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一、急性期证治

从祖国医学的病因学来看,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是外感风热或风湿。前者多发于冬春,后者常见于夏秋。风热感人侵袭肺卫,易伤肺之气阴。由于肺气贯心脉,而百脉又朝于肺,所以在肺之气阴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导致心的虚损,形成心肺两虚的病证。风湿内侵,病从脾始,易伤脾之气阳。由于心主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在脾阳不足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心阳的不足,出现心脾同病的现象。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展变化,一方面由于感受病毒的型别、数量和毒力,一方面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和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正胜邪祛,则疾病趋向好转或痊愈;邪盛正衰,则疾病转于恶化甚至死亡。在一定条件下,正邪力量相持不下,则使疾病时起时伏,迁延不愈。

辨证:本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多变,表现相差悬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阳衰阴竭而猝死。

轻症多见于成年人,一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咽痛,咳嗽流涕,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或促等风热袭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先出现寒热起伏,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纳呆,舌苔滑腻,脉象濡缓或结代等湿邪困脾、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几天后出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胸痛胸闷等心肺不足或心脾两虚的证候。这样的病证,多见于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者,而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者少见。适当治疗,可获痊愈。

重症多见于小儿,起病急骤,除有外感风湿或风热的症状外,常有心悸、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发绀、脉象迟细微弱或结代无力等心阳虚衰、心脉瘀阻,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在这种情况下,常出现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奔马律或心律不齐、肝大有压痛等征象。

如能及时治疗,可以痊愈。有的患者,由于正衰邪陷,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汗冷肢厥、唇指青紫、血压下降、脉象微弱等虚阳外脱的危候。心电图常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心室自身节律尚未建立之时,可引起抽搐、昏迷、手足厥冷、脉象迟涩或如屋漏滴等血虚寒厥的心脑综合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因阳气暴绝而死亡。

施治:风热犯肺,宜用辛凉清解饮清热解毒、疏表宣肺;胸闷胸痛加栝蒌皮、郁金;咽喉肿痛加玄参、马勃;热伤气阴,损及心肺,宜用清暑益气汤或用清热解毒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风湿初起,表郁脾困,宜用宣疏表湿法,芳香化浊、疏表胜湿;表里俱实,湿热内迫,胸满、腹泻、脉促者,宜用葛根芩连汤;湿热郁阻,脾气受困,出现发热起伏、缠绵不解,心悸胸闷、恶心腹泻者,宜用清热渗湿汤苦降清热、健脾利湿。

病情危重,心阳虚衰、心血瘀阻者,宜用回阳汤益气温阳、活血利水;阴衰阳脱者,宜用回阳返本汤益气养阴、温经回阳。阳气虚衰,阴寒内乘,抽搐、昏迷、肢厥者,宜用附子麻黄汤益气回阳、散寒复苏。

一般来讲,治疗外感病的常规方法是祛邪多于扶正,而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则扶正多于祛邪。因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急性期即便是邪盛,而正气业已损伤,甚至严重到阴竭阳绝的程度,所以扶阳益阴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根本原则。

二、恢复期证治

疾病进入恢复期,表明正气渐复,病邪始减,病情趋向好转。但有时病邪虽减而正气已伤,或因正气微虚,邪亦微实,正邪相持不下,而使病情迁延,日久难愈。

辨证:气阳虚、湿邪留恋:常见症状有低热不解,或发热起伏,胸闷憋气,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时出冷汗,纳呆便稀,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结代,心电图多表现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过早搏动。上述症状,在心肾阳虚、脾失健运的虚证和湿邪内蕴、阳气郁阻的实证皆可出现,其鉴别要点为:阳气虚者,则发热时有时无,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迟涩、结代;湿邪实者,则发热缠绵不解,或寒热起伏不退,舌苔白腻而质地坚敛,脉象迟缓。

气阴虚、热邪未尽:外感热邪,不论证从热始,或是热从湿化,其发展结果都会伤及人体之气阴,出现午后发热,心悸乏力,心烦口干,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促等症。心电图多见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心肌劳损等。

