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中成药的利用

传统中药成药的利用与新型制剂、中药新药的开发,直接与中医药学的继承、发展休戚相关。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故中药剂型历来以汤剂为主,这固然是有其优势的。

但中药的多途径给药,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研制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的新型制剂和中药新品种刻不容缓,特别是对开发中医急症领域尤为必要。近几年来,一批抗感染、抗休克、抗心律衰竭、抗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中药的肌肉、静脉注射液、口服液相继问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规定了某些中成药为中医医院急诊科备用药,这对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水平,打开中医急诊工作局面是十分有益的,应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然而,在对传统中药成药品种的继承和利用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传统中成药市场日渐萎缩,许多中成药品种销声匿迹,而这些药物是历经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配方稳定,疗效卓著,对于某些病情变化不大的慢性疾病尤为适宜。如控涎丹,治疗痰涎伏于胸膈,自宋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现代临床表明,它不仅对胸膜炎、胸腔积液有特效,对心包积液、关节腔积液、淋巴结核等多种疾病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又如习惯性便秘中之属于冷秘者,病情甚是顽固,半硫丸却有药性平稳,缓缓图功之优点,疗效很好。这些中成药近几年来却濒临绝迹,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当今商品经济观念、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的情况下,药品生产、经营部门没有摆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医药事业之间的关系,片面追求赢利,竞相生产有高额利润的药品,导致市场上滋补类药充斥泛滥,伪劣产品鱼目混珠。相反,由于经营、生产传统中成药的经济效益较低,而日益受到冷落,致使那些有良好治疗作用的药品横遭灭顶之灾。这种急功近利的倾向无益于中医学术的进步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引起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扶持传统中成药的生产,尽快恢复其供给。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学验俱丰的内科急难症大家周仲瑛》。过伟峰 周宁 整理
2
本条ID:1411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