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潘澄濂(1908〜1993),原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震颤麻痹病,西医原译为“帕金森氏综合征”(Parkinsondisease),它与祖国医学的颤振证,似同出一辙。约在12世纪中叶,张子和所著的《儒门事亲》载有“新寨马叟年五十九,因称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口目张瞵,唇口嚼烂,抖擞之状,如线引傀儡……戴人作木火兼痰治而得效。”这是描述颤振证较早之文献。继而,在孙一奎的《赤水玄珠》、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对颤振证的发病年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有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水不涵木,肝风自动证主要表现为常有面部烘热感,面容表情淡漠,一侧上肢颤动,持物或写字更觉明显,然后延及两侧,步履缓慢,大便常秘结。舌苔中黄、边尖质红,脉象弦数。本证临床上较为多见,一般可有血管硬化史。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曰:“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古人认为一水(指肾阴)不能胜二火,于是木挟火势而寡于畏,反侮所不胜,直犯无惮。意思是说肝风的内动,是由于肾水之不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根据这些理论,对本证的治疗,以养阴熄风、活血清火为法,选大补阴丸合独活汤加减。取龟板、地黄以滋阴;独活、防风以熄风(独活含东莨菪碱,能抗乙酰胆碱,与西药安坦有类似作用);知母、黄柏以清火;当归、川芎以活血;全蝎、僵蚕以镇颤。旨在滋水制木,调和气血。
朱某,男,69岁。患震颤麻痹病将近2年,向服西药。近来发现步履不稳,时有跌跤,且伴有大小便失禁。因此,乃来要求中药治疗。舌苔薄净、质红,脉象弦数。证属营阴不足,肝风扇动,中气虚弱,收摄无权,治宜滋阴熄风,益中固肾。方用生地黄、龟板、知母、黄柏、独活、当归、川芎、仙灵脾、益智仁、怀山药、萸肉、全蝎、僵蚕、陈皮、炙甘草等随症加减。服药3个月后,步履稍稳,跌跤减少,大小便能控制。
又如岑某,男,92岁。发现肢指震颤,写字困难。经西医诊治,诊为震颤麻痹病,伴有室性早搏,以西药治疗。因近又发现夜半自觉憎寒发热,约10分钟后,即复正常。早晨起床时,觉两足踝部如带束紧感,经活动后自行消失。舌质光红,脉象弦缓,间有歇止。加用中医治疗。证属心气不足,气血失调,水不涵木,肝风冲动,治以益气活血,滋阴熄风。药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丹参、独活、木瓜、怀牛膝、僵蚕、钩藤、远志、菖蒲、炙甘草等加减之剂。经服60余剂,夜半寒热,晨起足踝挛急及早搏均消失,继服黄芪生脉饮以维持疗效。
风痰阻络,肢节颤痹证主要呈面具脸,表情淡漠,说话不流利,肢节强直疼痛,颤震较剧,持物困难,行走缓慢,足跗浮肿。舌苔白腻,脉象弦细。本证应与风湿性关节炎作鉴别诊断。
对本证的治疗,是依据陈良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以活血通络、熄风祛痰为法,选用秘方定振丸(《证治准绳》方)加减,取芎、归、芍、地之养血活血;独活、威灵仙之祛风宣痹;竹沥、胆星之涤痰;僵蚕、钩藤之通络,组成为基础方,使能养血和营不碍胃,祛风涤痰不伤津。例如:
赵某,男,62岁。于1987年秋起发现两上肢震颤,逐渐加重,经西医诊治,服西药安坦、多巴等,已将2年。近又发现两肩胛和肘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乃来就诊。表现呈面具脸,手颤动如搓丸样,步履缓慢,纳差,便秘,足跗轻度浮肿。舌苔白腻,脉象弦缓。证属风痰阻络,肢节不利,治宜活血宣痹,熄风涤痰。药用地黄、川芎、当归、赤芍、独活、秦艽、胆星、威灵仙、茯苓、黄芪、焦白术、枳壳、全蝎、僵蚕、秦艽等,随症加减。服药达5个月余,痹痛减轻,屈伸正常,并减轻了西药服量,能恢复自理生活。
心神虚弱,意识迟钝证本证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时悲伤欲哭,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肢体颤震强直,动作缓慢,甚或大、小便不能控制。舌苔中后黄浊、边尖质红,脉象弦数。本证多见于病史较长、年龄较高的患者。
《内经》曰:“心主神。心,神之舍也。神不足则悲。”故心神虚弱之证,多表现出意识迟钝,或悲恐无常。对其治疗,以养心宁神为前提,补益气血为基础。选《证治准绳》补心丸加减,取人参、地黄、当归、川芎之益气补血;茯神、柏子仁、酸枣仁、琥珀之养心宁神;菖蒲、远志、麝香(或以苏合香、灵猫香代)之益智开窍。也是体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方剂。例如:
唐某,男,68岁,医务人员。患震颤麻痹已4年余,向以西药治疗。近半年多来,精神抑郁,意识迟钝,语謇,答非所问,有时悲伤欲哭。然眠食尚正常。舌苔中部黄腻、边尖质红,脉象弦细。证属心营虚损,内风煽动。治宜益气补血,安神宁心。药用人参、地黄、百合、当归、川芎、淮小麦、龙骨、生牡蛎、龟板、菖蒲、远志、陈皮、炙甘草等,随症增减,达5个多月,悲伤情绪见有好转,震颤仍未减轻。此外,尚有严某、王某等,均年逾八旬,患震颤麻痹病多年,嗣后发现意识迟钝,生活难以自理。故笔者认为震颤麻痹和老年性痴呆有一定内在的联系,且均与神经中枢的营养缺陷以致变性有关。
综观上述的辨证治疗和一些医案举例的提示,以中医中药治疗震颤麻痹不是完全无效,在减轻症状方面,显露一些可喜苗头,但未达到理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