证属微虚微实者:冬春季节感受风寒,自觉形寒微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脉缓;夏秋之间冒受暑湿,自觉似热非热,周身不适,头目不清,胸闷心慌,气短,心电图显示ST-T改变,时好时坏,久损不复。

施治:恢复期治疗,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气阳不足而湿邪未尽者,宜用参芪丸益气、清热、燥湿。气阴虚而热邪未尽者,宜用人参安神汤。微虚微实,证属阳虚冒寒者,宜用保元汤合桂枝汤,益元逐寒、调和营卫,确显著效;阴虚冒暑者,宜用生脉散合清络饮,轻清缓补,实有宏功。

三、慢性期证治

疾病进入慢性期,多因邪祛正伤,或反复感染,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和由此而产生的痰湿阻络、血瘀气滞、郁热内炽,使心肌劳损,久虚不复。近年来研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期,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或由抗原性较弱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这与中医所说的与机体免疫有关的“虚损证”基本一致。

辨证:气阳不足:常见症状有神疲乏力,短气自汗,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迟涩、结代等少火虚衰、中气不足的全身症状和心悸、胸痛心阳不振的局部表现。如阳虚阴乘,痰湿内生,除气阳不足的症状外,则有浮肿、舌质淡胖,舌苔滑腻,脉象缓滑、结代的现象;气虚血滞,则见舌质紫暗、瘀斑、胸痛较重,脉沉涩、结代等症。胸中气陷,症见呼吸似喘,气短不足一息,脉象沉迟微弱,三五不调,至数不齐。阳气不足的心电图表现,常见ST-T的改变,传导阻滞,心律紊乱,低电压等。

阴血不足:常见症状有头晕失眠、急躁、口干盗汗、便秘尿黄、舌红干少苔,脉象细数或促等肾阴不足、心火亢盛的全身症状和心悸怔忡、胸闷胸痛的局部表现。如阴亏液煎、痰火阻络,除上述症状外,则见舌红而润,口干不欲饮,脉象动数,滑促;阴亏血滞,则见舌质暗红,口干漱水不欲咽症。阴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常有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施治: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是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法则。

阳气不足者,宜用参芪益气汤;兼痰阻胸阳者,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兼有血瘀气滞者,合丹参饮;胸中气陷者,用升陷汤加人参、山萸肉;阴血不足者,宜用人参养荣汤或用治心经虚损方。阴血少、心火旺者,加生地、麦冬、五味子;心气虚者,加白术、黄芪、益智仁;血瘀加桃仁、红花;痰浊加栝蒌、半夏、石菖蒲,去龙眼肉、当归。阴阳俱虚者,宜用参附养荣汤。对慢性期的治疗,要特别重视气与阳的恢复,把握病证的推移转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四、后遗症期证治

“心本乎肾,上不安者由于下,心气虚者因乎精”。患病毒性心肌炎后,精气内夺,积虚成损,心脉失常,这是引起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其他如脏气乖违,稽留凝滞,阻其运行之机,也是遗留较稳定性心律失常后遗症的原因之一。

辨证:损其心者,症见气短胸闷,脉结代,心动悸,舌光无苔。损其肾者,则见心悸头晕、神疲乏力、食少、失眠、耳鸣健忘,小便清频,畏寒恶热,舌淡少津,脉象迟细而涩。另外,对这种患者用药测证,也是一种可靠的辨证方法,如用药稍偏于温补,患者即有心烦、口燥便秘的症状;用药稍重于滋补,则见乏力、纳少、便溏的表现。这种情况,也是阴阳两虚,肾气不足的现象。

脏气乖违,气血留滞者,可见胸痛胸闷、心悸怔忡、多梦盗汗。亦有的临床无明显症状,只是遗留较稳定的异常心电图,如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及交界性心律等。

施治: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宜用炙甘草汤;损其肾者,益其精,宜用生脉补精汤或全真一气汤。对后遗症的治疗,多数病例适于养心补肾的方法。如属气血留滞,或只有心电图异常者,血府逐瘀汤对部分病人有一定疗效。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潜心于心血管病研究的周次清》。高洪春 周建国 整理
2
本条ID:1410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