸收饮食营养而资之以为生。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量相对较成人更为迫切。然小儿脾常不足,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这就形成了营养需求大而相对谷气不足的内在矛盾,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无论外感内伤均易造成脾胃功能紊乱而引起泄泻。
小儿稚阴稚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体内阴阳之动态平衡及肝脾两脏之相互制约的生理关系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稍有偏颇则脾易虚而肝易旺,加之小儿神气怯弱,见闻易动,大惊卒恐,每易导致肝木亢旺,乘侮脾土,脾失健运,乳食不化而致泄泻。
治用益脾镇惊、痛泻为主鉴于脾虚肝旺为惊泻的主要病机,詹氏以健脾扶运,柔肝镇惊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用《医宗金鉴》益脾镇惊汤和刘草窗痛泻要方加减化裁治之。常用方药为炒白术、辰茯苓、炒白芍、防风、陈皮、钩藤、炒荠菜花、炒扁豆衣、炒扁豆花、焦曲、玉蝴蝶、煨木香、藿香等。若兼见外感鼻塞酌加苏梗、蝉蜕;咳嗽不爽者酌加前胡、浙贝母;痰鸣咳甚者酌加制僵蚕、竹浙半夏;小便量少者酌加灯芯草、车前草;大便气臭,尿黄者酌加炒淡芩;胃纳不思酌加炒谷麦芽、山楂炭;脘腹不舒酌加厚朴花;脾虚甚,面色不华者酌加党参;湿疹流脂水选加炒苡仁、地肤子、白鲜皮等。
例沈某,女,3个月,1979年12月19日初诊。
婴儿泄泻延已半月余,泄下青稠不化有沫便,水分较多,日10余次,胃纳略减,平时汗多,胆怯惕惊,时有呕吐腹痛,苔薄白,指纹淡薄。拟健脾扶运,疏肝镇惊。
复诊时泄泻减至7〜8次,又夹新感,鼻塞不通,夜寐不宁,前法佐疏宣,上方去白芍、白术加蝉衣2g、苏梗4g,3剂。
三诊时外感渐除,泄泻每天3〜4次,大便转溏薄,尿增多,夜寐渐安,胃纳欠振,舌苔薄白,指纹淡紫,拟健脾扶运,佐以柔肝。
处方:
4剂而愈。
惊泻之病机在于脾虚肝旺,故詹氏将益脾镇惊散与痛泻要方相合加减化裁,使整个处方以扶土为主佐以疏木,切中惊泻之病机。惊泻之脾虚既非脾气衰弱,亦非脾阳不足,而是脾失健运,故用白术、茯苓、陈皮健运脾土为主;其肝旺既非肝经实火,亦非肝阳上亢,故宜白芍之类,柔养肝体以抑制肝用。
詹氏擅用轻灵活泼之剂,适应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之特征。其主要方法有二:一为用药选择质轻味薄之品,如荠菜花、扁豆衣、扁豆花、玉蝴蝶等。轻灵之品既可鼓舞脾胃之气,又可调整脾胃功能。质轻味薄之品煎成汤剂后药汁清淡,味不甚苦,易于入口,便于小儿服用;二为用药量轻,轻者2g,重者9g,常用量为4〜6g。服药以少量频服为宜(如将药煎成60ml,每天4〜6次,每次2匙),缓缓振奋中土,促进药液吸收,加速泄泻痊愈。
恰到好处地运用行气药是詹氏治疗惊泻的又一特色。常用行气药有木香、陈皮、玉蝴蝶、厚朴花等。木香为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生用行气导滞,煨用实大肠止泻;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则降药则降”(《本草纲目》),随着不同配伍而发挥其行气助运,燥湿健脾之功;玉蝴蝶轻清疏肝理脾而不伤气;厚朴用花取其质轻味薄,行气化湿而不耗气。总之,行气药行而不守,可鼓舞脾胃,斡旋气机而复升降出入之常,使补而不滞,敛中有通。只有气机流畅才能使伏遏之热、蕴滞水湿、胶着之痰、停积之食得以推动荡涤。
詹氏临证十分强调饮食忌口。泄泻本属脾胃之病,小儿饮食不知自节,稍有不慎、泄泻常反复发作导致疳积,故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于营养,勿令过饥过饱,辅食应逐渐增添,忌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乳母亦宜注意饮食,以免影响患儿。
(盛丽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