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薛盟(1917〜),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甘麦大枣汤由甘草3两,小麦1升,大枣10枚组成,源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为汉代张仲景治“妇人脏躁,喜悲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的专用方。脏躁可能是精神系统疾患的古代病名,其症状与癫痫、癔病亦相近似,其不同之处,前者则猝然倒仆,神昏不省,醒后一如常人;后者则长期精神忧郁,或言语善恶不避亲疏,眩晕、不寐,发作无时等为其鉴别特征。仲景设此方,系本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则,以治妇科诸郁证。近年来,笔者以此作为基本方,改大枣为枣仁,随症加味,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痫证,疗效确较满意。
痫与痉厥是相连的,方书按其发作时突然昏仆,惊叫附声之状,分称马、牛、猪、羊、鸡“五痫”。病因有主痰、主风、主火、主虚,或由颅脑外伤后遗症所引起。凡气郁则痰迷,风胜则筋掣,火升则呕逆,血瘀气滞则昏厥,治疗均应与肝郁、肝风、肝火等相联系。痫证发病时间无一定规律,或一月数发,或数月一发,发作前可有眩晕泛恶等预兆。苏醒后生活如常,但感神疲乏力,四肢痠软。此证与精神因素也密切相关。我用甘麦大枣汤加味,1984年共治37例,大部分患者都获得长期稳定的效果,其中有12例一诊后即未再发。
例1沈某,女,21岁,工人。
素体阴血虚亏,患本症已2年,每月发作2〜3次,多于夜间出现,自觉胸膺瞀闷,心悸怔忡,头晕,口干,手足抽搐,五心烦热,大便偏溏,饥不欲食。舌淡苔薄,脉沉细。此血虚不能涵木,肝强脾弱。拟和养中焦,疏肝镇痉。方用:
二诊:上方服10剂后,痫证未再出现,惟仍感眩晕,指端有时震颤,甚则四肢厥冷麻木,眠食略有好转,因去胆星、菖蒲、丹皮、地骨皮,加白芍15g,丹参15g,珍珠母18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坚持服药40剂余,诸症悉平。半年后,因患胆病复来就诊,询及旧疾,并未再发。
例2李某,女,32岁,工人。
1年前,因遭车祸,颅脑严重损伤,经杭州某医院抢救,先后手术2次,换置人造颅骨1块,在右前脑部留下瘢痕组织病灶1处。手术创口愈合后,时感剧烈头痛,伴阵发性眩晕,同时出现痫证,每月发作1次,昏厥不省人事,手足瘛瘀,口泛涎沫。平日形寒肢麻,月经闭止已半年以上,纳呆寐少,面色苍白浮肿,两眼直视无神,问诊时语言对答不清,记忆力衰退。苔黄腻,舌有齿印,脉弦迟。证属脑室痹阻,经络失荣,不仅络虚,脏气亦趋衰惫。亟宜养血熄风,柔肝通络。方用:
另配痫症镇心丸(中成药),每日晨晚各吞服1丸。
二诊:服上方10剂后,头痛眩晕缓解,手足抽搐消失,痫证轻度发作1次,2分钟后即苏醒,本人几乎无感觉,再守原方续服20剂。
三诊:头痛眩晕小有反复,痫证发作周期延长,到时未发,经闭已通,气血有来复之机。此后多次处方,其配伍药物,有黄芪、沙参、芍药、菊花、牛膝、白术等,主要针对当时见症变通应用,2个月来,本证已少发或不发。
例3应某,女,31岁,职工。
患痫证已12年,近来发作较频,目眶周围黧黑,面有痞瘫,左偏头痛,头晕,四肢抽搐,夜寐常有恶梦,喉间多痰,胸闷气逆,全身关节痠胀,口苦而干,舌有紫斑,脉细涩。此证为痰湿阻络,肝风化火内扰,所见痛症,乃虚痛也。宜柔肝养血,祛痰通络。方用:
二诊:服药7剂后,痫证未作,头痛亦缓。但痰壅是恙根所在,去秦艽、全蝎、苍术、白蒺藜,加竹沥、半夏、制首乌、石决明,再服7剂。
三至五诊:服药如前,痫证迄无续发征兆,唯巅顶及手足时感麻木,并有腹胀便溏现象,仍用甘麦大枣汤加当归、芍药、川芎、白术、木香、绿萼梅、左金丸1粒(入煎),连服20剂。
七诊后,目眶黑已消失,面痞未除,因予本方合扁鹊三豆饮,协调肝肾功能。方用:
服15剂后,痞瘾转淡以至消退。除肢节痹痛尚未根治外,余症全告瘥减,后停药观察,病情已臻巩固。
甘麦大枣汤甘平轻柔,药仅3味,用治诸疑难杂病,能小方见大效,似难令人置信,须知用药如用兵,仲景制方之妙,贵在以寡敌众,以精取胜。方中甘草为脾胃之药,能缓解寒热虚邪;淮小麦清心润燥,以益谷气;大枣温养中州,生津补血,但因性偏滋腻,难免助湿碍胃,故易以枣仁,取养心敛肝之力专,收效尤著。笔者多年来,以本方化裁,治疗各种类型痫证,颇感得心应手。而于其他内伤杂病,如神虚胆怯,夜寐不宁,癫狂躁扰以及老年性或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异常各症,用以综合治理,每获异曲同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